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5 以内的加法
教材第 44 页的例题及第 45 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挂图,投影仪,小棒等.
游戏:快速抢答.
5 可以分成 2 和( ) 1 和 3 合成( )
( )可以分成 2 和 2 1 和( )合成 2
3 可以分成( )和 2 4 和 1 合成( )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
么?出示教材第 44 页例题挂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思考:怎样表示把 3 个人和 2 个人合起来是 5 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 加 2 等于 5.
小结:“+”的名字是“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
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交流: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3.谁知道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 2 支铅笔,又买来 1 支,一共有 3 支铅笔;(2+1=3)
树上有 3 只小鸟,又飞来了 2 只,一共有 5 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 2 个班,二年级有 2 个班,一共有 4 个班;(2+2=4)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
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1.教材第 45 页“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同桌交流图意,然后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2.教材第 45 页“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其余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
3.教材第 45 页“想想做做”的第 3、第 4 题,由同桌互学,互查.
4.教材第 45 页“想想做做”的第 5 题,先计算信封上算式的结果是几,然后再与相对
应的邮筒连起来.
小组合作,联系生活,举出用加法计算的实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1=4 2+2=4
2. 画图略 2+1=3 4+1=5 1+4=5
3.第 3 题:1+1=2 2+3=5 1+3=4 第 4 题:2+1=3 3+1=4 4+1=5
4.略
思维训练
略
5 以内的加法
3 + 2 = 5 读作:3 加 2 等于 5
︙
加号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
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到加号
是表示运算的符号,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数“点数”、1~5 的数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课本呈
现情景图,提出探究问题 3+2 得几,要求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口算 5 以内的加法,
鼓励算法多样化,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刚入学的学生要根据情景图组合有
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则他们缺乏这种经验;二则他
们很难组合信息为己所用;三则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会出现“问题千万,离题万里”
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做好适时适度地引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