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宝鸡石油中学 童亚菲 2010.9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时光之旅
瓦蒂姆 车诺布罗夫是一位热衷干时间倒流现象研究的科学家,从
1987 年起,他和一些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地磁泵来制作时间机器。2001
年 8 月,他们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地区的一个偏僻的森林里对一个
“新型的时间机器”进行了试验。这个机器即使只用汽车的电瓶作动
力,能量很低,但它改变时间的幅度仍达到了 3%,就是说最大限度
地减缓时间可以高达每分钟 1.5 秒。时间的改变是由对称的晶体振荡
器来记录的。最初,研究人员花 5 分钟、10 分钟、20 分钟来操作这
台机器,最长的一次时间延缓持续了半小时。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
员觉得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时间的
“这边”和“那边”的生活,仿佛空间完全打开了。
而在有关宇宙探索和研究方面一直与俄罗斯暗中较劲、不遑相让
的美国,一直在开展着一项据称“可能改变和重新谱写人类历史进程”
的时间研究项目。
2002 年,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及其助手们已着手研制一种可
以帮助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机器”。它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
为理论基础的。其设计方案是建造一个激光环,沿激光环旋转光束将
穿越光子晶体。光子晶体会扭曲光线,并给光线减速。这样光束就可
以令激光环里的时空扭曲成螺旋形。比如说,这就像我们用勺子搅动
锅里的汤一样,汤会出现漩涡。在这个漩涡里,时空扭曲的混合体会
出现不同的层次。此时,将一个中子放入其中,如果这个中子自身的
旋转轨迹发生变化,那么就意味着扭曲了的时空对其产生了作用。这
个中子就名副其实地完成了“时光之旅”。
马利特教授相信如果这一试验获得成功,预计人类进行时光旅行
的问题将在 10 年内解决。但他同时指出,时间机器“并不能回到时
间流无限的过去,它只能作有限的含有时间圈环历史中的旅行。也就
是说,它只能遨游”时间机器“巳然存在的那个时代。比方说我们今
天造出了”时间机器“,那么 100 年以后的人们就可以探访今天的世
界。对于造出第一台”时间机器“的人来说,他只能回到这台机器开
始运作的那一刻,这是他探寻过去的极限距离。就像乘地铁一样,你
只能到达已经铺好铁轨的地方。
1.下列各项,关于“新型的时间机器”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是一种利用地磁泵来制作的能产生时间倒流现象的时间机器。
B.这种时间机器只需用汽车的电瓶作动力,对能量的要求很低。
C.通过对称的晶体振荡器,可以清楚地记录改变时间的幅度。
D.借助这一机器,可以打开空间,感受到不同时间的“这边”和
“那边”的生活。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名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机器:与俄罗斯的“新型的时间机器”一样,都是以爱因
斯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可以帮助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
B.光子晶体:是时间机器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扭曲光线,并使
光线减速。
C.混合体:呈现为螺旋形。因时空扭曲,会出现不同的层次。
D.时光之旅:中子在扭曲了的时空中自身的旋转轨迹发生了变化。
3.下列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时间研究项目如能够获得成功,人类将可以进行时光旅行,甚
至能与爱因斯坦对话。
B.我们若能在今天造出“时间机器”,那么人们在 100 年以后就可
以探访我们之前 100 年的世界。
C.“时间机器”开始运作的那一刻决定了“时光之旅”的最初时
间,也就是“铁轨”开始的地方。
D.“地铁”的比喻旨在说明“时间机器”并不能回到时间流无限
的过去。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倒流现象可以使研究人员进入另一世界,感受到已过去的
“那边‘’的生活。
B.中子因为漩涡而发生了轨迹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子的时
光之旅开始了,同时也意味着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成为可能。
C.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的设计方案中包含下面几种要素:激
光环、光束、光子晶体和中子。
D.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对时间倒流现象的研究重新谱写了人类历史
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走上了新的旅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 (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
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
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
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
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
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
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
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
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
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
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
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
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
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
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
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
白。(略有删减)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有开之使前者 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 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 鲜:少,很少
6.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修学道而不至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业精于勤荒于嬉
7.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
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
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
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
空谈作文。
8.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 分,每题 3 分)
⑴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⑵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⑶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
也。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
观点?请简要述之。(5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晓出黄山寺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⑦,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篮舆:竹轿。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
①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 . (李白《将进酒》)
③云青青兮欲雨,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石扉, 訇然中开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 . 春江花照秋月夜 ,往
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⑤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杜甫《兵车行》)
⑥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
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⑦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⑧ 弟子不必不如师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⑨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⑩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
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
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
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
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
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
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
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器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
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
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
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
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
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
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
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
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
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
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
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
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
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
