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容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2.通过实际操作,估一估等活动,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并能进单位间的换算。3.学会如何测量物体的容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弄清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进率和名数的变换,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具学具:装牛奶的纸箱、粉笔盒、钢笔水盒、眼药水、带有刻度的水瓶、量杯。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老师拿出牛奶箱、粉笔盒、钢笔水盒。问:如果向它们里面装满东西,结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奶箱装得多,钢笔水盒装得少。师:装得多就是容纳得多。能在说说吗?生再叙述:奶箱容纳的体积大,钢笔水盒容纳的体积小。二、自主探索:师:不但这些物体,看,水杯,纸杯等也能容纳一定的物体体积,只不过这时的物体是液体。适时出示定义:包装箱、油桶、医院用的注射器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关于容积的知识。师:那我们看来看看这个奶箱的溶剂是多少。我们要测量哪些数据?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名测量。师:追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生:因为求得是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师:求出的数据单位是什么?生:立方厘米。3 师:计量容积时,通常用体积单位,也就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就可以。当计量容器内液体的多少时,比如油、水等要用“升、毫升”来作单位。你知道什么是1升吗?生:1升=1立方分米。师:这1立方分米,应该怎么量?明确一定要从里面量。适时出示定义:从里面量,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的容积是1立方分米,可以容纳1升的液体。1升可以写作“1L”师:谁来说说什么是1毫升?生:从里面量,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盒子方体盒子的容积是1立方厘米,可以容纳1mL的液体。师:那么你知道1升等于多少毫升吗?生:1升=1000毫升因为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因为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师: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同学们拿出量杯,量出1升的水,并且把它倒入纸杯中,看看一共倒了几杯。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拿出滴管,量出1毫升,看看一毫升的水有几滴?小组内实验。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师:让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扎啤的杯子)指出,我们生活中盛扎啤的杯子容积大约是1升;拿出一个眼药水瓶:老师手里的眼药水,含量是10毫升。师:同学们在课前都准备了装水的瓶子,并且是有刻度的。说说你的水装到那个位置,是多少?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找4至5人)三、实际应用:师:有了升和毫升的概念,我们来看看谁对容积的认识最准确。出示第1题,估一估。(估计液体有多少)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①一瓶钢笔水的容积是60()。②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8()。③一瓶农夫果园的容积是600()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 师: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来看看关于饮水的小常识吧。(指名3名同学分别读)其他同学思考,要和我们手里的瓶子几瓶?课下可以告诉你的家长。经科学家测定,我国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2500mL的水才能维持体内的平衡,维持身体健康。在“春、秋”季,一个人除了进食外,平均每天应再喝1400mL左右的水。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断,一个成年人一年大约要喝511L的水。师: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生:我们喝的水可真多。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师:看老师的杯子,上面没有刻度,我不知道他的容积是多少,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呢?生:可以把它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然后求出容积。生:还可以倒入我们的瓶子里。生:也可以倒入量杯量一下。师:好办法,转化一下就行了。师:生活中,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到,并不是容积有多大,就装了多少液体,净含量往往比容积小一些。想想这是为什么?生:这样可以避免在挤压的情况下液体液出。师:所以我们在联系实际求物体的容积时,一般要省略后面的尾数,用“去尾法”。师:关于容积,还有一个发生在爱迪生身上的小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指名读: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于是,他拿起灯泡,然后加以计算。阿普顿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只见爱迪生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四、回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