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教材创设“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标精神,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思。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2)、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爱护树木和环保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课前热身:背诵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用植树节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植树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情境图。 1、探索问题一:3捆一共多少棵?.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小组讨论,交流算法)(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4、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5、小结:整十数乘一位数,先将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6、探索问题二: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基于前面学习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所以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7、探索问题三: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1)、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2)、拓展训练:800×4=600×7=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三、巩固练习(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的1-5题) 1、口算3×8=30×8=300×8=3000×8=6×5=6×50=6×500=6×5000=2、在○里填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