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论语》复习
考查内容:名句默写及文本探究考查形式:填空及简答题(探究题)考查内容及考题形式分析:
1、熟悉课本。文本探究题:6、要模仿样卷,针对性做练习2、整理并掌握中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为政观、生死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思想等。尤其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3.关注每篇课后的“相关链接”4.关注课后作业中的探究题5.答题要规范,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 探究题具有论辩性,要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体会来阐释。◇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以文本为依据,不可脱离文本。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德政主张)《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礼治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政治主张及实践《仁者爱人》:仁爱观;(人生的价值观)《君子之风》:生死观,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道德修养)《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修身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论教育)《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2.理解“共、道、齐”等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义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的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5.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背诵条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治国对领导的好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对百姓的好处)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富民教民思想中的先富后教,教化百姓的重要性。一种政治理想。)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对冉求在治国方面的提问,孔子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1)本语段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2)除儒家之外,诸子百家中还有其他的治国观点,你能举一例作简要说明吗?
(1)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2分,意思完全对可给满分,比较接近的可给1分,如“礼治”。(2)比如: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法治,强调富国强兵,提倡耕战;崇尚暴力.或: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一切顺乎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举例并讲明治国主张1分,简要分析1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领导者一定要取得百姓的信任。以德治国的一个内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德治国的三个原则: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季氏将伐颛臾(反对战争,用礼乐教化。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不聚敛)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
(1)以德治国(1分)(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足,“富民”思想)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端正,以身作则,身教甚于言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当政者)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君子德行的重要性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躬稼而有天下。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论语》中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1分)(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这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
一个有道/有德/为政以德。(1分)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和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崇高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观点1分,分析说明2分)
2.文本探究(简答)存在的问题:◆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解题思路混乱;◆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以文解文,没有分析;◆文字表达不通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参考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参考答案】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参考答案】(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