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4-3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教案课题:气温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标要求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测定的方法,学会计算平均气温。2借助“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北半球大陆上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会计算气候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3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学习重点1学会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2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重点:阅读种类气温曲线图,归纳某地气温变化特点。教学模式:精彩互动(师生共讲)。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教具准备:气温曲线挂图、多媒体、气温计、绘图纸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人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大气状况?2、同学们看过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3、议一议:一天之中,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分别会出现在什么时候?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气温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创设生活情景,贴近生活,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合作探究气温和气温的观测1、引导学生自读课本P62及P63课文内容2、思考:(1)、什么是气温?用什么符号表示?怎样读?(2)、气温用什么来测量?点拨释疑::(1)大气的冷热程度叫气温,用温度计测定,用“℃”来表示,对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8时、14时、20时、2时。1自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1)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之为,一般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2)气温是用放置在里测得的,其感应部分距离地面米,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四次,一般在、、、时进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4
(2)多媒体展示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过度衔接从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我们把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把一年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合作探气温的变化1、引导学生自读课本P63及图4-2-2、4-2-3、4-2-4点拨释疑: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叫日变化。最高再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2、多媒体展示日较差的计算方法。3、一年中的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南北半球相反。点拨指导:1自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1)要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需要使用月平均气温和。(2)“晨凉、午热、夕暖、夜寒”,说的是某一个地方气温的。从图4-2-2可知,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作气温(3)“春暖、夏暑、秋凉、冬寒”,说的是某一个地方气温的。读课本P64图4-2-3可知,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称作气温。(4)北半球的气温中,海洋月最高,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归纳与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4
究最低。(5)根据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特点,说一说南半球的陆地及海洋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6完成课本P64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学会绘制地理图表的方法。最热月最冷月陆地海洋陆地海洋北半球7月8月1月2月南半球1月2月7月8月4、多媒体出示: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均温—最低月均温。5、投影展示气温曲线图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完成气温变化曲线图。梳理与构建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观测以及气温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概念:的冷热程度。表示:,读作摄氏度。气气温的测量:工具:(需放在内,距地面米。)温方法:通常一天进行次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气温变化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___月,最冷___月海洋:最热___月,最冷___月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气温日较差指的是()A.早晚气温之差B.中午与傍晚气温之差C.日出、日没时的气温之差D.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4
A.9时、15时、21时、3时B.8时、14时、20时、2时C.7时、13时、19时、1时D.6时、12时、18时、24时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12时左右C.14时左右D.2时左右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1)A地各月气温都在℃以上,气温年较差最,属于带。(2)B地七月气温约在℃,一月气温约为℃,气温年较差为℃。(3)A、B、C三地都位于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教学反思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好,尤其是模拟播报天气预报,学生积极性极高,目标达成度高。但也存在,部分同学过分兴奋的现象。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