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6.国宝——大熊猫一、生字学习1.字音嬉(xī)戏憨(hān)态濒(bīn)危璀璨(cuǐcàn)邛崃(qiónglái)温驯(xùn)恬(tián)静栖(qī)息孤僻(pì)翌(yì)日分娩(miǎn)繁衍(yǎn)2.形近字3.多音字二、词语解释嬉戏:游戏,玩耍。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负:文中作“享有”讲。濒危:接近危险的境地,濒,临近、接近。嬉戏:游戏,玩耍。《尔雅》: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体色黑驳:身体的颜色,(白中)夹杂黑色。驳,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上林苑:汉代帝王的名苑。苑,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第13页共13页
温驯:温和驯服。恬静:安静。恬,恬静。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邛崃:山名,位于四川省。碚:地名用字。食肉目:肉食性哺乳动物。栖息:停留,休息。孤僻:孤独怪僻。发情:雌性的高等动物卵子成熟前后,生理上要求交配。仔:幼小的动物。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支,支持。翌日:第二天。分娩:①生小孩。②生幼畜。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三、文学常识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第13页共13页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著作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即将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四、背景资料关于大熊猫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第13页共13页
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五、文章主旨《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通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的可爱及珍贵的特征。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来进行说明;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个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结构上是按从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安排组织材料。六、结构分析全文共18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段),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开头3段,写大熊猫在德国所受到的“贵宾”待遇。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既从侧面说明大熊猫的珍贵,又可以吸引读者。第4段直接写大熊猫的可爱。文章分别从喜欢嬉戏和善于表演两个方面着笔。介绍大熊猫喜欢嬉戏,用“有时……有时……有时……有时……”四个比较整齐的排比句,分别写它直立、啃竹枝、打滚和玩耍。“状似舞蹈”第13页共13页
的比喻,“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的描摹,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可爱。介绍经过训练后的大熊猫的表演,则概括列举它能表演的多种精彩节目。第5段是全文内容的领起。首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用两个判断句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一是“我国特有”,二是“国际上最负盛名”。这一句既照应题目,又统领下文内容。引用《尔雅》《上林赋》等古籍中关于大熊猫的记载,进一步说明大熊猫之珍贵由来已久。这一部分中的“特有”“最负盛名”“名列首位”“异兽”“珍贵的名兽”等词语,突出了大熊猫的珍贵,紧扣说明中心“国宝”。第6段描写大熊猫的形象。第1句着重介绍大熊猫的体态和毛色,突出毛色的“奇特”,详写黑白两色在全身的分布情况;“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的比喻,突出了它有两个黑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第2句进一步从长相和神态两个方面概括大熊猫“温驯”的特点,并用“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一句直接写大熊猫的招人喜爱。第7段写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先概写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在国际上的轰动效应。接着以日本形成的“熊猫热”为例具体说明轰动效应的盛况,由点到面地表现我国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的欢迎。写日本的“熊猫热”,主要用数字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第8~16段),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第1句,先说明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的特殊地位,介绍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的生活条件的优裕。“可是”一转,说明大熊猫对这种“舒适”条件的不适应;第2句列举环境、气候、活动范围、食物条件和繁殖等因素进一步阐述“大熊猫总不习惯这种‘舒适’的生活”的原因。最后一句用一个设问,由说明动物园的大熊猫转入介绍在自然界里生活的大熊猫,领起下文。第二层(第9~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第9段介绍大熊猫的分布地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分布地域“十分狭窄”写出了可供野生大熊猫生活地区之少。对大熊猫分布地区环境的描写,正是具体说明大熊猫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竹林隐士”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大熊猫喜欢“人烟稀少”的僻静环境,喜欢“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的地方。第13页共13页
