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物理 / 教学同步 / 广东省广州市2018学年岭南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复习测试卷二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1页 (共 9 页)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2页 (共 9 页) s v 0 1 2 图 2 现代人做伽利略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组合图) 4.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 者。他在不同时期,做了图 1 和图 2 两个著名的 理想实验。有关这两个实验采用的巧妙方法,说 法不正确...的是 A.图 1 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 B.图 2 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C.图 1 采用了“不计阻力”的理想方法 D.图 2 采用了“数学演绎”的方法 5.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恒力 F 拉斜面,使 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球的弹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D.斜面与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 ma 6.台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随电梯运动,依次在 5 个特定的时刻 t1、t2、t3、t4、t5 观察到置 于台秤上物体示数的变化情况。已知 t1 时刻电梯静止,则 A.t1 和 t2 时刻该物体的质量相等,但所受的重力不相等 B.t2 和 t4 时刻电梯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一定相反 C.t2 和 t4 时刻台秤都处于超重状态 D.t5 时刻电梯的速度方向向上 7.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所示,图线 1、2 分别是甲、乙两辆 汽车的刹车距离 s 与刹车前的车速 v 的关系曲线,已知在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 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D.甲车的刹车距离 s 随刹车前的车速 v 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20 40 60 80 100 0 N 20 40 60 80 100 0 N 20 40 60 80 100 0 N 20 40 60 80 100 0 N 20 40 60 80 100 0 N 甲 乙 丙 丁 伽利略设想,斜面倾角越接近 900,小球 沿斜面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图 1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3页 (共 9 页) 8.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 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 v=1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 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 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 间的距 离为 2m,g 取 10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 v=1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 传送带运动到 B 处取行李,则 A.行李从 A 运动到 B 过程一直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 B 处 C.乘客提前 1s 到达 B 处 D.乘客提前 0.5s 到达 B 处 9.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 O 点以 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 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 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10.在某地将甲乙两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t=4s 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为 40m B.该地区重力加速度 g=10m/s2 C.两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距离逐渐变大 D.乙球释放时距离甲球 20m 11.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 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下列的 采取的方法中一定能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的是 A.增加绳的长度同时增大定滑轮的间距 B.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C.保持定滑轮与动滑轮的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重物的质量 D.增大两定滑轮的间距的同时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1 2 3 4 5 6 10 20 30 40 )m/s/(v s/t 甲 乙 0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4页 (共 9 页) F/N vv0 f/N 2 45 10 0 55 10 s/ts/t 0 1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 6s 时间经过 A、B 两根 电线杆,已知 A、B 间的距离为 60m。车经过 B 时的速度为 15m/s,则 A.车从出发到 B 杆所用时间为 9s B.车的加速度为 15m/s2 C.经过 A 杆时速度为 10m/s D.从出发点到 A 杆的距离是 7.5m 13.如图,物块 a、b 和 c 的质量相同,a 和 b、b 和 c 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 弹簧 A1 和 A2 相连,通过系在 a 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 O.整个系统处 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 a 的加速度记为 a1,A1 和 A2 相对 原长的伸长分别为Δl1 和Δ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在剪断瞬间 A.a1=3g B.a1=0 C.Δl1=2Δl2 D.Δl1=Δl2 14.如图,水平面上有质量 m=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用力传 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 f 的大小。g=10m/s2。下列正确的是 A.3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 3.0N B.物块在 0~5s 内处于静止状态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 D.6s~10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2.0m/s2 15.如图所示,正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 m1 的木块,在车厢的顶 部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 m2 的小球,某段时间内,乘客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而 木块 m1 则始终相对于车厢静止。这段时间内 A.汽车可能正在向左匀加速行驶 B.汽车可能正在向右匀加速行驶 C.木块对车厢底部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木块对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大小为 m1gtanθ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16.