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第2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2.知道速度的单位.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难点】速度图像.【教学过程】知识点 物体运动的快慢1.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2.提出问题.(1)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2)在未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讨论得出:谁先到达谁跑得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3.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与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5.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方案:(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t1、s/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t、s2/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6.(1)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分组实验.(3)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7.教师讲解速度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3)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教师说明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规范步骤.8.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观察玩具小车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归纳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对比以前学习的密度图像,进行知识的迁移.9.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并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跟进训练】1.图3.2-10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图3.2-102.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C)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3.一列长为L的队伍在匀速前进,一通讯员从队尾将一封信送给队首的军官并立即返回队尾,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前进了3L,根据上述条件可求出(A)A.通讯员走的路程B.通讯员的速度C.队伍的速度D.通讯员用的时间4.图3.2-12中表示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B)图3.2-12A.2minB.4minC.6minD.0min6.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0m/s.(1)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要经过0.3s时间能感受到被咬;(2)一个1.8m的成年人大约经过0.018s时间能感觉到脚上被蚊子叮了一口.【课堂小结】1.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2.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3.公式: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4.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