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1、激趣导入:第7页共7页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1、小组交流: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2、全班交流: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3、小结延伸: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一、谈话引入: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二、明确习作要求:第7页共7页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3、习作方法指导: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第三课时三、教学“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词语。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四、教学“日积月累”第7页共7页
1、学生读科学名言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五、教学“宽带网”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5、掌握不好的知识:一、积累运用1、对课内的生字及四字词掌握得比较牢固,主要出现以下错别字:“武”,“彩”写成“采”。2、对部分词语的理解不透切,例如“耀武扬威”造句不当。3、3个同学位能区分个别近义词的用法。二、阅读感悟1、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但没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语句不通顺。2、大部分学生能细心读文章内容,能从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仍然有5个同学未能理解题意。三、作文1、有5个同学审错题,读题欠缺细心。第7页共7页
2、在习作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有些想象不太符合实际,过于夸张。改进措施:1、增加造句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2、课前进行三分钟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3、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人物,事物的特点,学会评价人物及作品,品词析句,积累词语,运用语言。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一问题,无法处理好知识的介绍与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关系,不能在教学中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性。《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一、说明文的情感“朗读”科学性说明文虽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样可以深入地体会文本蕴藏的情感,但是同样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第一自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第7页共7页
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倪老师抓住重点词:笨重、迟钝、迟钝、敏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在朗读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这一情感体验,把科学性的说明文也引出了学生的情感。二、说明文也要上出语文味 纵观我们的说明文教学课堂,很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说明方法上了。以为不这样教,就不能达到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说:当你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从课堂上剥离,只剩下干巴巴的说教时,还有多少效率可言呢?我们老师总习惯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本没有故事情节的说明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的语言,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是一旦学生厌倦了,讲再多的说明方法由什么用呢?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说明文学习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的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达到的。我在教学中,并不是把科学性说明文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体会中学到这一点。教学结果也证明,学生能自己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现语言准确性的字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也感受到了科学性说明文的特点。第7页共7页
三、说明文中的语文训练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说明本领的。在教学中,我出现了两种词:说到……往往、谈起……自然,在让学生朗读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话训练,打开学生运用词语的思路,学到运用的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科学性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走出了只说不练、脱离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误区。第7页共7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