第10、11段介绍大熊猫的得名。通过对“真名”的交代,让人们了解大熊猫的属类。同时,这样写,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引出下文对大熊猫食性的介绍。第12段介绍大熊猫喜爱食竹和食量很大的特性,并且交代了它虽然属于食肉目却养成了食竹习惯的原因。举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的数字,具体说明了它现在食竹的生活习性,照应第9段末句“以嫩竹清泉度日”,列举一头成年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的数字,具体说明它的胃口很好,“食量很大”。这一段同第8段中的“食物条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别”相照应。第13段介绍大熊猫随着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的特点。“3000米以下……山谷地带”和“3000米以上的地带”等数字,具体说明大熊猫活动范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喝水”“下水游泳”,自然同前文的“泉水丰富”有关。“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又同它的“食量很大”不无关系:因为大熊猫食量很大,加上嘴咬足踩造成的破坏,某一地段的竹子生长无法满足它们的觅食需求,它们只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最后写它外形看似笨拙,爬树却挺能干,作者准确精当地使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笨重肥大”“摇摇晃晃”同爬树的“高明”“非常灵敏”“高高”形成强烈的反差,动词“躲藏”突出了它“温驯”、机警的特点,两个“非常”强调了它自卫反应的灵敏和爬树本领的高超。这一段同第8段中“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相对照。第三层(第14~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第14段介绍大熊猫性情孤僻、爱独处以及繁殖率低的特点。“繁殖力很低”“每胎产一仔”,仔熊猫“小得出奇”“不易成活”,交代了大熊猫繁殖困难的原因,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仔熊猫的少和小。这一段同第8段中“养活大熊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繁殖就更困难了”相对照。第15段紧承上文,说明目前自然界里大熊猫数量之少。“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用具体数字说明大熊猫数量极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提醒人们必须注意保护大熊猫。第16段,用生动事例说明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是件大喜事。举了一个国王的例子,非常有说服力。“如果不是发生紧急大事,部下不会在半夜打扰他”,可是大熊猫生产了,却是个意外。可见大熊猫生产,是件多么重大的事。“来自西班牙的喜讯,传遍了全世界”,可见,不单单西班牙如此,全世界都把这当作一件喜事。这一部分先介绍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条件、食物习性和活动范围,突出了它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13页共13页
,再介绍它繁殖困难的弱点,最后归结到它的数量稀少和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意义。这样由因到果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事理,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使文章显得层次清晰,使人读来印象深刻,不由得萌生保护国宝刻不容缓的激情。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第17段,首句归结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三个原因,前两个(体态可爱,数量稀少),上文已经先后作了说明,所以用“不仅……”一笔带过,后一个重要原因(科研价值)留待本段说明,于是用“更……”引出。接下去,用数字“300万年”科学地说明了大熊猫生存年代之久远,突出了它珍贵的科研价值。第2句引用对大熊猫化石研究的成果,具体说明它在研究古代哺乳动物方面的价值。第3句由因到果,用“活化石”一词高度概括大熊猫在物种史上的珍贵价值。第18段首先用“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一句直接点题,说明大熊猫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然后再从世界角度讲。接下去,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为保护大熊猫所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一部分综合运用了诠释、比较、引用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材料充实,说明十分有力。七、重点难点句子1.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运用数字,具体说明大熊猫活动范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2.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用“活化石”一词高度概括大熊猫在物种史上的珍贵价值。3.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这句话说明了大熊猫数目之少。八、写作特色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第13页共13页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加上适当安排了过渡段和过渡句,文章结构层次既显得清晰,又富于变化,便于加深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这一事实的印象。2.形象生动的说明。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现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大熊猫“体态可爱”的特征。此外,文章还结合有关内容穿插了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九、课后练习解答(一)课文对大熊猫的体态、四肢、尾巴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对毛色黑白的具体分布作了详细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辞海》的介绍更生动,更形象。加上描写了人的心理感受,更突出了大熊猫可爱的特点。(二)1.“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的比喻,突出了大熊猫有两个黑眼眶的面部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2.“悠然自得”“漫不经心”的拟人手法,“摇摇晃晃地”的生动描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熊猫的憨厚可爱。(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大熊猫的珍贵;②大熊猫的处境;③大熊猫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也可联系课文的最后一段适当加以发挥。(四)(略)【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题第13页共13页
