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课标导引知识建构课程标准—目标导引1.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地理实践力)2.结合材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进行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综合思维)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收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人口经济文化数据分析优势探究社会经济 要点笔记分析区域差异的目的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并制订区域发展的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1.收集与整理资料在开展区域发展差异分析时,__________是基础。一般来说,收集资料有__________收集法和__________收集法。(1)直接收集法就是通过对区域的实地_________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2)间接收集法就是通过会议、座谈、__________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针对__________有重点地收集。收集资料直接间接考察上网目的 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对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__________分析方法指对区域内地理特征进行定性描述和说明,包括__________、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2)__________分析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定量分析方法与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__________。(3)__________分析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__________分析。定性文字叙述定量量化研究综合综合 视野拓展区域差异分析三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定性说明,定量分析方法侧重于量化分析,综合分析方法侧重于综合分析;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研究往往是综合性的,而综合分析方法中也会用到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差别较大。在具体区域差异分析中,应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目的,确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 三、活动案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了解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差异的背景长江流经我国地势__________阶梯,贯穿__________、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流域面积十分广阔,其上游、中游和__________流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三级东部下游 2.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1)收集与整理资料注意重点收集对衡量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__________,如区域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等,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2)分析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图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__________。统计图表可以__________地反映出区域发展相关要素之间的差异及变化。(3)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寻找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图表类型选择要恰当指标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分析直观社会 要点笔记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情境探究]材料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2021年暑假对学校附近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到以下资料:房屋多由红砖砌成,多朝向东南方;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把原来的桑基、蔗基鱼塘改成花基鱼塘。结合材料探究:(1)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家乡在哪里?(2)影响该地区房屋朝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导致基塘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4)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该区域环境特征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珠江三角洲。采光。市场。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 [方法突破]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方法步骤所用主要方法要求或意义第一步:收集与整理区域的相关资料直接收集法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间接收集法第二步:区域发展差异分析、比较定性分析方法反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特点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地理特征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形成原因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三步:探究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结合案例进行探究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全方位分析 2.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成因①气候差异的形成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④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⑤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成因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差异 3.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策略分析认识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前提。区域发展既要结合区域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同时也要有统一的规划。注重区域内部差异,科学规划不同地区发展条件发展策略上游地区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④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①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③巩固加强第二产业,改善投资环境,优先发展第三产业④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同地区发展条件发展策略中游地区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⑥水源充足⑦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重要区域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③利用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④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不同地区发展条件发展策略下游地区①地势低平,河网稠密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④地理位置优越⑤交通便利⑥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①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②推进第二、三产业高层次、高效益增长③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应用体验]【例题】读中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的3个数字,左边的一位为水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照资源,数字越大表示资源的数量越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水资源并不少但缺水严重的是()A.东北地区B.西北内陆C.四川盆地D.华北地区(2)数字为431的区域和323的区域都大面积种植水稻,但是前者的市场上却大量销售后者所产的大米,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A.前者稻米产量不足,需从外地调入B.后者人均土地多,稻米商品率高C.前者光照不足,所产稻米品质比后者低D.后者稻米单产水平高,价格竞争力强(3)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资源数字应为()A.313B.215C.224D.233DCB 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并不少,但降水变率较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且污染浪费严重,成为我国缺水严重的区域。第(2)题,数字为431的区域和323的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前者是盆地地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光照不足,稻米的品质不如东北平原。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但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不足,B项的气候资源数字最符合。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理解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关键。本组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只有全面分析、整体把握,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针对训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研究环境条件对作物始花期的影响,他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获得如下资料(南京、北京和佳木斯当地品种的大豆在原产地和北京栽培时的播种和开花时间)。据此完成1~3题。大豆品种名称金大532本地大豆满仓金原产地南京北京佳木斯在原产地的播种时间5月30日4月30日5月17日在原产地的开花时间8月23日7月19日7月5日在北京的播种时间4月30日4月30日4月30日在北京的开花时间9月1日7月19日6月5日在原产地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85天80天49天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124天80天36天 1.较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移往较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时间和产量与原地区相比分别是()A.提前,减少B.提前,增加C.延迟,减少D.延迟,增加2.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地形条件B.土壤条件C.光热条件D.降水条件3.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C.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BCB 解析第1、2题,分析材料可知,较高纬度地区的大豆品种在较低纬度地区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比在原地区所需要的天数少,气温和光照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较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优越,产量比较高纬度地区高。第3题,由于该地理兴趣小组主要通过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获取资料,对区域内大豆花期用数字进行量化研究,所以采用的方法是间接收集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长江,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干流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它集中了山、水、林、田、湖、草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哺育着人类与各种生物,赋予我们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园。然而,长江流域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下图为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上游的乙地是我国物种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2)长江中游的丙段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3)大量的人口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给长江水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水污染防治一直是长江保护的核心问题。要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守护好水资源和水环境。请你为保护长江水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物种是否丰富与水热状况、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有关。乙地纬度较低,且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山高谷深,山地的相对高度大,山地水热状况垂直分异明显,有利于不同植物的生存;地处横断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物种丰富。第(2)题,洪涝灾害的发生,应从地形、气候、河流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丙段位于武汉附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且变率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支流丰富,水系发达,汇水面积大,流域内同时降水,汇入干流,导致干流水位较高;受泥沙淤积的影响,河床抬升,易出现决堤现象,形成洪涝灾害。第(3)题,保护水质,要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同时要加强污染物的治理,还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让保护水资源有法可依。 答案(1)纬度较低,且又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较好;山地的相对高度大,山地水热状况垂直分异明显;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且变率大(集中于夏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支流丰富,水系发达,汇水面积大;受泥沙淤积的影响,河床较高。(3)调整产业结构;严控长江流域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对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循环的活力;提高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质的意识;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分析区域差异第一步要收集和整理资料,方法主要有()①直接收集法②间接收集法③定性分析方法④定量分析方法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A 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的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轻春旱导致荒歉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其他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完成2~3题。2.该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A.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B.间接收集法、定量分析方法C.直接收集法、综合分析方法D.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3.该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人文景观?()A.松辽平原B.华北平原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A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生对家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地理事象进行了定性的描述和说明,所采用的方法应为直接收集法、定性分析方法。由“作物以冬小麦最多”可推知描述的农村景观应位于华北平原。 4.根据甲、乙两图,比较甲、乙两区域内的相关地理要素。要素区域甲乙农业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方面不利方面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可知,甲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乙区域位于我国的宁夏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宁夏平原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自然灾害、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要素区域甲乙农业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方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不利方面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