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5.
无言之美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课件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提升
的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走近作者
【朱光潜】
(189
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整体感知
1.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
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
“言不尽意”。
1.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细读感悟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
图画
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
文学作品
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
音乐
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
戏剧
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从
雕刻艺术
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②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
“
无言之美
”
。
文本探究
“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
……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板书设计
无言之美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15
无言之美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diān
。
”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譬
(
)
如 狗吠
(
)
桑树
diān
(
)
颠
pì
fèi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diān
。
”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
。
惟妙惟肖
唯妙唯肖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diān
。
”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3)“
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diān
。
”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4)
把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很真切。
2
.
[2018•
南充
]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A
3
.下列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三缄其口。
D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
【
点拨
】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第一段引用
《
论语
》
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作者以白居易
《
琵琶行
》
、济慈
《
希腊花瓶歌
》
中的名句为例,证明音乐上的“无声”“听不见的音调”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这就是“无言之美”。
C
.陈子昂的
《
登幽州台歌
》
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D
【
点拨
】
原文为“言不尽意”,意思是没能将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5
.学完本文后,某校九年级
(2)
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
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________
青。
(A.
松枝
B
.柳条
)
B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
柳
”
和
“
留
”
谐音,常用
“
柳
”
来表示
“
留下来
”
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
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
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展想象感悟意境
6
.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55
页第
6-10
题。
【
点拨
】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要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7
.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举出“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达,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的观点。
【
点拨
】
本题主要考察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8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
点拨
】
明确态度,解释词语,指出删去后意思上的
变化。
不能删去。“在一定程度上”表限制,阻滞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的因素还有许多,语言贫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如果删去,表达就显得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9
.阅读第④段,下列观点与文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
A
.语言贫乏现象,只是表现为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B
.网络语言等有了新的迅猛增加,反而使语言显得贫乏了。
C
.网络语言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D
.网络用语,也是表情达意的方式,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B
【
点拨
】
本题主要考察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0
.结合本文的主要观点,请你“善用语言”,对下面材料中“没文化的”说些什么。
湖边有一群鸟,有文化的人看到会感叹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没文化的却只会说:
“
哇!好美!哇!还有鸟!
”
【
点拨
】
本题主要考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分析理解。
示例:
您好!美在我们的眼睛里,也在我们的语言里。只要多阅读、多积累、多运用我们的语言宝库,您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要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从而让语言的河流奔腾不息,让交流与沟通能够心心相印。
15
无言之美
A
.意蕴
(
y
ù
n
)
譬如
(
b
ì
)
一幅画
(
fú
)
瞬息万变
(
shùn
)
B
.违背
(
wéi
)
逝者
(
shì
)
悲哀
(
āi
)
信手拈来
(
zhān
)
C
.流露
(
lù
)
含蓄
(
xù
)
擒住
(
qín
)
心旷神怡
(
yí
)
D
.怆然
(
chuàng
)
深巷
(
xiàng
)
散碎
(
sǎn
)
惟妙惟肖
(
xiāo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
C
•
•
•
•
•
•
•
•
•
•
•
•
•
•
•
pì
niān
xià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逼真 摄影 丝豪 尽善尽美
B
.姑且 笼统 谚语 铢两悉称
C
.蛾眉 寂寥 附丽 目不忍赌
D
.缥缈 沉墨 琵琶 瞬息万变
B
毫
睹
默
3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
.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
.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
••••
••••
••••
B
此项不合语境,“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4
.
[2018•
南充
]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A
语序的排列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来考虑,注意标志性,提示性的词语,使用排除法即可。
起始句。
按诗词的时间推断,应是从日暮到第二天早晨,排序应为:①⑥②⑤。
5
.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
.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
.沉默是金。
D
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第一段引用
《
论语
》
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
.作者用白居易
《
琵琶行
》
、济慈
《
希腊花瓶歌
》
中的名句为例,证明音乐上的“无声”“听不见的音调”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这就是“无言之美”。
C
.陈子昂的
《
登幽州台歌
》
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
.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D
原文为“言不尽意”,意思是没能将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60
页第
7-10
题。
本题
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主要观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入手,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在论述了美术中的视角后,在第④段提出了中心论点
。
视角
是我们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也能塑造我们的生活。
8
.第②段作者写自己创作的风景画
《
金门大桥
》
有什么作用?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引用可以达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引出论点等作用。第
②段作者写自己创作
《
金门大桥
》
的故事是用亲身经历说明优秀画作首先要有正确的视角,引出下文中心论点。
①用亲身经历说明创作优秀画作首先要有正确的视角;②引出下文的中心论点。
9
.作者“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正确视角的技巧”有哪些?
到文中寻找关键句子概括回答,如⑧⑨
⑩段的首句。
①
安静时间和独处;②阅读与交流;③把目光放长远
。
10
.下列说法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④段和第⑦段一样,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
.视角容易偏移的原因是人们专注于次要的事情,把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
C
.“当思想一折一折地缓缓打开”中,“一折一折”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D
.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生活,你就会创造出充满欢乐、宁静、祥和的生活。
B
阅读第⑥段可知,专注于次要的事情,把自己的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是视角偏移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