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10课论修身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⑴给加点的字注音①不逾矩()③不可朽()⑤穷斯滥()■⑦不孙弟()⑨胫()■⑪质胜文()⑬望之俨然()■②朝闻道()④莫能兴()⑥内省不疚()■⑧叩其()⑩大车无報()⑫长戚戚()■⑭愠()■(2)给多咅字注咅))[朝阳(①朝{•I朝廷([俟机(②俟〔万俟(■③兴中兴([兴致(■2.辨形组词「矩(拒(炬(1苣())))攘())))污(1镶())3.词语释义①耳顺:②巧言令色: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以德报怨:⑤文质彬彬:■4.名句填空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O②,患其不能也。③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④,小人骄而不泰。⑤,小人长戚戚。文本互动・-、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T■
①幼而不孙弟(“孙”通“二顺从长辈;“弟”通“二尊敬兄长)(2)古今异义①君子固穷■古义:今义:②长而无述焉•古义:今义:③巧言、令色、足恭•古义:今义:④质胜文则野■古义:.今义:⑤文胜质则史•古义:今义:(3)—词多义「君子固穷I爭饿无聊,追购又急①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V.•「过而能改、I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闻大王有意督过之X.•厂不患人之不己矢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I赵宣子骤谏,公忠之③患1时有患疟疾者■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此数者用兵之赛也(4)词类活用①宰予昼寝: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左丘明耻之:1.虚词「六十而耳顺■君子泰而不骄①而]过而不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患人Z不己知■夫子之道②之V左丘明耻之•I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文言句式①不患人之不己知②其何以行之哉③于予与何诛_・④何以报德⑤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翻译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③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④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⑤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二、深层探究1.'孑[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对你有何启示?2.“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剖析“忠恕”的含义,并说说这种修身理念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三、技法迁移多种修辞手法综合适用[文本回顾]本文采用语录体,句子简洁凝练,生动隽永,意味深2。在表达上多釆用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技法点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同一词语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充实内容,加强语势,强调感情。对偶就是“并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相同相近、相对相反、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I'可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或使对立事物I'可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
咅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对比是把相似的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照,以找出两事物的相似点、区别点,以便加以比较区别或形成更加鲜明的对立。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技法运用]1.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2.把下面画线的文字改写成对偶的形式。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改写:这座小村庄,3.下列是两组对比句,试填上空缺部分。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基础知识(1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幼而不孙弟(xfmdi)••B.粪土之墙不可朽也(wii)C.参乎,吾道一以贯之(can)■D.大车无密(ni),小车无散wd),其何以行Z哉?2.对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十而立(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B.君子固穷(坚持,坚守)■C.原壤夷俟(平静地等待)••D.以德报怨(恩惠)■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I'可,取消句子独立性)C.君子亦有穷乎?(语气助词,吗)D.以杖叩其胫(就,连词)■
1.下列加点的词语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A.幼而不孙弟B.左丘明耻之•••C.患其不能也D.君子泰而不骄••2.判断下列句式类型。(4分)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较,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始吾于人也:■②司马牛问君子:••③人而无信:■④匿怨而友其人:■4.判断下列句式类型。(4分)①于予与何诛?()②其恕乎!()5.孔子从宰了的身上得岀了什么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6.孔子在交友上反对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7.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4分)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Z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2分)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三、类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冉有),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公西华),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曾晳),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如”字的意义。(4分)①如或知尔:②如五六十:③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如其礼乐: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语言行动中,可以看出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3分)子路:冉有:公西华:3.曾晳的设想表达了他怎样的一种理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扌舌。(3分)答:4.解释“夫子哂之”中的“哂”,并说明文中用“哂”而不用“笑”的理由。(3分)答:5.有人说,儒学在开创之时,是一个相当开放、相当自由、尊重个性的学派。后世的儒学被独裁者树为“一尊”之后,就越来越趋于保守、封闭和僵化了。试根据本文的学习和平时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创意说明(不超过80个字):
17.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主旨概括。(3分)①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一定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②百姓富了,管理就容易。③百姓穷了,管理就难了。④为什么这么说呢?⑤因为百姓一富就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就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就易管理;百姓穷了就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就敢凌章犯罪,凌章犯罪就难以管理了。⑥故曰:“稳定之国常富,动荡之国常贫。”⑦因此,善于治国者一定“先富民而后治”。答:答案解析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⑴①冗②zhNo③wU④xing⑤kn⑥jib⑦xdnti⑧k6u⑨jing⑩ni⑪zhi⑫qT®yan®yun(2)®zhaochao②siqi(3)xTngxing2.①规矩拒绝火炬萬苣②土壤攘除吵嚷镶嵌③朽抹污水④俨然r茶Z3.①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②花言巧语,面貌伪善。③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④用恩德来回报仇恨。⑤文釆和朴实相得益彰。2.①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②不患人之不己知③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④君子泰而不骄⑤君子坦荡荡文本互动—、整体感知1.⑴①又②逊悌(2)①古义:坚持,坚守今义:本來②古义:可称道今义:讲述③古义:过分,过度今义:足够④古义:朴实今义:本质⑤古义:虚浮今义:历史(或记载历史的书)(3)①困窘,走投无路/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穷尽,用尽②犯了错误/过失,过错/驶过,经过/责备③忧虑,担忧/危害/厌恨/生病/忧患祸害/讳忌(4)①名词作状语,在白天。②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③意动用法,认为……可耻。2.①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②主谓Z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代词/动词,到……去3.①〜④宾语前置⑤定语后置4.①七十岁能按照心里想的去做,不要超越规矩。②严寒的气候到了,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零的。③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能胜任。④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虑和恐惧的呢?⑤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二、深层探究1.孔子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人的一生,学习思考和对道
德的完善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白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1.“忠”,就是忠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正直宽容之说,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既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吋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这一思想在今天,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君子绝不能虚伪谄媚,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忠恕”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徳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侶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三、技法迁移1.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事业须旺盛2.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3.(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在前(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1.B[A项“弟”通“悌”,读ti;C项“参”读shen;D项“车兀”读yueo]2.C[夷:伸开两腿坐着。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姿势。]3.D[以:介词,用、拿。]4.B[耻:以......为耻。]5.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6.①对待②怎样成为君子③如果④与……交刖友7.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8.对一个人不仅要相信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怎么做。9.孔子在交友上反对那些花言巧语,说话眉飞色舞,对人过分恭维的人,反对那些心中藏着怨恨,却和别人交刖友的人。10.①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可责备的?②(子贡说)“有可以贯彻执行一辈子的一个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11.①如果②或者③或者④至于12.子路:坦率,自信。冉有:谦卑,礼让。公西华:自信,善于辞令。13.实行仁政而出现“大同社会”的景象。14.微笑,含有不十分满意的意思。理由:孔子对子路抢先回答,不知谦让而感到不满。15.要点:师徒相聚,和谐而安详,或娓娓而谈,或独坐鼓瑟,任从己便。孔子不摆架子,循循善诱,众弟子毫不拘束,各抒英志。整个过程洋溢着一种隽永而飘逸的情味。开放自由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参考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年人,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粤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1.(标语)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创意说明)将班级扛在自己的肩上。白己的一举一动,关乎着班级的荣辱;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班级的形象。我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形象就是我!2.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是先使百姓富起来。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为总分总结构。①②③句总说,提岀中心论点。④⑤⑥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⑦句总结全段,和①②③句相呼应。所以主旨应从①②③⑦句中概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