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综合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B )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关于两侧坡度差异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过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本题选B项。第2题,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侵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A项。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貌景观广泛分布在我国( D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4.塑造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C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波浪侵蚀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第4题,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第5~6题。5.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 B )A.a层B.b层C.c层D.a层+b层6.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B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读图并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可知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B项对,A、C、D三项错。第6题,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增加了大气厚度,从而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图中②代表大气的反射作用。故B项对,A、C、D三项错。特朗勃墙是一种独特的依靠墙体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的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D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8.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解析第7题,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使集热墙温度升高,室内四周是绝缘材料或玻璃,热量不能散到室外,因此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工作原理属于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D项对。第8题,图中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升高,空气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C项对。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下图),完成第9~10题。9.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 D )A.水汽输送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D.下渗10.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 C ) A.地表径流增多B.降水总量减少C.蒸发量增加D.下渗量减少解析第9题,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D项正确。第10题,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C项正确。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最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 D )A.甲B.乙C.丙D.丁12.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A )A.几内亚湾B.日本海C.北海D.东海解析第11题,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大。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不会呈直线,故D项正确。第12题,四个海区中,几内亚湾位于赤道附近,海水密度最低。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第13~14题。13.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1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第13题,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景观位于安徽,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14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根系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状叶片是因为所处地区气温较低,为了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C )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16.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B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第1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活跃程度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第16题,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因此①最可能为森林土壤,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内蒙古东部,土壤有机质丰富。二、综合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小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西侧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波浪、潮汐);东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流水侵蚀作用强。(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波浪侵蚀作用强;降水多,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海水和河流的侵蚀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沙坝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故西侧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故东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读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影响。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波浪侵蚀作用强;降水多,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小最快的季节是夏季。18.(14分)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根据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3)风、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填字母)层,原因是          。 (4)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     ,原因是                。(5)    (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填字母)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答案(1)b 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部温度约为-50℃(2)地面(3)A 该层集中了整个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4)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天气现象少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5)C B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自下向上分为对流层(A层)、平流层(B层)和高层大气(C层)。正确判断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各题。19.(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各数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⑤          ;⑦          。 (2)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填数码)。目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填数码)环节最密切。 (3)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          ,①③环节中水量较大的是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      循环。 答案(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2)① ⑤(3)海上内循环 ③ 陆地内 海陆间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⑤表示地表径流;⑦表示下渗。第(2)题,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中的①环节相同;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变地表径流,所以与⑤环节最密切。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③为水分蒸发,②是降水(海洋蒸发的水汽降落到海洋),二者形成海上内循环;③的水量等于①与②的和,所以①③环节中水量较大的是③;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河水经过蒸发形成水汽,和植物蒸腾作用形成的水汽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降落在该地,所以其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海陆间循环。20.(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位于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2140~2220米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苔原与土壤联系密切,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入侵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的“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2)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是                    。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答案(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陡坡处,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2)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着生和定植(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解析第(1)题,海拔2140~2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根据图示,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海拔低,坡度大,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第(2)题,坡度较大部位的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着生和定植,所以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第(3)题,植被与土壤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