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卷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中的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请据以上材料判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蚁的这种行为是不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对物种的延续是不利的B.火蚁的群体中有组织、分工、等级C.火蚁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D.雄蚁的作用是与蚁后交配从而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中【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解答】解:A、工蚁的这种行为是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对物种的延续是有利的,A错误.B、火蚁的群体中有组织、分工、等级,属于社会行为,B正确.C、火蚁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共同维持群体生活,C正确.D、雄蚁的作用是与蚁后交配从而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了对社会行为的理解.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间信息传递的是( )A.蜜蜂的圆圈舞B.臭鼬放出臭气C.家蚕吐丝D.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难度】中【分析】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解答】解:蜜蜂跳圆圈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交流;
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觅食路线,是蚂蚁通过气味来进行信息交流;臭鼬放出臭气是为了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家蚕吐丝是家蚕的发育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故选BC【点评】明确动物行为的方式.3.在投篮动作中,起支点和动力作用的结构依次是( )A.骨、关节B.关节、肌肉C.肌肉、骨D.骨、肌肉【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难度】中【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中【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投篮动作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故选:B【点评】掌握骨、骨骼肌、关节在运动中的协调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在完成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A.骨B.关节C.骨骼肌D.神经【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中【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作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C【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5.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中【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故选:C【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6.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由运动系统的哪些结构来完成( )A.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B.肌肉、关节C.肌肉、骨D.肌肉、骨、关节【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难度】易【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由运动系统的肌肉、骨、关节来完成.故选:D【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7.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就能正常运动B.骨本身是可以运动的C.只有肌腱收缩,才能牵引骨绕关节运动D.运动器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中【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答】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B、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错误.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C错误.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正确.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的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8.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骨连结和骨骼肌B.骨膜、骨质和骨髓C.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D.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考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难度】易【分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解答】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故选:A.【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9.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主动地逃避敌害C.动物的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D.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考点】动物行为的概述【难度】中【分析】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正确;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主动地逃避敌害,正确.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错误.D、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及动物行为的意义.10.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考点】动物行为的概述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中【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老马识途”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学习行为,而不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错误;B、“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正确;C、“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错误;D、“小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老马识途”不是马的本能,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1.下列成语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蜻蜓点水B.雄鸡报晓C.老马识途D.饿虎扑羊【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中【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蜻蜓点水、雄鸡报晓、饿虎扑羊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2.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考点】动物行为的概述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难度】中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解答】解: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而不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错误;B、先天性行为不会改变,而学习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而不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错误;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正确;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而不是不一定越多,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以及社会行为的特征.13.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这是一种(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防御行为【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易【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4.动物的行为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对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水螅捕食水蚤B.草履虫对盐水、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
C.蚯蚓会爬离强烈的阳光D.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发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中【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BC、“水螅捕食水蚤”、“草履虫对盐水、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蚯蚓会爬离强烈的阳光”,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发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发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5.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小鼠走迷宫B.婴儿吃奶C.小鸟喂鱼D.蜘蛛结网【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中【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小鼠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A正确;BCD、婴儿吃奶、小鸟喂鱼、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CD不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6.“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即社群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中【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解答】解:“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这种行为是指蜜蜂一出生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体现了蜜蜂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的行为还属于社群行为.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动物行为产生的途径以及社群行为的特点.17.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A.羊群跟随头羊行动B.大雁迁徙时排成整齐的雁阵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D.