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导学案 制作:高二语文组
《祸兮福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结合时代背景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辩证思想。
2、 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及成语。
3、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解与把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理解与把握文章中语句的含义。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自学讨论。
预 习 案
一、 关于“老子”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所谓的“圣人”,是指当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型,祭完便抛弃了。老子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老子的所谓“道”,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一”;但“一”并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二”。世界的多元性,思想的多样性,是不受人的主观约束不断出现、存在的,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是事物多样性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生生不息持续繁荣的根据。老子的这一认识是唯物、辩证的,至今犹有灿烂光辉。
二、 文学常识
4
高二语文导学案 制作:高二语文组
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老子》的论述特点是文句大体整齐,句多排偶,文多用韵,随文成韵,规则不一。语言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韵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具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老子》是一种特殊的韵散结合的文体。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字注音
颣( ) 刿( ) 隅( ) 泮( ) 矜( ) 垢( ) 稷( )
2、 解释下列词语
斯恶已: 相形:
音声: 相和:
曲则全: 枉则直:
执一: 式:
彰: 伐:
长: 建言:
昧: 善贷且成:
无正: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其未兆易谋: 其微易散:
张弓: 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正言若反:
3、 找下列句子中的通假现象,并解释。
高下相盈
起于累土
不自见
受国之垢
故建言有之
大音希声
4、 熟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下列几个词的意义。
伐:不自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
十年春,齐师伐我
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之于未有。
天下莫柔弱于水。
4
高二语文导学案 制作:高二语文组
建:建德若偷
故建言有之。
是:不自是,故彰
是谓社稷主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说也,人常疑之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利是图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找出下列句子中存在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
(1) 长短相形
(2) 曲则全
(3) 不自是
(4) 其无正
7、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 祸兮,福之所倚仗;福兮,祸之所伏。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4)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 天下莫柔弱于水。
(7)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探 究 案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4
高二语文导学案 制作:高二语文组
1、课文所选的虽然不连贯,也不能全面反映老子的思想,但却集中地表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全文所选择的七节,独立成段,按照一定的论述思路,论证了老子的思想。请用简捷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2、请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探讨以下句子。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害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