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赵同中心小学韩彩芳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第59、6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探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变化规律。2、提高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其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教学难点:感受图形放大、缩小的过程,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探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学具:课件、方格纸、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是一个放大镜,它的作用是什么?(把很小的东西放大看的更清楚。)这是一张照片,可是我们的学生怎么就这么矮呢?(把实际高度缩小后照下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一)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1、出示(课件一)找出哪些现象是放大,哪些现象是缩小?照相是缩小;用放大镜看书是放大;人和影子是放大;投影是放大。2、举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
地球仪是把地球的实际距离缩小制成的;各种平面图、模型等等。(可见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让我们从数学角度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教学例41、出示例4(课件二)思考:(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放大后的每条边分别占多少格?(3)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如何确定?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明确,要实现把整个图形放大2倍,需要把每条边都放大2倍。2、按要求画图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3、放大后的图形与之前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地方变了,什么地方不变。)学生同桌说一说,教师总结。(形状不变,内角不变。边长变了,周长变了,面积变了,大小变了。)4、(1)把图形分别按1:3、1:4、1:2缩小后画出来。(课件三)(2)分组讨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边长与周长有什么变化规律?5、总结变化规律。(课件四)(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多少倍,它的周长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6、能力提升:(课件五)通过刚才分组合作,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下面同学们再来讨论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有什么变化规律?(图形放大或缩小m倍,面积就扩大或缩小㎡倍。)(三)练一练(课件六)通过做题得出结论: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就是把各条边都放大或缩小。(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就是相似图形。(三)拓展延伸(课件七)探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放大或缩小后有怎样的变化和规律?三、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变:边长、周长、面积、大小。不变:内角、形状。四、教学反思课件二中思考(3)斜边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格,如何确定?这个问题在前面提问有些突然,可以放到学生画完图后再提问,学生就容易回答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