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三册 / 第二单元 珠星璧月彩云中 / 书愤 陆游 / 《书愤》教学设计2

《书愤》教学设计2

  • 2022-06-08
  • 5页
  • 31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书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2.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3.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悟词人和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与学生交流话题“爱国诗人”  (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就会有一大批义士站出来,他们可能是武者,也可能是文士,你知道哪些爱国的文臣武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上至为国沉江的屈原,到忧国忧民的杜甫,再到抗击外敌入侵主张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岳飞,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回望南宋那段历史,有一位词人不应被遗忘,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书愤》。  2.板书课题  3.解题质疑  书: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就是抒发胸中的郁愤之情。  二、品读鉴赏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出示导学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  3)个别朗读  4)点评小结  朗读指导:  首联:“那知”重读,“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颔联: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颈联:“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尾联:“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2.再读诗歌  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  1)出示导学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  首联“书”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自己晚年现状  尾联“书”追幕先贤诸葛  (二)品读“四愤”  1.从作者所书之事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  要求: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  表达句式:从“”(诗句),我感受到了作者(情感)。  1)出示导学问题,并任务分工  2)同桌互助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  预设: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年华空老)  (补充资料;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  (解读: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而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2.诗人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  1)出示导学问题  2)同桌互助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评  预设:对比  ①自己:青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  早年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晚年形象:“空自许”,“鬓先斑”,壮志未酬,年华已老,北定无望。  当初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②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南宋统治者对比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  南宋统治者有能力收复失地却苟且偷安等对比。  (“楼船……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  拓展延伸: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补充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小结:对比手法,彰显主旨,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同安对比。揭示“愤”的根源,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三)拓展延伸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  1)出示导学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评  点拨准备: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①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②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岳飞《小重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志向一致: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  遭遇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  小结: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陆游所遭受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的际遇不是他个人的遭遇。  三、课堂总结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家闲置多年的陆游,在自己人生暮年1186年(61岁),面对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他用自己的血和泪凝聚了一段文字(《书愤》,书写了对时代的“愤”情。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写到:“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的精华的灵魂。  四、推荐作业  1.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谈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查阅资料,找找陆游的这类作品,想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2.片段写作:你对南宋和陆游等文人志士有何感慨,请以“陆游/南宋爱国志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下你的寄语。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