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册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內容】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相比低年段的孩子稍显成熟、懂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音乐学习使他们有了一定的音高概念和音乐欣赏能力。口风琴辅助歌唱教学在我校已经实施多年,所以这节课我尝试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加入口风琴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让孩子们能更深切的体会歌曲的情绪,更容易的记住歌曲的旋律。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2.提高对音乐曲式的分辨能力。
3.能用口风琴吹奏出歌曲的第一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的各个乐段。
【教学准备】:课件、口风琴、钢琴等。
【教学流程图】
师生问好
课前游戏
激趣导入
背景介绍
分段欣赏
复听全曲
加入口风琴吹奏
表 演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游戏
师弹钢琴:1 3 5 ,2 4 6,3 5 7等。
生吹口风琴以模仿、问答,升级合作形式和教师进行口风琴小练习。
课前常规,口风琴练习,锻炼学生的听音、键盘反应能力。
组织学生,师生问好
师弹琴与生问好。
生歌唱与师问好。
课前礼仪。
音乐竞赛
,导入新课
播放2首乐曲的片段A.快乐的罗嗦B.苗岭的早晨(分两次进行)评选优胜组,并进行鼓励。
听辨乐曲的音乐风格。
分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录像;出示课题。
欣赏录像,为乐曲命名。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为乐曲命名,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听师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
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分
段
欣
赏
歌
曲
播放引子部分。
听引子。
了解引子部分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1.播放第一乐段。(把学生分为六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打节奏,例如本段可以用小铜鼓)
2.出示第一乐段谱例。
1.听音乐第一乐段并唱一唱,第一组学生随音乐做节奏伴奏。
通过请一组同学用小铜鼓为歌曲伴奏,熟悉歌曲第二旋律。
播放歌曲第二乐段并出示第二段谱例、伴奏。
视唱第二乐段
唱好歌曲第二乐段旋律
播放歌曲第三乐段。
第三组学生听音乐节奏做伴奏
通过听赏及活动了解第三乐段在音色、节奏上都发生的变化。
播放第四乐段。
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第四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在ъ3处举手。
通过学习掌握苗族音乐特色。
播放第五乐段。
听音乐,第五组的同学做节奏伴奏。
了解这一乐段共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及听一听它在音色和情绪上的不同。
播放第六乐段和尾声。
听音乐,第五组的同学做节奏伴奏。
了解并掌握乐曲结尾的力度、速度变化及表现作用。
复
听
全
曲
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安静地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在每个主题出现时让学生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伴奏
了解全曲,加深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师在歌曲出现第一主题时加入口风琴吹奏。
复习C大调音阶并和老师一起尝试用口风琴吹奏歌曲第一主题。
通过口风琴的加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同学们更深刻的记住了歌曲的这一主题。
演一演
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分组进行表演。
参与表演,感受喜讯带给我们快乐的心情。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是一首具 有苗、彝音乐风格的乐曲,它热情、奔放,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
《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十册第2课《欢乐的村寨》第二课时:演唱《巴塘连北京》听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材分析:
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面临的早已不是课堂常规的训练,但这时的学生需要老师的耐心、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为了培养学习兴趣,作为老师还不能老调重弹,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进而感受音乐内在的魅力。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教材的拓展和整合,以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要让他们受益终身。
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以优美的歌声唱好《巴塘连北京》
3.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 “一步一靠”“三步一撩”。
5、听赏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准确唱好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师生问好→设问导入→教学→拓展→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导
入
用音乐的形式向学生问好
一、设问导入
1.师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
2、师随音乐表演藏族玄子舞。 (播放范唱)
3、师简单介绍藏族玄子舞,带动学生学习基本舞步“一步一靠”“三步一撩” 。
用音乐的形式向老师问好
1、学生举手发言
2、学生观看老师表演。
3、学生倾听完老师对藏族巴塘玄子舞简介后,随师做玄子舞的基本舞步
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
1、通过设问调动了学生的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通过舞蹈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音乐具有弥漫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过程里记忆音乐。
3、通过对巴塘玄子舞的介绍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印象。在学跳藏族弦子步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舞步律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环
节
二、教学环节
1、出示课题《巴塘连北京》边听边思考老师的问题。(播放范唱)
2、按照节奏朗读歌词加玄子舞基本舞步。
3、 师强调切分音。(播放范唱)
4、老师用“lu”哼唱,画旋律线。(播放伴奏音乐)。
5、同学们自己哼唱旋律并画旋律线。
6、教师提问。(播放范唱
)
7、学习第二乐句。
8、加上歌词跟唱,注意唱好“巴塘北京紧相连”这句歌词。(播放范唱)
9、你对整首歌曲的歌词是怎理解的?
10、引导学生带着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1、学生认真聆听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后加上玄子舞基本舞步。
3、学生认真聆听范唱,找出切分音等。
4、学生听伴奏,随师画旋律线
5、学生跟琴哼唱并画旋律线
6、学生聆听范唱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7、学生学习第二乐句并唱准。
8、学生跟唱注意唱好“巴塘连北京”。这句。
9、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10、学生带情绪演唱全曲。
1、引出课题,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藏族歌曲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舞蹈律动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与节奏分辨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记忆音乐,并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仔细听音乐的习惯,掌握切分音节奏。]
4、老师通过哼唱法和画旋律线的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辩音高的能力。
5、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喜悦、抒情、向往情绪演唱,激发学生的唱歌热情。
表
演
三、表演
分组表演
1、听伴奏音乐组与组对唱
(播放伴奏)
2. 听伴奏音乐一组做动作一组演唱(播放伴奏)
3. 找个别同学台前表演。(播放伴奏)
1学生听伴奏音乐分组对唱
2学生听伴奏音乐分组演唱
3、学生听伴奏音乐台前表演
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不感觉到演唱的单调乏味,增加乐趣的同时分小组能让全体学生不开小差。另外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拓
展
四、拓展
介绍另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播放关于佤族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图片听赏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
通过“延伸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民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赞美之情。
小
结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歌声、用舞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感受了少数民族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老师希望你们长大以后,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感受民族乐器无穷的魅力,让民族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走向世界。
学生认真倾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人音版第十册第二课《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第十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迷人的火塘》。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声音演唱第一声部的歌词
2.能够初步了解学唱歌曲的二声部轮唱部分
3.学习切分节奏和付点节奏。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用优美自然声音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四、教学难点:
侗族音乐风格切分节奏的特点及二声部学唱。
五、教学用具:
教师:钢琴、电脑、课件 学生: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节奏问答练习
用歌曲中的双声部节奏接唱的地方编师生问好练习,掌握十六分节奏和切分节奏。
(二)学唱过程
第一声部教唱
第二声部教唱
两个声部的合唱
(三)编创活动
练习打击乐器节奏、身体律动、围两个圈的队形
(四)展示并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