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第1~2题。1.形成图中蘑菇状白垩岩的外力作用是( C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D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2019年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完成第3~4题。雅丹地貌景观图3.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4.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B )
A.沙丘B.风蚀沟槽C.沙垄D.洪积扇解析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第4题,沙丘与沙垄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关于沙丘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沙粒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沙粒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沙粒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沙粒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6.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B.缓坡沙粒粒径小于陡坡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解析第5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沙粒主要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第6题,风力越大,沙丘迎风坡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沙粒多被搬运,故缓坡的沙粒粒径较大;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其主导风向是西北风。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是 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 。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高原之前,此地最可能是( )A.荒漠B.草原C.森林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答案(1)西北 A、B、C(2)从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小(3)D(4)风力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中亚、蒙古等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因此黄土高原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的搬运能力与风速呈正相关,因此从上风向至下风向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小,故图中字母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第(2)题,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因从西北到东南风速逐渐减小,黄土颗粒越来越小。第(3)题,鹅卵石多出现在河床中。第(4)题,黄土高原是因风的堆积作用而成,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因此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能力素养提升练下面图1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口附近。图2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据此完成第8~9题。8.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 B )A.12、1月B.3、4月C.7、8月D.10、11月9.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迎风坡坡陡B.背风坡坡缓
C.迎风坡以堆积为主D.两个尖角指向下风向解析第8题,由题干可知该景观出现在雨季。由图可知,该地3、4月为雨季。第9题,新月形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迎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两个尖角指向下风向。10.下图表示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有140毫米。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D )A.新疆的荒漠B.青藏高原的荒漠C.南亚的河谷D.当地河谷解析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当地河谷。针对西藏山南市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剖面。据此完成第11~13题。11.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风速( C )A.最大B.平稳C.下降D.提高1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B )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1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D )A.稳固沙土B.削减风力C.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解析第11题,根据风速流场剖面图可知,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受石方格沙障影响,风速下降,C项正确,B、D两项错误;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项错误。第12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项正确;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项错误;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项错误。第13题,石方格沙障可以分布在不适宜林木生长的地区,即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D项正确。14.(拓展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为防治风沙,当地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泥沙在此沉积。(2)设置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风林等。(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或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大风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