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 电源频率为 50 Hz。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 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 4 个点未画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 1m 2m A2 A1 O b a c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5页 (共 9 页) (1)实验打印纸带前进行一系列操作,一定需要的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A.平衡摩擦力步骤 B.纸带和桌面保持平行 C.物块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D.钩码质量远小于物块质量 (2)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 为 M,砂桶及砂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 (1)若已平衡摩擦力,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 细绳的张力大小 T= ,当 M 与 m 的大小满 足 时,才可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 砂和砂桶的重力。 (2)某同学在保持砂和砂桶质量 m 一定的条件下,探究小车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则做法合理的有( ) A.平衡摩擦力时,砂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且小车后面的纸带也必须连好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 M 时,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接通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D.用天平测出 m 及 M,直接用公式 a=mg M 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8.一物块从倾角为θ、长为 s 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为μ,则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为 。(重力加速度为 g) 19.汽车由 9m/s 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 2s 末的速度变为 5m/s,求汽车在第 4s 内 的位移大小。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6页 (共 9 页) A B F C O 370 530 20.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用轻绳 OC 悬挂于竖直面内的 O 点。滑轮上另一根轻绳一端 悬挂 mA=6kg 物块,另一端系在水平粗糙桌面的物块 B 上,mB=20kg,绳与桌面成 370 角。外力 F 向右上方成 530 角拉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g=10m/s2,sin370=0.6, cos370=0.8。 (1)若物块 B 不受摩擦力,求拉力 F 的大小和 B 对桌面的压力。 (2)若 F=90N,求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 21.如图所示,质量 m=1kg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A 点。物体在斜向上与水平方向 夹角α=370 的恒力 F 作用下,从 A 点开始运动,到达 B 点时立即撤去拉力 F,物体最后 滑到 C 点静止。物体开始一段时间及隔一段时间后的 v-t 的图象如图。g 取 10m/s2, sinα=0.6,cosα=0.8。求: (1)动摩擦因数μ; (2)恒力 F 的大小; (3)0~1.8s 内物体位移 s 的大小。 0.1 0.2 0.3 0 )m/s/(v s/t …… … … A B C F α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7页 (共 9 页) 22.质量 M=8kg 的足够长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 F=36N, 当木板向右运动速度达到 3m/s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轻放一质量为 m=2kg 的小物块。物 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10m/s2。问: (1)小物块刚放在木板上时,小物块及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小物块从放在木板上开始经过 3s 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8页 (共 9 页) 2016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二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D A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 BCD BC AD AC CD A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16.(1)BC (2)0.56 (3)2.0 (每空 2 分) 17.(1) mg 1+m/M M ≫ m (2)C (每空 2 分) 18. 2 sin cos s g g   (3 分) 19.(共 7 分)汽车的加速度为 25 9 m/s2 va t    =-2 m/s2 (2 分) 汽车第 4s 末的速度为 4 0v v at  =1m/s,汽车并未停下 (2 分) 汽车第 3s 末的速度为 3 0 1v v at  =3m/s (1 分) 汽车第 4s 内的位移为 2 2 4 3 4 2 v vx a  =2m (2 分) 20.(共 7 分)解:(1)绳拉力 T=mAg=60N (1 分) 以 B 为研究对象 竖直方向: gmFNT B 00 53sin37sin (1 分) 水平方向: 00 53cos37cos FT  (1 分) 由①②代入数据得,拉力大小 F=80N (1 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B 对桌面的压力 N/=N=100N,方向竖直向下。(1 分) (2)设物块 B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为 f 水平方向受力平衡 0 / 0cos37 cos53T f F  (1 分) 得 f=-6N,方向水平向左 (1 分)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 第 9页 (共 9 页) 21.(共 11 分)解:(1)B 到 C 过程水平方向仅受摩擦力作用,设加速度为 a2,由图可知 2 2 1.0 3.0 m/s2.6 2.2 va t     = -5m/s2 (1 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 2mamg  (1 分) 动摩擦因数μ=0.5 (1 分) (2)A 到 B 过程加速度为 a1, 1 va t   =5m/s2 (1 分) 1)sin(cos maFmgF   (1 分) 恒力 F 的大小 F=100 11 N ≈ 9.1N (1 分) (3)加速运动到 B 的时间为 t1,到 B 点时速度为 vB,所以有 加速 1 1 0Bva t  (1 分) 减速 2 1 3.0 2.2 Bva t   (1 分) 得 1 1.4st  vB=7m/s (1 分) 0-1.4s 及 1.4s-1.8s 内位移之和 2 1211 )(2 1)(2 1 ttattvtvs BB  (1 分) t=1.8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s=7.3m (1 分) 22.(共 10 分)解:(1)对物块: 1 1mg ma  ,得 a1=4m/s2 (2 分) 对木板: 1 2 2( )F mg m M g Ma     , 得 a2=1m/s2 (2 分) (2)物体在木板上停止相对滑动时,有相同速度 v 共,相对滑动经历的时间为 t1,则有 对物块: 1 1=v a t共 (1 分) 对木板: 0 2 1=v v a t共 (1 分) 得:v 共=4m/s t1=1s (1 分) t1 秒后 M、m 有相同的加速度 a,对 M、m 整体有: 2 ( ) ( )F m M g m M a    (1 分) 得:a=1.6m/s2 物块在共速前 t1=1s 时间内位移: 2 1 1 1 1 2x a t =2m (1 分) 共速后至 3s 内的位移 2 2 1 1 1( ) ( )2x v t t a t t   共 =11.2m (1 分) 所以物块在 3s 内的位移为 x=x1+x2=13.2m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