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丁肇中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目标
丁肇中(
1936
-)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
1936
年
1
月
27
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
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
1960
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62
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3
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1964
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
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
1976
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
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作者简介
(1)
生
字
肇
(zhào)
埋
没
(mò)
彷
(páng )
徨
知识积累
(2)解释下列词语
格
物:致知:
正心 :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整齐家政。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PPT
模板:
www.1ppt.com/moban/ PPT
素材:
www.1ppt.com/sucai/
PPT
背景:
www.1ppt.com/beijing/ PPT
图表:
www.1ppt.com/tubiao/
PPT
下载:
www.1ppt.com/xiazai/ PPT
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
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
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
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
www.1ppt.com/jiaoan/
PPT
论坛:
www.1ppt.cn PPT
课件:
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
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
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
www.1ppt.com/kejian/lishi/
整体感知
梳
理结构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
整体感知
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什么叫
“
格物
”
和
“
致知
”
?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知,知识、认识。
格物致知:
格,推究,探察;致,获得。
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
格物致知精神
”
就是
“
实验精神
”
。
论点:
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
段: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
(2)----(12)
段:
(
2
)谈“格物”、“致知”
(
3-5
)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
6-12
)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
(
13
)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
请按照
“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阅读
2-5
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
“
四书
”
。
“
四书
”
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
《
礼记
》
中的
《
大学
》《
中庸
》
两篇,和
《
论语
》《
孟子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细读感悟
“
格物
”
和
“
致知
”
出自何处?
出自
《
大学
》
《
大学
》
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
大学
》
里
“
格物致知
”
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
大学
》
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
“
格
”
?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
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
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
有代表性。
举例论证
作者认为王阳明
“
格
”
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
《
传习录
》
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所以称之
“
唯心主义哲学家
”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
“
格
”
?
作者主张: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
……
阅读
6-12
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
实验精神
”
与
“
格物致知
”
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阅读最后一
个自然
段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
“
学术权威
”
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格物致知
“
真正的意义
”
有哪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
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不仅如此,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为什么要提倡
“
格物致知
”
的精神?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道理论证:
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
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写法探究
所举例子
阐述道理
作用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
“
格
“
竹子的,头痛失败。
论证传统教育不是真正的
“
格物致知
”
。
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反面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
实验的过程
……
有计划的探测。
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正面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
中国学生偏向
……
而不愿动手
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反面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作者在美国的学习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对
……
反面
举例论证:
报纸上有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问题出在哪里呢?
拓展延伸
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方法探究
A
、讨论:第
8
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
么?
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B.
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1
段
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C
、讨论:第
12
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王阳明“格物”
研究竹子
个人经验
王阳明的“格物”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正确。
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积极的栽种、研究成长过程、科学观察
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
、
归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
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论证结构
:
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1)
(
2-----12)
(13)
中心: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
应有格物致知的
精神
课堂小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提出问题: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传统教育弊端
实践精神的重要性
摆事实
讲道理
对比
小 结
以
《
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
》
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
读后感。
布置作业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八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4
单
元
1.
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华裔
(
y
ì
)
彷徨
(
fáng
)
清谈
袖手旁观
B
.瞭望
(
liào
)
缅怀
(
miǎn
)
格物致知
不言而喻
C
.论语
(
lùn
)
测量
(
liáng
)
实验精神
一番风顺
D
.荣誉
(
yù
)
埋没
(
méi
)
孜孜不倦
不知所错
•
•
•
•
•
•
•
•
B
2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__________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__________
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
__________
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
__________
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
.因为 所以 培养 思考
B
.不但 而且 学习 思考
C
.不但 而且 培养 实践
D
.如果 那么 积累 实践
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每一位市民都不应袖手旁观而应积极参与。
B
.对待科学研究,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切不可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动手。
C
.“司母戊鼎”的名字被改,这使一般群众不知所措。
D
.做事情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如果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就不可能成功。
C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B
.导演杨洁在拍摄
《
西游记
》
时,认为“趣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闫肃。
C
.中国的
BTA(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
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
.屈原在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
C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蕴涵“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
B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
(
)
A
.本文是著名科学家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文章的论点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
.丁教授的“格物致知”与
《
大学
》
中所说的“格物致知”不一样。
C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D
.中国大学生大都俯身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俯身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致。
A
一、语文要素训练
7
.
【训练点:论证方法】
有人说,本文风格朴实,论证方法多样,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如引用
《
大学
》
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
举例论证。如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中国教育偏理论而轻视实验的弊端。
(3)
对比论证。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8
.
【训练点:限定性语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能删掉。“大都”表示范围,指多数学生而并非所有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不能删掉。“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精段品析
阅读课文“我是研究科学的人
……
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9
.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主要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10
.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作者举自己的例子,以个人经验为例,从反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真实可信。
11
.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12
.读了选文,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示例: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三、拓展阅读
谈独立思考
茅 盾
①
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②
我想: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
“
扶杖而行
”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
“
独自
”
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
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
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
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达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就不能从
“
蠢如鹿豕
”
进化到文明。
⑦
儿童知识的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
“
聪明
”
;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
“
不肖
”
;
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
⑧
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这是把
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⑩
“
诗礼之家
”
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
有改动
)
13
.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14
.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对比论证
“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的人。
15
.第⑦段中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的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是应该表扬他们,还是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16
.请用一句话写出第⑨段的主要观点。
17
.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
18.
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
“
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
”
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
“
活动一
”
和
“
活动二
”
,请你再设计出
“
活动三
”
。
活动一:举行
“
青春最美
”
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
“
我的青春
”
征文比赛
活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行
“
分享青春
”
话题讲座
【演讲比赛】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
“
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
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________
。
(
只填序号
)
①
高山流水
②
孙康映雪
③
车胤囊萤
④
宋濂抄书
⑤
岳母刺字
⑥
苏秦刺股
①⑤
【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一个,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
①
诸葛亮
②
文天祥
③
袁隆平
示例:苏轼
——
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①
诸葛亮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
文天祥
——
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
袁隆平
——
现代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19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示例:这是传统的中国教育
“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造成的结果。
20
.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请简要阐明你的观点,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短文。
片段练笔
例文:
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过度溺爱。中学生在家庭里大多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意志薄弱。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于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也是原因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