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的变化情况。【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设置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的变化情况。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新课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提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学生]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活动与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说明](1)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3)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3-
[不同意见]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过渡]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二、化学方程式[设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学生]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设问]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学生阅读][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C+O2CO212∶16×2∶12+16×212∶32∶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总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课堂练习]1.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克。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3.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应为。4.A、B、C、D物质各10克,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还有C物质16克,同时生成新物质D为8克,剩余部分A物质,而B无剩余,则参加反应A、B的质量之比为。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3-
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