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 (2)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 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 机构应该是 A.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2.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3.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 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4.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 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 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5.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 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6.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 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 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 政制的特点是( ) A.文武分权 B.守内虚外 C.重文轻武 D.分化事权 7.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8.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 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 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 9.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 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 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10.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纣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 贤者,政之本也”,这种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 ) 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 B.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 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 D.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 11.下诏分天下郡县为 13 州,每州置刺史 1 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 “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12.《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 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 定( ) 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有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13.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 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 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其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治专制、由皇帝一人独裁 B.“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说法是片面的 C.明、清两个朝代都是一切由皇帝专制、独裁 D.汉唐宋皇权与相权是划分的,并非皇帝专制 14.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 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15.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 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 ) A.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 B.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 C.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 D.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 16.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 A.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17.1978 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 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 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18.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 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 19.《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 一制度( )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20.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 一“缺陷”,元代( ) A.推行土司 B.建立行省制 C.简化行政层级 D.实行省官互迁 21.《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 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 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22.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 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2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 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 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 宗法制 D.郡县制 25.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 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材料一 :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 职官志》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 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 (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 (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历 1861 年)3 月 5 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 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 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 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 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 19 世纪 6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 年 30951 327610 1891 年 171994 992210 (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 请阐述其理由。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 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 举科目,把以前每次 1~2 科,增加到 7~8 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 (公元 690 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 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 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 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 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 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8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6 分) 参考答案; 1.C2.A3.C4.B5.A6.C7.C8.B9.C10.D10.B11.D12.C13.B14.A15.A16.D17.D18.C19.C20.B21.C22. B23.C24.B25.A 26、(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 只是起到顾问作用。 (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 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 帝一个人身上。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 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 27. (1)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 落后性。 (3)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 关联:俄国 1861 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8.(1)积极作用:扩大科举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殿试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提高了考生 对皇帝的忠诚度;设武举科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保证国家安全;为开发和镇守边疆,开创 “南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密封卷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 (2)积极影响:从秦代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朝 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各项政治制度创新都有利于巩固统治,为封建国家的经 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