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信息技术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 / 基于“互联网+项目式学习”的防“疫”课程实践研究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基于“互联网+项目式学习”的防“疫”课程实践研究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师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 线下教育转为线上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 用,线上教育有可能也有能力替代课堂教学。然而,若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需要明确“互联网+教育”不等于“互联网+ 知 识”,即不单纯将知识由线下搬到线上。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巧用项目式学 习模式,非常必要。它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将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 展开论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及特征界定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定位为“一套系统的 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 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 国内学者黄明燕、赵建华在《项目学习研究综述》中提出:“项目学习的 任务是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来促进能力的提高,完成的标志是产品 2 的产出。”[2] 综合以上定义,笔者本文所阐述的项目式学习是指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 学习内容,以开放性的问题驱动,将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呈现,促进学 习者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以驱动问题为核心,学习内容来源于真实情境;以小组合作学习 为主要形式,重视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多元评价为目标,强调项目后反思, 是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由以上特征出发,可见项目式学习的开 展,使老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 习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项目式学习在传统课堂上的突破,对于学习方式由线 下转为线上的学生而言,有利于培养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基于 项目式学习的防“疫”课程实践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 它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 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3]“互联网+”催生出在线教育这一新兴的特 色形态,推动教学形式与教学模式的演变。然而,在线教学存在几个显而易见 的短板,如师生时空分离、情感交互不足,在线教学过程互动不足,缺乏及时 的相机指导等等,这正是由于互联网与教学仅仅停留在结合的层面,没有发生 深层次的融合,没有触及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变革。 当项目式学习与“互联网+”产生交集、发生互动,这是“互联网+教育” 的有效创新实践。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学习内容,以开放性的问 题驱动,将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呈现,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 构。而互联网本身的巨大优势,也可以为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丰富的学 3 习资源,笔者将以防“疫”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展进行阐述。 (一)项目课题引领,确定研究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 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防“疫” 课 程从“敬畏自然与珍爱生命”、“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与学会学 习”三大主题切入,结合当下疫情让学生关注生活、引发思考、激发学习探究的 兴趣,同时也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三大主题延伸搭建项目框架, 确定项 目课题、项目研究问题等,设置开放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 学生积极探索、大胆求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进行探究,是深入学习知 识的起点。 (二)项目学习内容确定及资源提供 根据课程主题进行项目框架的搭建,确定项目学习目标、项目学习内容。例 如“敬畏自然与珍爱生命”这一大主题下,通过“人类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 处?”、“此次疫情,让你对生命有哪些新的看法或感悟?”两个项目主题作为 牵引,分别设置“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疫情,造成怎样的危害?”、“了解新型 冠状病毒如何产生、传播,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关注疫情数据, 数据后的 人有怎样的悲喜人生?”、“生命脆弱,你是否有思考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 值?”四个项目研究问题,结合各学科内容进行融合,如语文学科通过看绘本 《我写给孩子们的冠状病毒》,让学生交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传播 途径以及危害;通过看绘本《獾的礼物》,感受生命的延续与别离。数学学科引 导学生统计历史上重大的疫情相关统计与死亡率,进行对比,了解传热病的危 害;心理学科开展《疫情下的情绪调控》视频学习;美术学科引导 4 学生为医护人员设计一套轻便又功能齐全的防护服等等。紧扣项目式学习主题, 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设计驱动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空间。 在学习探究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指导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 生组建学习小组。小组组建初期,教师引导学生发展与完善小组合作技巧及模 式,选定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明确小组研究目标。 在“互联网+”的时代,学习资源丰富,如微课资源的应用、思维导图等可 视化工具的应用;通过多种多媒体形式,可以创设真实问题探究情境等,这些都 将与项目式学习擦出火花。 (三)项目学习成果汇报,激活学生“学习场” 笔者此处所讲述的“学习场”,指的是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构建“学习 场”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增长点。防“疫”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实施,分为 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根据项目三大主题“敬畏自然与珍爱生命”、“家国情怀 与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与学会学习”推进,每个主题实施过程既有学生的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有老师的相机指导。项目式学习倡导多元化评价,而 互联网的便利正好能提供多元的评价方式,网络平台可让学生进行自评、同伴 评以及师评的同步进行。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学习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了解、点评 不同小组的作品,在评价中反思自身不足及优势,促进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状 况,对自己小组的项目任务产生责任感,主动探索、学习;另外,在评价过程 中学生也可以生发自己的思考、探究。 在作品的展示上,每一阶段的课程学习都会进行作品收集,并将作品推送至 学校公众号等多媒体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在班级开展线上小班会,老师和学生 5 合作,评选出班级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在课程结束时,评选“课程小达人” 以及“课程学习积极分子”,提升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参与感,让学生成为项 目学习的主人,激活学生的“学习场”。 三、“互联网+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防“疫”课程实践中的成效 利用互联网便于搜索、分享与统筹资源的巨大优势开展项目式学习,在教 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 的主题内容,便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性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 的重建,也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场” 项目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生活,往往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 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引发思考、丰 富体验,构建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杜威在“三中心论”中提出在教 学中应当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同时还强调要以活动为中心。[5]项目 式学习正是通过链接生活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设 计教学。 再者,“互联网+项目式学习”更是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它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解决学科教学之间碎片 化、片面化的问题,将学生所学知识变得更加结构化、整合化,打通各学科知 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从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完整的人。 (二)优化创新教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当项目式学习走进教师的内心,将促进教师看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思考 教育教学应当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时 6 代发展的要求,教师也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学习的引 领者。同时,教学模式的演变也将对教师的经验、专业化发起挑战,互联网资 源的筛选及应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教师教学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双向发展。 未来教育必然是“人-机”携手推进的教育,当互联网能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 的学习资源时,教师在教育中将主要承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立德树人”等工作。“互联网+项目式学习”对于教师教学模 式的优化创新,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三)资源整合,学习内容丰富且有探究性 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教育信息化也带来学习资源的共享,微 课、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教学方式,给教师 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然而,资源种类的繁多,如果仅是碎片化的使用,教 学效果较为单一、单薄。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是 “互联网+教育”的新路径之一。 四、结语 本文从“互联网+项目式学习”的视角,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开 展项目式学习的优势,结合防“疫”项目式课程的应用实践,介绍项目的启动、 探究及评价模式,希望为“互联网+”环境下,线上教学的模式提供借鉴与思考, 当然,本文提供的项目式课程开展模式,是根据笔者班级课程开展的情况进行阐 述,实际应用仍需进行适当的调整,方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