1.解释下列词语中“负”的意思。(1)最负盛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负重任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分胜负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忘恩负义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熊猫人见人爱。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依照例句,用“有时……有时,……有时……有时……”,描写一种小动物。3.读读下边两组句子,指出每组中哪一句读起来连贯顺畅些。第一组( )(1)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空气是潮湿的,有丰富的泉水,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杂以多种竹类。(2)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空气潮湿,泉水丰富,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杂以多种竹类。第二组( )(1)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2)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睡到哪里,吃到哪里。第三组( )(1)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2)大熊猫尾巴短秃,毛色奇特,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头和身躯乳白色。第13页共13页
二、阅读分析题(一)大熊猫如今在我国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四川省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岭。那里人烟稀少的森林地带,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壁,高耸入云,但有的却是缓坡连绵,起伏不绝。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空气潮湿,泉水丰富,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杂以多种竹类。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第13页共13页
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1.如果有人问你,大熊猫属于珍稀野生动物的原因有哪些,请你根据这几段文字的内容作介绍,列点说明(只要列出要点,如下边所列第1点,具体内容不必写出)。(1)大熊猫分布地域十分狭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中说,“熊猫”实际上是“猫熊”,“熊猫”实际上是个错误的名词,并说明了造成这错误的原因。你能从中受到什么教育?3.大熊猫虽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但它也有适应环境的一面,所以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请从文中找出有关例子来说明这一点。4.本文的语言讲求科学性,有时用科学术语,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请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来。5.本文的语言讲求准确性,有时用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如大熊猫食用的竹子共有17种。请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来。6.大熊猫分布在哪些地域?7.“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句中“左右”可否删去?(二)啄木鸟在树林里,有时人们会听到“笃、笃、笃”的响声。如果你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上前去,就会发现,这是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工作”。啄木鸟长着一把天生的“手术刀”第13页共13页
,这就是像钢凿一样的嘴壳。它祖代相传,以食虫为生。当它停落在树干上时,就举起“手术刀”东敲敲、西啄啄,从敲击树干的声音中,得知害虫潜伏的部位,然后在树上啄一个小洞,把细长的舌头伸进去,利用上面的粘液和小钩,将虫子钩出来吃掉。害虫虽然隐藏在树干深处,但一旦被啄木鸟发现,便休想逃命。根据调查和研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颅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①为什么啄木鸟有这种神奇的本领?②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还对啄木乌作了解剖。③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④它的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动的振动波,也会得到减弱。⑤此外,啄木鸟的头部有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也能起吸震和消震的作用。⑥以后,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它的“手术刀”是一前一后作直线运动的,一点也没有侧向运动。1.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的第3自然段划分层次,用“‖”竖线在下面的序号之间标出来。①②③④⑤⑥3.第3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和______。5.啄木鸟在啄木时能防震的两个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啄木鸟啄树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句中“约”字可否去掉?7.第三段中加粗的“这”指什么?参考答案第13页共13页
一、1.享有担负失败背弃2.(略)3.第一组(2)第二组(1)第三组(1)二、(一)1.(2)大熊猫体态非常可爱。(3)大熊猫数量相当稀少。(4)大熊猫科研价值极高。2.做事情要认真细致,不要想当然,否则会犯错误。3.“大熊猫远祖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这说明大熊猫有适应环境的一面。4.“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肉食动物”是科学术语。5.“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句中数字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6.四川省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岭。7.不可。句中表示概数,并没有说一定是1000只,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二)1.概括了文章所说明的中心2.①②③‖④⑤‖⑥(或①‖②③‖④⑤‖⑥)3.不能删去,因为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5.①啄木鸟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②啄木鸟头部和它的“手术刀”作前后直线运动6.不可。“约”表示是概数,是估计的数字,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7.指科学家发现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第13页共13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