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考前定位指导 高考在即,作为一道开胃大菜的高考作文备受关注,各方各显其能,展开猜题大战, 名曰“临门一脚”,何尝不是剑走偏锋? 纵观近年来的所谓猜题游戏,只要材料与高考题“沾点亲带点故”,就大肆宣扬命中高 考题。其实回过头冷静想一下,猜题对考生考场作文究竟有多大作用呢?是否平时写的不 怎么好的考到“相似”材料作文就一下子逆袭了?是不是平时写作功底好的考生因为没有 猜中题就铩羽而归呢?宿构的孟学士与临场发挥的王勃相比又如何呢?而该考作文与所谓 猜题在貌似撞车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高考作文材料中体现的命题人意图,如果受制于猜题 人在材料中的意图,可能会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利弊就难料了。 这样看来,所谓猜题的噱头实在是可以休矣,作为考生还是不要因为各种外在因素扰 乱心神,而是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我自岿然不动”地扎实复习,调好饮食,按时作息, 如此方能在考场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立于不败,稳定发挥。 到了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意义终归不大,相较于“临门一脚” ,还是调动平日所 学,攻防有序,把握住关键“定位球”,从而稳操胜券。 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笔者认为还是在于审题,在于审准题后的立意,甚至乃在于立 意后的精心拟题。 鉴往知今,回顾往年高考作文,对考生今年高考作文的写作不无指导意义。如 2020 年全国卷一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 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 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 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 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 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2020 年一卷的作文有回归有延续,材料的回归出人意料,这是对高考作文备考盲目跟 风时政的一个纠正,作文备考还是要稳扎稳打,在文体、立意、结构、语言等上面细细打 磨。题目延续了任务驱动的写作要求:“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 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再看看 2015 年,全国课标二卷的作文要求是:“这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二者 大同小异。延续性还体现在命题对交际语境的执着追求,文体是班级读书会“发言稿”,2019 年全国一卷是面对本校同学的演讲稿,2018 年是给 18 年后 18 岁的一代人写一篇文章, 2017 年是“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样明确而又具体的提示,彰显了交际 性、应用性,告诉学生写作时要有对象,推心置腹而不是盲目套作,也旨在引导作文教学 不要一味公式化,而是真思考真写作。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从这一提示语看,这三人选一个 来写,总有一个感触深的。在作文的开头,不防用让步的语气,体现出比较来,进而一、 二、三展开分析、说理。材料是古事,最后,不防联系今天,古为今鉴,彰显时代气息。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需要注意文体,更要注意方式、语气。可以一笔带过读书的意义, 然后迅速切入正题。最后在重申观点的同时,也要注意交流的意味,或商榷语气或抛出问 题,引人思考。 再谈谈立意,如果选择谈齐桓公,他一方面听取鲍叔的建议,一方面重用阻击他,用 箭射中他的衣带钩的管仲,还有就是“终成一代霸业”,赢得后人称颂。所以他有知人善任、 唯才是用、胸襟博大、格局高远等特点。 如果选择鲍叔,他有一颗公心,为齐国着想;善于发现并引荐人才;不重名利,谦虚 礼让,甘居管仲之下。 如果选择管仲,他忠人之事,为公子纠而射管仲,为公子小白而助齐国“九合诸侯”。 再如新高考全国一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 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 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 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 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 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表达能力。 新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没有回避热点,是一道任务明确的驱动作文。 材料共分三段,第一段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原则是“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一切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保障为前提个基础,这是大爱;第二段主要谈“距离”, 而“距离”并不是疏远,而是为了防患疫情,为了生命安全,“距离”之中有人性的考量, 工作有序地推进,这里“距离”是人们认识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的表现;第三段主要谈“联 系”,各行各业、各条各线在面对疫情时,勇敢承担,热忱付出,更加突出了自己的责任感, 更加奉献自己的力量,用责任与爱心、使命与奉献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而这背后,是国家 力量的体现。 这是一篇带有思辨色彩的驱动型作文,“距离”不是疏远,“联系”更加密切,这彰显 的是什么样的精神,深层次影响是什么,这都是需要考生在写作中回答的。 综上来看,猜题非在考前临时抱佛脚,而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面对不熟悉的材料 和考查方向,能够冷静审题,审清命题人的意图和题中要求,准确立意,条分缕析,有机 运筹地去写就可以了;面对熟悉的材料更要警醒,不为以前预设的的内容影响,辨析清楚 命题人真正的作文命意(高考作文其实是“命意”作文),廓清思路,终得大道。 预祝 2021 届高考学子考出理想成绩!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