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word
教案
一、教材分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
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
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
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学习过高一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对学生的理解
上有难度。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由于政治课讲
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教学设置
了障碍。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你能说出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吗?(采用抢答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看看十字绣工艺的制作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字绣与自然物间的联系:针→铁→铁矿石→矿物质、水、肥
线布→棉麻→土地→矿物质、水、肥
十字绣与主体人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完成不仅涉及经销商与绣工的关系,而且会与铁
匠、矿工、农民、织工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十字绣与社会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发展可以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丰富文
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上可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世界就是一
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联系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联系的特征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外部)
第二,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部)
设问: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呢?……
由此可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那么,这种联系是怎么来的,是
不是我们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呢?
设置情景:“蒙娜丽莎”十字绣连锁店开张的第一天,一“裴”姓顾客光顾该店,要买前面给
大家展示的这副价格 8188 元的“相爱一生”。老板开始“阳光灿烂”,后来“晴转多云”,最后决定
不做该笔生意。这么好的一笔生意,老板为什么不做?(学生……)
②人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联系不是人们主观随意创造的,也就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从它与人类实践的关系
看,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之分。(举例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
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这就意味着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下面我们
就来找找关于十字绣艺术的种种具体联系。设置下面连线,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我们惊喜“十字绣”艺术的成功,更要预见它的意义。(眼前联系和长远联系)
十字绣依赖伟大的艺术家,也需要人民的支持。(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它既是自主创新的艺术,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伟大的艺术家造就它的成功,但是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变化是必然的。(偶然联系与必然联
系)
人类对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实际上是对审美规律的尊重。(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
这说明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设疑:联系是客观的,但教材又说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两种说法矛盾吗?怎样理解?(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点拨:)这是本课的难点,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理解。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
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
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
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
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
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十、教学反思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预习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2.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含义,就是 之间以及 的 、 、 。
(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 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和 。
(6)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联系,改变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
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7)联系和多样性含义 。
(8)事物的联系是 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9)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
的 ;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关注事物的 ;既要认识事物的 ,
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 、 、 为转移。
三、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
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 1:(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 2:近几年我国 GDP 年均增工 8%以上,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
染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账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 GDP 作为测定发展
的惟一指标,而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
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
济发展与资源作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当地时间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造成了罕见的
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
3.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
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
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接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
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④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2008 年 6 月 4 日中新网载文指出,双方经贸合作带动了两国同亚太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推动了亚太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以来,建设基本农田、乔木林 7l 万公顷,种草 16 万公顷,
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从 17.8%提高到 41.1%,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
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是有区别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D.自在事物的机械联系是主要的联系方式
5、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
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
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
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灭和灭绝。这说明()
A.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B.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事物的内部
8.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
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
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9、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
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0、外来物种的危害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A 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护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二、非选择题
11、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
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
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
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
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
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BBCB D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 1:(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进而破
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能充分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探究 2, (1)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
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21 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
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的协调和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
持科学的发展观.
课后练习与提高
—、DBACB DBCCC
二、非选择题
11:答(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昧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
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
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小
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
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