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中考模拟 /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浙教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浙教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一只骄傲的小燕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口齿(línglì)__________,非要同池塘边上的一只小青蛙比赛数数( )( )。 ‎ ‎(2)我(chángyáng) _________在镇中的农贸市场,货物目不暇接( )( ),有鲜嫩翠绿的蔬菜、水果,有……‎ ‎2.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5分)‎ 去年曾听说过水乡的美丽、富饶,可惜未能耳闻目睹。如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苇塘镇。这里河港交叉,水光潋滟,一条宽阔洁净的街道横穿东西,两侧是鳞次节比的瓦房和新建的幢幢楼房。这些建筑有的依河旁水,有的耸立街头,高低错落,很有水乡特色。‎ ‎(1)语段中加点的是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节——( ) 旁——( )‎ ‎(2)第一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应改为:(1分)‎ ‎(3)语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2分) ‎ ‎3.紧接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下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4分)‎ ‎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4、探究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 很受教育 与自己关系不大 有趣,‎ 有表现性 品味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3%‎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 ‎ ‎5.填空题。(1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6个小题)(6分)‎ ‎①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⑤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⑦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2)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只选做3个小题)(6分)‎ ‎①‎ 5‎ 只读书不动脑筋不行,只是一味空想不去读书也不行。关于这种说法孔子在《论语》中曾有精辟的论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③《夜雨寄北》中写出作者设想晚上与友人(妻子)剪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④《愚公移山》中表现路途遥远、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21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6.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7.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6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8.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 。(2分)‎ ‎ (2)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3分)‎ ‎ 9.“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3分)‎ ‎10.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二)(13分)‎ ①幸福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但一万个人肯定有一万个谜底。‎ ②幸福有无数种,但拿别人的幸福人生做范本去实践,肯定是谋杀自己。‎ ③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做到这三点,人就跨入了幸福之门。‎ ‎ ④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他不一定不幸福。人的幸福感不是清贫所能剥夺的。‎ ‎ ⑤大权在握的人看上去很幸福,然而,背后却隐藏着身不由己和牺牲人格。一个败下阵来的商界巨子,一个落伍的学界泰斗,一个被挤下台的政界高手未必与幸福绝缘。‎ ‎ ⑥幸福也不能用成功与否来衡量,成功者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孤独难有幸福的空间。‎ 5‎ ‎ ⑦最不幸福的人是那些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制造的种种需求之中的人。幸福不是去化缘的自由,外出化缘,又渴望庙里清净的人是不会有幸福的。 ‎ ‎ ⑧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段偶然愉悦的时光,是一种生活的从容。它可能就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在下雪的午后,在等待孩子退烧时,在夫妻晚上相对默默静坐时,在洗衣店里取回他或她一套衣服时。一个人如果在这种场合找不到幸福,那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是找不到的了。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悄悄地开,又悄悄地落,有如不知名的小花。‎ ‎⑨幸福有时也是痛苦的孪生兄弟,这就是为什么幸福的人用歌声裹着眼泪,不幸的人用泪水浸泡着歌声的原因。‎ ‎11.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跨人了“幸福之门”?(4分)‎ ‎12、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13、这篇文章是针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什么现象而写的?它给了人们什么启示?(4分)‎ ‎14、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一句关于“幸福”方面的名言警句。(2分)‎ ‎(三)《有趣的“三”》(共15分)‎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 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 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层地狱”、 “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15.阅读全文,根据下表中已填内容的所属类别,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6分)‎ 古代建筑 ‎“王城九里见方”等 古代设官 表示顺天成道 ‎“三衅”“三浴”等 表示时间之长 ‎16.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古时叫做“三衅”,“熏”和“衅”‎ 5‎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3分)‎ ‎ ‎ ‎17.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 “三”的含义。(3分)‎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18.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表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等,而有的成语中的“三”却恰与之相反,请举出至少三个这样的成语。(3分)‎ ‎(四)《曹刿论战》(16分)‎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4分)‎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3)既克 ( ) (4) 望其旗靡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 ‎2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3分)‎ ‎2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 ‎ ‎23.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四、作文(60分)‎ 报载,武汉市一位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都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服安眠药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蜂蜜,可以养人,可蜜一般的生活,也可能害人。同样,苦难,会折磨人,可经受苦难,也许更能锻炼人。饥渴使你懂得一口水、一碗饭的可贵;贫穷困苦,冷脸风凉话,种种磨难和挫折,更能塑造你坚强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吃苦经历,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吃苦”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②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写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认识。③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5‎ 参考答案 ‎1、略 2、(1) 栉 傍 (2) 亲眼目睹 (3)解释说明 3、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扇窗的房子;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根草的荒原。)4、(1)喜欢“超级女声”的学生远多于关注“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的学生。(两大电视节目学生更喜欢“超级女声”,也可以用数字说明) (2)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青少年不同的价值取向。(或学生更关注“超级女声”是因为这一节目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或因为“超级女声”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符合大意即可)5、略 ‎ 6.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7.(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8.(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 (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9.“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10.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11、“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段偶然愉悦的时光,是一种生活的从容。”“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12、采用生活中的小事,让人们学会在小事中感悟幸福。13、作者是针对现代社会中诱惑太多,竞争残酷,人心浮躁,不少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忙碌、奔波,整日忧愁、孤独、空虚,甚至于自卑等活得苦累不堪的现象而作的。它显示人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正视生活,迎接挑战,抵挡诱惑,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14、人是自己幸福的工匠。‎ ‎15. 表示行天之道和行三之法;“三公”“九卿”等;古代礼仪;表示尊重;时空算数;“三思而行”(符合要求即可。)16. 不设统一答案。古代汉语中长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另一个字,可能是通假字。又“衅”古有“祭祀仪式”意,可从“仪式”上推测。还可从校对印刷传抄上考虑。(意对即可。)17.句①表数量多;句②表“行天之道”或数量多;句③表“行三之法”,用于营建制度。(意对即可。)18.参考答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寸金莲 三言两语 等 ‎19.(共同)乘车;追击;战胜;倒下。20.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意思对即可。)21.参考: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22. 不设统一答案。(合理解释即可)23.(4分)(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 ‎5、‎ 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