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中【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解答】解:AB、“羊群跟随头羊行动”、“大雁迁徙时排成整齐的雁阵”,都体现了具有严格的等级,因此属于社会行为;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体现了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D、“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所以,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一群成年雄孔雀见到雌孔雀争相开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18.下列动物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家蚕B.狒狒C.蜜蜂D.蚂蚁【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易【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解答】解:狒狒、蜜蜂、蚂蚁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家蚕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19.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B.实验C.提出问题D.作出假设【考点】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难度】中【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作出假设.故选:D【点评】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0.下列体现社会行为的是( )A.雄狒狒争夺首领B.猎豹追捕羚羊C.乌贼释放墨汁D.蜻蜓点水【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易【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判断,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征来考虑,分析作答.【解答】解: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而猎豹追捕羚羊一种是捕食行为,乌贼释放墨汁属于一种防御行为,蜻蜓点水是一种繁殖行为.故选:A【点评】关键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二、解答题(每空2分,共60分)21.动物的身体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根据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 在水中呼吸(2)蝗虫生活在陆地上,是覆盖在它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的作用(3)家鸽在飞翔时,除了用肺呼吸外,还用 辅助呼吸,胸肌 ,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与鸟一样会飞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 .(4)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 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关节由[f]关节面、[b] 和[a]关节腔组成关节腔内含有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消化、循环等系统的配合.人体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
【考点】鱼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鸟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运动系统的组成【难度】难【分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a关节腔,b关节囊,c关节头,d关节窝,e关节软骨,f关节面.【解答】解:(1)水中的氧气含量较少,而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生活,原因是鲫鱼的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鳃能进行气体交换.(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也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鸟类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鸟类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与鸟一样会飞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昆虫.(4)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关节由[f]关节面、[b]关节囊和[a]关节腔组成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消化、循环等系统的配合.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故答案为:(1)鳃;(2)外骨骼;水分的散失;(3)气囊;发达;昆虫;(4)关节;关节囊;滑液;消化道:消化腺【点评】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2.科学家曾在巴西东部海岸追踪调查海蜗牛的生存状况时,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天傍晚,浅海处飘来成群结队的海蜗牛.突然,一只潜藏已久的海龟忽地蹿出,眼看海龟气势汹汹地逼进,只见海蜗牛集体向海龟喷射出一股云彩状的墨绿色分泌物.不可思议的一幕随即发生了﹣﹣海龟本已大张的嘴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闭紧.震惊之余,科学家提取了部分墨绿色的分泌物并进行检测,竟然发现其中含有能让海龟闭嘴的化学物质!再饥饿的食肉动物一旦接触到这种化学物质,神经系统就会紊乱,饥饿感也便荡然无存.(1)海蜗牛向海龟喷射化学物质,这种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2)海蜗牛主要以海藻为食,但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体内的“绿色颗粒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绿色颗粒是 .(3)从以上资料可以知道,海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 者和 者.
(4)请根据以上资料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如果这片海域受到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考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度】难【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其中,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海蜗牛向海龟喷射化学物质,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解答】解:(1)海蜗牛向海龟喷射化学物质,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海蜗牛体内的“绿色颗粒”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这种“绿色颗粒”相当于植物体内的叶绿体.(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由于海蜗牛体内的颗粒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是生产者;又由于海蜗牛是动物,又属于消费者.(4)由于海蜗牛是以海藻为食,又被海龟所捕食,所以它们之间可用一条食物链连接为:海藻→海蜗牛→海龟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的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强.所以海龟的体内有毒物质应是最多的.故答案为:(1)A(2)叶绿体(3)生产消费(4)海藻→海蜗牛→海龟海龟【点评】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动物的行为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现象,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23.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器材:20只蚂蚁,100克白糖,100克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纸盒,塑料布,放大镜.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做出假设: .
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注: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置于大纸盒一角).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观察20分钟后,记录.重复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食物种类觅食的蚂蚁数量(只)白糖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第一次182第二次173第三次191(2)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 .(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 .(4)如果用2只蚂蚁来做这个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为什么?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应该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考点】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难度】难【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提出的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可以假设: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控制实验变量.
(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食物.(4)不能用2只蚂蚁,所用蚂蚁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蚂蚁,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5)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故答案为:(1)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控制实验变量;(3)食物;(4)不能;避免出现偶然性;(5)求3次的平均值;(6)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点评】在设计探究式,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24.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 ,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 ,观察蚂蚁的行为.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2)实验结果: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 .步骤⑤:蚁蚁的行动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 ?【考点】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难度】难【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解答】解:(1)①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一部分蚂蚁过桥爬上C岛,并发现食物;一部分蚂蚁过桥爬上A岛,没有发现食物“空手”而回.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发现蚂蚁还是源源不断顺着原B、C岛之间的“桥”爬上岛A,在A岛上转来转去找不到食物,很少有蚂蚁爬上原A、B岛之间的“桥”.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2)实验结果: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步骤④:蚂蚁依据气味会沿着对换后的“桥”爬向没有食物的A岛.步骤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后,蚂蚁不能分辨出原来过“桥”时留下的气味,因此蚁蚁的行动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4)实验拓展:“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如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故答案为:(1)①同一蚁穴
③什么都不放(2)步骤④、爬向没有食物的A岛步骤⑤、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3)气味(4)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或其他合理答案)【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