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作为生物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还是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及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观察细胞,它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进而让学生明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且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也要发生相应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认识实验用具和各种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发展实验能力。
2、通过阅读说明能够使用新仪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体验认真细致的观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和不透明纸、临时玻片(如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显微镜资料,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收集有关显微镜的各类知识,阅读课后显微镜的发展史、种类等;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能力,培养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走进新单元
指导学生看书P35图及朗读课文,指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引出主题。
通过读开遍语,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说明细胞微小,肉眼看不见,因此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想亲自观察到显微镜的微观世界吗?首先要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每位学生会用显微镜。
对照教材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指导学生对照书中要求,教师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讲清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介绍几种观察标本,鼓励学生人人动手,模仿操作,随机提问学生有关问题,进行抽测。
尝试正确的操作步骤,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规范学生的操作要领。
分层指导学生的显微镜操作,以四种观察标本为材料: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2、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3、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头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鼓励学生按步骤操作,巡视,检查,纠错。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并注意观察,请小先生同时巡视,并给予帮助。
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通过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以及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引导并组织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操作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
1、为什么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移动标本时,物像的移动方向怎样变化。
3、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4、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怎么样的。
6、不透明的材料能否观察。
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倾听,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好奇心,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学会质疑,探究,合作与交流。
提示学生: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动手操作:
如,擦拭……→转动……→下降……→放镜……→送回原处
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操作程序。
归纳小结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反之则反。
学生默记操作要领
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记忆。
反馈练习
布置随堂练习(见探究)
完成随堂练习
巩固本课知识点
板书设计: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清洁和收镜
三、显微镜操作要领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头细观察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