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北京喜讯传边寨》,受益非浅。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形象鲜明、热情奔放的乐曲,其取材于苗族和彝族民歌的新颖主题曲调,始终贯穿以舞蹈性伴奏音型。它采用了主题并置的写法,有“苗岭风情”,亦有“阿西跳月”,各显情趣,但风格统一。乐曲以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民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情景。此曲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创作一等奖。
音乐课一开始,张老师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指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引子部分在小提琴轻柔的震音背景上,两支圆号先在中高音区奏出模仿兄弟民族牛角号的音型,仿佛传来北京喜讯的电波在群山间震荡、回响。张老师邀请孩子们做出吹圆号的动作,模仿牛号角,孩子们兴趣高涨,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张老师顺势讲解了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析旋律,再次聆听旋律,加深印象。课堂上张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所听音乐的理解和情感,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这一点离不开这样一个理论基础: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节课上,张老师就用生动的话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音乐表现力。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从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四个音乐表现要素入手分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比的方法,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通过音乐表现要素去感受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努力引导学生从初步的感性欣赏到感知欣赏,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张老师的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备课细心,教学耐心又热情,注重了学生的交流汇报环节。
本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师生配合默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堂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