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声音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二.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三.教具、学具保鲜袋、尺子、皮筋、鼓、音叉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视频,但没有声音,请同学们谈谈观后感。2.播放相同的、但有声音的视频,再请同学们谈谈观后感。3.师:相同的画面,大家感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生:第二段有声音。(板书:声音)5.师:非常好,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遨游一番。(二).发声实验1.师:先让我们来制造一些声音吧!你能用这只保鲜袋或者不借助任何物体,只用你的身体发出声音吗?2.生:能。3.各选一名同学演示。4.师:在大家动手实验之前,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5.生:汇报。6.师:总结为“纪律、合作、记录”。(板书:纪律、合作、记录)7.师:很好。1、3、5排的同学用自己的身体发声,在实验册33页的表格中记录;2、4、6排的同学用保鲜袋发声,在实验册记录,比比谁能找出人家所想不到的方法。8.生:实验、交流。 9.师:好,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要求:不重复汇报。10.生表演。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板书:弹拨、揉搓、摩擦、抖动、吹……)11.师:进行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是想问的吗?12.生:为什么会有声音?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3.师:大家问的问题都非常好,以后咱们会一个个慢慢研究,今天先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声音的产生)(三).研究声音的产生1.师:你来猜测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2.生小组讨论、汇报。3.师: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与不发声时相比有什么不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4.选一组同学做音叉的演示实验。音叉:轻轻敲击音叉,仔细观察。(表1)音叉不敲击敲击时  5.学生分组实验:(1)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弹拨。(表2)钢    尺不弹拨弹拨时  (2)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拉动橡皮筋。(表3)橡皮筋不拉动拉动时  (3)喉咙发声: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表4)喉咙发声不发声时发声时   6.学生汇报、交流。7.师: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9.学生讨论、汇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0.反证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1).师:现在,我们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猜测一下,假如振动停止,声音会怎样呢?你想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3).分组实验:敲击音叉,然后用手按住音叉。(4).演示实验:敲击音钹,然后按住。(5).师:通过两个验证实验,你觉得我们之前得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结论正确吗?(6).生:正确。(四).总结(1).师: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对今天这节课总结一下?(2).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声音王国的一小块领地遨游了一番,今后,我们将到声音王国的更深处去探秘。五.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弹拨、甩、抖动、吹、揉搓……注意:纪律、合作、记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从总体上来说,基本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四(3)班的学生没有预期的活跃,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本堂课结尾时,时间稍微多了一分钟,原本在PPT中插了一段2分钟的视频,但是考虑到要下课,所以没有让学生欣赏,而是选择了机动性较强的背诵。但这在常规课上比较适用,下次要注意。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得到以下启示:1、学生是前提:我们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哪里?学生是否储备了参加新课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课堂中有那些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一堂课的重难点,做到以学生为本。2、面向全体是根本学生的认知起点丰富多彩,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有时这种差异性很大。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教学呢?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出发,我们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哪些起点是同一认识水平层次的。我们应该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适当兼顾好个别起点,尤其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时机,引领学生,使之深入研究,将活动推至高潮。3、驾御课堂是关键教师对教学起点的预设还需要在课堂中得以检验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断提高把握教学起点的能力。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学开始,如何引领学生从已有认识到科学认识,教师必须做好铺垫引导,这是我们课前预设到的。但在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区分声音的高低时,卡了壳,这是教学设计所没有的。说明自己没有驾御好课堂,反映了自己对教材挖掘得不深,灵活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自己还应努力,要能在课堂上充满智慧去引导学生,这样预设和生成就有机融会起来,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