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谢谢!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剖析本课。
《沁园春•长沙》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的五彩梦。本文正是通过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二学生对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已有所了解,但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品味语言,掌握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领袖豪情,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体会领袖豪情。教学难点:通过意象鉴赏词作。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因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古人云:“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多媒体播放一段少年毛泽东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毛泽东16岁时写下一首“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抒发了远大的志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领袖的另一首抒发远大志向的词作,《沁园春•长沙》。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2步展开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我将对易读错、易写错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讲解,疏通文意。
2.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将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思考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师生讨论,共同明确:本文上阙写眼前所见,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图;下阙由景及人,写心中所想,峥嵘岁月、中流击水图。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2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我将播放一段微课视频《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展示了湘江秋景图。小组讨论、展示,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补充:作者通过远望万山红遍、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视鱼翔浅底,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宇宙万物在秋天里的生机勃勃。看到这幅绚丽壮美的画面,联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作者不由地发出深沉的思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引导学生体会意象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问:下阕有什么作用?小组交流讨论,明确:下阕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达了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恰同学少年”统领七句,含蓄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只能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课堂小结,用时约5分钟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澎湃的赞歌。作为十六七岁的青年,如何在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精神的激励下,构筑自己的人生的五彩梦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预留3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堂所学。我将进行课堂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完成课前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自主创作一篇借景抒情的诗歌,发布到班级博客中,课下进行交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