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
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
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
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
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
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
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
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
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
处行。
12.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
远”这句话的意思。(4 分)
答
13.①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
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
分)
答: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4 分)
答
14.“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15.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6
分)
答:
第二卷(表达题)
四.语言表达(13 分)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
A.利害攸关 坚定不疑 弥天大谎 积腋成裘
B.融会贯通 惩前避后 言行一至 老生长谈
C.自视甚高 掉以轻心 臻于郅治 曲意逢迎
D.名门望族 突如奇来 变本加厉 群英汇萃
1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①国际泳联宣布,将在 4 月初于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短池游
泳锦标赛上_____尿检和血检相结合的药检手段。
②苏州河就像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_____,千万不能把各种
额外的负担加到他身上。
③在激烈的比赛中,我乒乓健儿经过艰苦拼搏,终于_____了对方
的攻势,获得了冠军。
④二环路重新修复时,选定永定门大街为防裂_____区,以为北京
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新的数据。
A.施行 看护 遏制 实验 B.实行 看护 遏制 试验
C.施行 保护 遏止 实验 D.实行 保护 遏止 试验
「辨析」“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重在自
身有意识的事或活动,大事、小事或政治的、集体的、个人的事,都
可适用,范围比较宽:“施行”:①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
效力;执行。②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
重在使法令、规章、制度等发生效力,一般用于党、政、集体、
上级的大事、公事,适用范围比较窄。
“看护”①护理②护士的旧称“保护”
1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
填序号)(3 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因而残垣断
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 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
右对称有关。
③ 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
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 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 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
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__________________
五、(6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
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
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
笑迎每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
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
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体裁为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答案
一 1 B 2 A 3 D 4 D
二 (一) 5 B 6 B 7 B
8.(1)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
悦而自我满足。(3 分)
(2)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
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3 分)
(3)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
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3 分)
9.答案: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的观
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5 分)
(二)10.(1)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表
现了山间的美景,详细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
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
感悟。
(2)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意,并抒发了生活中的
一种审美体验:欣赏美景需要心境闲适,细细观摩,慢慢体味,只有
这样才能深人认识事物美的真谛。(酌情给分)
(三)1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莫使金樽空对月 3 水澹澹兮生烟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牵衣顿足拦道哭 6 扪参历井仰胁息
7 女娲炼石补天处 8 师不必贤于弟子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0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三 12.(4 分)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
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答案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一
方面 2 分,共 4 分。)
13.(6 分) 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
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
的追求。(4 分)(1 点 2 分,共 4 分。若答"窗‘是人类心灵的空间,
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 2 分;若答”’窗‘是天的进出口“,”许我
们占领,表示享受“,得 1 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
欲望“,得 1 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
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4 分)(“对比”或“反衬”2 分,作用
2 分。),
14.(6 分) ①现代人读书的目的只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带有
功利色彩)。
②现代人缺少闲情逸致,视读书为苦事。 ③现代人只在休闲时读
书。(1 点 2 分,答对 3 点方可得满分。)
15.(6 分)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
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
的安静”。(意思对即可)(1 点 3 分,共 6 分。)
四.16 C 17 A 18 ②①③⑤④①
19.(1)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五 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
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
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
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
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
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
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
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
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
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
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
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
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
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
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
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
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
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
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
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
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
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
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
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
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
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
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
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
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
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