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杜甫诗《阁夜》(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件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人夜晚睡不着会怎么办?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那么,号称诗中圣哲的杜甫呢? 阁夜杜甫 杜甫,字子美,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任左拾遗,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着力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济世安民的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诗人回顾 “阁夜”,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军阀连年混战,吐蕃也趁机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写作背景 阁 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鉴赏诗句:岁暮:短景:天涯:霁:一年将尽,指冬季时序。白昼变短,冬天日短。(景,日光。)实指夔州,诗人客居在此。雪过天晴【释义】时至寒冬,白天的时光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人有何言外之意?“岁暮”:明指冬季,暗指“天涯”:实则暗示诗人内心的凄寒与孤寂。诗人已入暮年,遂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流露诗人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动词,既写出时光荏苒,又写出自己已入暮年的伤感。寒:明写天气寒冷,催: 【首联归纳】诗人借所处外部环境的描写,传达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客居天涯的凄凉心境。1、手法:借景抒情2、结构上,紧扣题目,为下文埋下伏笔3、内容上,为全诗笼罩了一种凄清、悲苦的氛围,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景的角度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摇动的星河倒影,既象征着动荡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纷乱心绪的显现。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听觉、视觉——视听结合诗人借眼前雄浑伟力之景,传深沉悲慨的情怀。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你读到了什么(看注解)?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野哭”,这是由战乱造成的;而竟然多至“千家”,正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这一句在显示地方风情的背后,侧面显示诗人漂泊流离之苦。运用对比手法,意境凄凉悲怆,表现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悲壮的鼓角声是民有怨气的表现――《后汉书·祢(mí)衡传》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汉书天文志》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自称白帝。晋左思《蜀都赋》曾言“公孙跃马而称帝”。③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一并提及。 “卧龙跃马终黄土”借典故来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由此引出无限感慨——诸葛亮两朝开济英灵永在,公孙述跃马称帝一世枭雄,但这些成就了千秋功业的人最后都归于一抔黄土,化作历史的尘埃,那么今日争权夺势的各路诸侯也必将淡出历史的舞台。这一句无限凄凉,写尽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知交半是零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人事音书漫寂寥”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借此抒发人生寂寞苦闷的寂寥伤感之情及无法排解又强做自我安慰的无奈。 杜甫在这首诗抒的几种悲慨?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颔联和颈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天涯的凄寒。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泊送别(李叔同) 艺术手法《阁夜》的写作特点:①善用典故:“卧龙跃马”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③写景角度:听觉、视觉。④借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