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说
最后一课
6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
最后一课
》
,感悟他们的爱国情怀。
3.
激发
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立志
学好母语
的精神和信念。
通过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外貌描写体现人
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从分析人物入手,深刻理解重点语句,准确把
握小说主题的阅读分析能力。
(
重点
)(
难点
)
(
重点
)(
难点
)
都德
(1840
-
1897)
,
法国
十九世纪著名的
现实主义作家
,从
1857
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
磨坊文札
》
,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
《
小东西
》
,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
(
篇幅
)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小 说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租界也沦为日寇的占领地。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里鸦雀无声。郑振铎先生热泪盈眶:
“……
大家知道,今天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是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教室里显得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指针指向
10
点
30
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
“
现在下课!
”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
“
唰
”
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泣声
……
郑先生在
“
最后一课
”
上所表现出的崇高爱国之情,感染了千百个后来者。
中国版的
“
最后一课
”
魔法记忆之因义辨音法和记少余多
法
:
含
“帖”只在表示“学习写字或绘画是临摹用的样本”的意思时读作
tiè
,在表示“妥当、稳妥”或“顺从,驯服”时读
tiē
,其余情况下读
tiě
。
一
读一读字音
膝
盖
诧
异
惩
罚
郝叟
思
量
踱
步
字
帖
服
帖
请
帖
xī
chà
chénɡ
hǎo
sǒu
lianɡ
duó
tiè
tiē
tiě
二
写一写字形
tén
ɡ
( )
qí d
ǎ
o
( )
ɡě
n
ɡ
( )
住
xié
( )
着
ào
( )
悔
zhòu
( )
折
藤
祈祷
哽
挟
懊
皱
三
记一记词义
1.
宛转:
(
歌声、鸣声
)
抑扬动听;
(
说话
)
温和而曲折
(
但不失本意
)
。
宛转、委婉辨析
两者都可以指言辞的含蓄,“委婉”意为曲折委婉,如:为了照顾当事人的情感,她说得详尽而委婉。但是“婉转”还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曲折多变。如:幽暗的树林中,画眉鸟的歌声宛转悠扬,透过青翠的林荫,飞到游客的耳中,游客们不禁为之沉醉。
2.
操练:
3.
思量:
4.
诧异:
5.
懊悔:
6.
祈祷:
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考虑。
惊奇。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导思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
导思
2:
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 组织的?
主人公
情节
导思
3.
本文开头部分③ ④段的场景描写有什么 作用?
场景描写
导思
4.
本文选取哪个叙述视角来表现“爱国”这 一严肃的主题?
叙事角度
关键词
:
爱国精神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最后一课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
(
或写得好的语句
)
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第
一部分
(1—6)
:
第二
部分
(7—23)
:
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
部分
(24—29)
:
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1.
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本题可运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进行
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
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
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
答案
】
一个
“
又
”
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
是什么?
【
答案
】
“
偏
”
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
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4.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独立成段,有
什么作用?
【
答案
】
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感情上引起了小弗郎士强烈的共鸣。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深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5.
为什么要将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
【
答案
】
因为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这该是多么痛苦啊!
6.
“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答案
】
这句话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
7.“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
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
门的钥匙。
”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
】
本题可运用
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
进行分析。这是个
比喻
句,
“
监狱
”
本指把人们囚禁起来,使他们失去自由的处所,这里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打开监狱大门”比喻赶走侵略者,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法国人民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8.
“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中的“塞”能不能改为“放”?为什么?
【
答案
】
本题可运用
关键词语能否删除
(
替换
)
答题法
进行分析。不能。
“
塞
”
有
“
用力、用劲放入
”
的意思。能够表现出施动者的强烈主观意愿,
“
放”则比较平实,不能表现出这种感情上的意愿。
9.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答案
】
表达出“我”对被迫学德语的怨恨心情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鸽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时在句子中还暗含有对敌人的讽刺和对敌人暴行的愤慨。
阅读方法解密
细节
描写作用分析
法。
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写法,也是中考常考的一个考点。其作用有: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回答细节描写作用的题型时,首先要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详细阅读,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细节描写在此处的作用,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不可泛泛而谈。
10.
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为什么?
【
答案
】
钟声、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惨白”说明内心痛苦之极。
重点品析第
24-29
段
11.
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
答案
】
因为
“
我
”
深切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情感,是他的爱国之心令
“
我
”
感动而敬佩。
12.
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所写的“法兰西万岁”?
【
答案
】
韩麦尔先生
“
使出全身的力量
”
来写
“
法兰西万岁
”
,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
法兰西万岁
”
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3.
小说最后一段,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收束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答案
】
用这样的
动作描写
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个手势中,包含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这个
动作描写
再现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多种感情的交织。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重难点小结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高潮,也是结局部分,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作者抓住韩麦尔先生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既写出他因国土沦丧而痛苦,也写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完美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答案
】
小说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借此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
“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
“
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
。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
1.
【
难点探究
】
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被迫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
……
其间的悲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
“
法兰西万岁
”
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
答案
】
作者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上学迟到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串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2.
【
难点探究
】
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上课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懂事 严肃
爱学习 充满责任感
爱祖国 爱国志士
感动、 无比 高潮、
爱国 悲愤 结局
课前 贪玩 严厉 开端
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
下课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
“
最后一课
”
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的。刻画小弗郎士主要是运用心理描写进行的,并运用了符合小弗郎士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的语言进行描写。
2.
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
如第
4
段和第
12
段两次写到
“
布告牌
”
,点明了
“
最后一课
”
发生的背景。
对韩麦尔先生小院子的描写充满了惜别之情,衬托出他被迫离开校园、家园的悲痛和热爱祖国的深情。
古今中外爱国的诗文名句
我以我血荐轩辕。
(
鲁迅
《
自题小像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
病起书怀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明
·
顾宪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清
·
顾炎武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清
·
谭嗣同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
平日
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
……”
;“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老师穿戴一般。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迟到了,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穿戴上了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点拨:先按照题目要求,在原文上勾画出相应语句,再进一步精选并填表
。
一、
上课
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荒废学习而悔恨。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
点拨:此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韩麦尔先生及周围人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弗郎士,他变化的根源是“爱国”
。
二
、
示例
一:“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批注: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衣着的描写,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说明韩麦尔先生平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
三
、
示例二:“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
,一动
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批注: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悲伤、眷恋,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
。
1
.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
这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
3.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德语的反感,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卑劣行径的愤慨,讽刺了敌人的愚蠢,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4.
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
四
、
略
。
点拨:
改写时,应从韩麦尔先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抓住细节及人物的心理变化,加入合理的想象
。
五
、
(3)
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示例:
对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督;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倡导全民阅读经典著作。
对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