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说课稿邵阳市新邵一中钟双平课题:§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课时:1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节“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对本节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A版)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这章主要内容是用坐标法研究平面上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学习本章,既能为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的圆、圆锥曲线、线性规划、以及导数、微分等做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和斜率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用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它既是直线斜率概念的深化和简单应用,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重要基础。并且它体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这也是贯穿于本节乃至本章内容始终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本质还是数形结合。因此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中代数与几何的相互联系。情感目标: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归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教学重点、难点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重点设为:根据两条直线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教学难点设为:探究两条直线斜率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二、教法、学法分析:“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已经比较成熟,在教学上,主要采取问题式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然而,现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大部分比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说一下本次说课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一课前检测求出下列直线的斜率,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三条直线。(1)A(1,1),B(2,2),(2)C(2,0),D(1,-1),(3)A(1,1),C(2,0)给学生约30秒的时间自主思考,请学生口述答案,通过解决画出图像,学生发现kAB=kCD,并观察出AB与CD是平行的,kABkAC=-1,并观察出AB与AC是垂直的,学生很自然发现两条直线的斜率与位置有着某种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计算三条直线的斜率,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为本节课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也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欲望。也是为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二)新知的探究与应用:1、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说明:设定两条直线不重合。(1)设置问题,归纳结论活动二:1、在直角坐标系下,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平行(几何问题),你能用某个量(代数),来刻画吗?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整理,请学生表述推导过程,教师板演。归纳:。2、当,但斜率都相等吗?yl1xl2归纳: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结论:两条直线不重合,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小组讨论的方式;(3)让学生体验探究两条直线斜率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更好的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2)知识迁移 判断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1)A(2,3),B(-4,0),C(-3,1),D(-1,2)(2)A(2,3),B(-4,0),C(0,2),D(6,5)(3)A(2,3),B(2,0),C(-1,1),D(-1,2)给学生约2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问题(2),学生容易判断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实际是重合。这是这个题的难点,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1.数形结合,在直角坐标系画出四个点,2.求出AC,BD的斜率。就可以得出解。并且,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如何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设计意图:直接应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规范表达数学过程做出示范。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tan(900+α)=-)(1)设置问题,归纳结论活动三:1、两直线l1与l2垂直(几何问题),你能用倾斜角(代数)来刻画吗?Oyl1xl2α1α2归纳:2、任意两条直线垂直时,恒成立吗? yl1xl2归纳: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结论:设计意图:(1)为了更容易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更好的理解两直线垂直的条件。(2)为了使学生的认识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3)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知识迁移判断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1)已知A(-2,0)、B(1,2)、C(0,1)、Q(2,-2)(2)已知A(-2,0)、B(1,0)、C(2,1)、Q(2,-2)给学生约30秒的时间思考,然后老师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设计意图:直接应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规范表达数学过程做出示范。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3.经典例题例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A(0,0),B(2,-1),C(4,2),D(2,-1)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一人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应用新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例2:(1)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求点D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A(4,2),B(1,-2),在x轴上有一点C,使得,求点C的坐标。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二人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自主应用新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4)、做游戏,做练习。以小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做题,学生选择几号金蛋,相应的有一道题对应,并回答准确。有相应的奖励或惩罚4.目标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且相等B.平行的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一定相等C.垂直的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D.只有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才一定平行2.若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则有().A.  B. C.  D.3.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A.4B.1C.1或3D.1或44.若,则下面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序号依次为().5、已知点A(m,1),B(-3,4),C(1,m),D(-1,m+1),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实数m的值:(1)直线AB与CD平行;(2)直线AB与CD垂直设计意图: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2、通过做游戏的方法做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2、在应用这些新知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数学思想?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点评,然后师生共同概括总结:知识: 1.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2.如果两条直线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方法: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四)、布置作业:1、课本p89习题3.1A组6、72、思考题:已知三个点A(2,2),B(-5,1),C(3,-5),试求第四个点d的坐标,使这四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1)作业1是直接应用,模仿练习。(2)作业2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体现分层教学。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1、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其一,在探索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条件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加深学生对判定条件的理解。其二,改变相关内容的呈现方式,节约课时,增加课堂容量。2、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为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时将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如:§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结论1:结论2、例1、      例2、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2: 六、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标指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结合“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建议,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发现其思维过程,在鼓励的基础上,纠正偏差,并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2、在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时,教师通过观察,就个别或整体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做出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在讲评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查漏补缺。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应用新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