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我们老师还没教,学生就已经会了。比如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我这次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等等。我们日常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觉得知识目标达成很容易,学生也因为早就会了对学习内容轻视且没有兴趣。我们做数学老师的,不免产生这样的困惑:学生会了,我教什么?因此很少有老师愿意选择这样的课题上公开课。是啊,学生会了,我教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课的课堂实践研究。一、问题情境对于计算教学非要不可?计算学习比较枯燥,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知识和技能成为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以解决问题为依托的计算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计算学习的应用意识。但是不是每一堂计算课都一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呢?我在初备本节课时,也采用了教材的例题情境,但也有下面的困惑:从教学环节的流畅性角度来考虑,本节课是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抓住这一知识的生长点——复习旧知显得很有必要,接下来再出现例题情境,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口算,不仅当学生正处于口算兴奋的时候突然中断;而且本节课的口算内容似乎反而因为解决问题显得不够轻松。笔者在新授部分舍弃了将例题情境作为依托,而是尝试将例题情境图改编成了走进生活环节的一道综合习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口算和估算的本领,力求更好地挖掘这一情境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孰重孰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很多学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笔算方法的简单迁移,以43+25为例,即用40+20=60,3+5=8,60+8=68,算法单一,不少孩子对口算的算理和过程并不明晰, 更不知道其算法的本质——根据加数的特征,把加数拆成整十数或看成整十数,从而把新知转化为已学的、更简单含有整十数的加法。我认为:计算结果重要,但计算过程比计算结果更重要。于是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两个口算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比较算法的相同点,学生在不断的探索、比较、交流中逐步体验、感悟出口算方法的本质,初步体会了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转化,达到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三、如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人人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节口算教学课,我怎样达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呢?通过慢步子的算法探索与交流,让原来不会算的学生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算出得数;通过小组用“口算台历”组织抢答游戏,让会算的学生算法更熟练、更敏捷,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效率;通过多种层次的学生编题活动,挖掘简单口算题背后的精彩与挑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通过解决问题三个层次问题的设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运用精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原本枯燥的口算教学也能成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每节课的准备与实施都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还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力图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口算方法的交流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巩固练习阶段仍要适当留有时间说说口算方法;在最后的解决问题环节,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多,学生的运用还不够自如、灵活、开放,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