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爬山虎的脚》听课反思10月9日周三第三节,听了孔青老师执教的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孔老师就以谜语导入新课,自然引出学习的对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我们的第二单元就是训练学生能够尝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时候,孔老师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有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的铺垫,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它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这是,我就故意不给学生解答,指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叶圣陶爷爷去看看,弄懂这些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去读书,去探讨。二、教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孔老师引导学生找出爬山虎的脚,并结合图片认识。这一段内容不多,但孔老师带领孩子们细致的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利用不同的符号标注。用“横线”标画出“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用“双波浪线”标识出“爬山虎脚”的颜色的句子。这样学生,就能学到标画不同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让学生到黑板前利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看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三、巧用肢体语言,理解文本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孔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他用把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边讲解边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经过孔老师的演示讲解,学生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这节课孔老师用肢体语言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孔老师的课优点很多,值得我学习。一个小小建议:课文讲爬山虎的动作是触、巴、拉、贴,而孔老师写成触、巴、贴、拉,这样容易误导学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