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陶庵梦忆序 张岱 制作者:西安市一中 李翠萍 解题 : 本文是作者张岱为自己的作品 《 陶庵梦忆 》 写的序。    《 陶庵梦忆 》 (共八卷)为明 朝散文家 张岱 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 1644 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 1794 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 《 清明上河图 》 。 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 娱乐 、 戏曲 、 古董 等的记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全书所写,都是极为生活化的内容和场景,作者描绘的种种生活细节在当时看来,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今天,却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些十分琐细、个人化的东西,各种官方文书档案自然是不屑于记载的。如果要了解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民众特别是士人阶层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以该书为代表的这类书籍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由于作者生活优越,游历广,见识多,不经意间的描绘,往往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叹,感到震惊。它所描写的,是一种 感性 的历史。 《 陶庵梦忆 》 一书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晚明 小品文 的特点,篇幅不长,但写得精彩,文笔清新、流利,写人叙事,娓娓道来,情趣盎然。 奢华背后的凄凉    张岱( 1597—1679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 《 墓志铭 》 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悔恨有加,自谴不已。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 但他却有强烈的 民族意识 ,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 《 陶庵梦忆 》 、 《 西湖梦寻 》 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 《 石匮书 》 , 以寄托故国之思。 《 陶庵梦忆 》 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在书中,作者不时表达出忏悔之意,不过,该忏悔的不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而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和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仅是个人在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忏悔。 《 陶庵梦忆序 》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地方去,就散发入山,成为令人吃惊的野人。老熟人看见我,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接近。我自作挽诗,常常要自杀,因为 《 石匮书 》 没有写成,还活在人间。然而瓮里的粮食屡屡吃尽,不能够开灶,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人夸美化他们的话。 饥饿之余,喜欢写点文章。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王导、谢安那样的家庭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 身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这是报应过去穿轻暖的衣服。吃野菜粗米,这是报应过去吃美味食物。 睡草褥子、枕石头,这是报应过去睡在温柔的床上。 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这是报应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用烟熏眼睛,用粪臭鼻子,这是报应以前闻香睹艳。用脚走路,用肩扛囊,这是报应以前拥众坐车。过去的种种罪恶,从现在的种种报应中可以见到。 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来,因此想起我的生平,繁华糜烂的生活,如过眼云眼,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梦。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应当怎样度过寂寥的时光。遥想往事,回忆起来就写下,拿到佛像前一一忏悔。不排列年月,也不列年谱,不分门类,有别于 《 志林 》 。偶尔拿起一则,如同走旧路,如同家到老熟人,如同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家所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家挑酒时,失脚打破了酒瓮,想到没有东西赔偿,坐着痴痴的想:“如果是梦就好了。”一个寒门学子在乡试中中举,正赴鹿鸣宴,恍恍然,还以为不是真的,自己咬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梦吧?”同是一个梦,有人怕它不是梦,有人怕它是梦,这是痴人的一种表现。 我现在一生将近,还在这里写作,这又是一番梦话。于是叹息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去,犹如黄粱梦醒,夜尽天明,卢生将殁时上疏,还想着王羲之、王献之一样,流传后世。那么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坚固得就像佛家的舍利,焚化身体的火越猛,越是烧不掉了。 谢谢观看!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