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学案课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中秋有咏刀诗三首》其一《水调歌头》一、学习目标: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落实背诵要求;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学习指导说明】这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篇幅不长,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和三维目标确定了以上学习目标。二、学习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品味词的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习指导说明】古诗词的鉴赏是日积夜累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品味美、欣赏美的能力。%1.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咏刀抒怀,情理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领悟作者身处逆境、怎观旷达的人文情怀。【学习指导说明】学生在品味美的同时,应该取其精华,学有所用,感受作者的乐观情怀,由人及己,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程度较低,思想上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加之诗词要求背诵,学生往往兴趣索然。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不够扎实,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课上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已经接触过诗词,能够理解词的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但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授课方式作出了新的尝试。这首词的主题是中秋咏月。《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要着眼于培养学生11读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读、思、品、说的能力,并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1.学法指导的手段及方法:手段:传统教学方法:朗读发、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学习指导说明】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以小组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休,开展自由轻松地教学环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时:一课时%1.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唱歌导入2、皓刀当空,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一一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板书课题。【学习指导说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导入设计意在通过唱歌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E(二)知识链接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2、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水调歌头》分为上下阕或片。序:交代写词的时间和缘由。【学习指导说明】文中注释对作者的介绍较简略,而苏轼的作品在今后的学习中比较多,学生有必要在学习中渐渐积累一些这类知识。而本首词是初中第一篇词,对学生来说是新文休,因此,更有必要清楚的知道词的结构。(三)诵读——初品其味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介绍词牌名:水调歌头。3、小组间共同讨论,疏通全文(逐字逐句)(1)介绍写作背景,再次感知作于1076年,当时苏轼41岁,为密阳太守,与弟弟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读来却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而是乐观的、豪放的。带着这种乐观,让我们再读一遍。(2)引导自主疏通全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什么时候岀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儿天,地下已是儿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木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仙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
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來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3)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上下阙的内容: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刀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学习指导说明】“三分诗,七分读”,反复朗读中,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停顿的同时更能展开想象,休会词作意境,从而读出韵味,进入特定情境。自主解读并了解词作品中小序的作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品析诗词。疏通全文时,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结合背景,大胆联想,揣摩分析作者意愿。UI(四)赏读一一深探其蕴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师范读,然后生自由读,要求读岀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1、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哪些是想象?哪些是联想?实写:明刀、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虚写: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不应有恨、千里共婵娟2、上阕对月抒怀寄寓了怎样的情感?(1)作者把酒问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愿望?一一望月痛饮,向往飞升(2)天上与人间、幻想与现实的比较,使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一解决岀世与入世的内心矛盾,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师适当解说:苏轼原来胸有大志,在朝做官,由于党派和争,受到排挤,才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由于厌倦朝廷勾心斗角的党派之争;感慨于自我的失意和屈没以及尘世的冷暖炎凉,才有超尘“出世”之幻想。但毕竟“高处不胜寒”,暖意在人间。即使离开朝廷,为官一方,也同仍然可以为国出力,同样能享受人生的许多美好。于是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坚定了“入世”的决心,月下翩翩起舞,心灵白我解脱。(3)找出下阕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刀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批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
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学习指导说明】这首词其中一个写作特色就是虚实结合,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使意境深远。学生弄清楚了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哪里想象、哪里联想,也就把思
路理顺了,不会再混淆。后面两个问题讨论关注点在于知人论世、以意会境。逐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休味诗词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不断深化对诗词的感受力,休会诗词优美的语言和美好的意境。(五)点击生活,延伸思考1、离家在外,你会用《水调歌头》中的哪句话表达你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古代诗歌仍具有现代人生的参照借鉴价值。新闻材料:“26岁的衡阳籍博士生孟懿在就其读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跳楼身亡。其后,孟懿的父亲在上海公布了孩子的遗书,在遗书中,孟懿坦言自杀的原因是:“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这则消息说明什么?【学习指导说明】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内化,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又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六)课堂总结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失意时,莫沮丧;苦闷时,莫彷徨;受挫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直面人生,我们定会成功。【学习指导说明】这不仅仅是一首词的学习,还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学习。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重要的不是学生学会品味优秀作品,而是从中感悟到了某种人生休验,并产生共鸣,学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七)作业布置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七八九,不能没有乐观旷达的襟怀。你人生中有过不如意的的事吗?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你应该怎样做呢?【学习指导说明】自主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提高学生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水调歌头苏轼上阙:月下饮酒(八)板书设计(由幻想超脫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