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课 听——《民族舞曲联奏》
【设计思路】
本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唱游》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欣赏民族器乐曲《民族舞曲联奏》,并跟着音乐即兴编舞表演。民族器乐曲《民族舞曲联奏》由五个有代表性的民族曲调编配而成:有新疆维吾尔族的《娃哈哈》,乐曲活泼、轻快;有朝鲜族的《枯梗谣》,乐曲优美、抒情;有藏族的《北京有个金太阳》,乐曲奔放、热情;有蒙古族的《筷子舞》,乐曲豪放、粗旷;还有汉族的《秧歌舞》,乐曲欢快、热烈。以上乐曲旋律各有民族音乐特色,富有歌唱性,可以伴以舞蹈。
学生们从一年级起已陆续接触了我国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如:藏、蒙、维、汉)的歌曲、舞曲,通过音乐了解了相关的民族风情。本课音乐活动便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础,将听、创内容相结合来引导学生听、动、演、赏、创,从中感知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听 —— 通过仔细聆听唤起学生情感,引发联想,辨别音乐所表现的民族风格;动 —— 通过肢体语言的参与来加深学生对五个少数民族舞蹈动作、舞曲音乐情绪的感受;演 ——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中华大家园”,帮助学生抒发民族自豪感;赏 —— 听觉与视觉结合,从拓展欣赏资料中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创 —— 启发学生为自己的表演设计相应的服装、道具,正确地表现这五个民族的服装特色。
【教学内容】
1.听:《民族舞曲联奏》
2.为《民族舞曲联奏》编舞
【教学目标】
1.欣赏《民族舞曲联奏》,感受表现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蒙族和汉族五个民族的不同音乐形象,从中感知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生通过听音乐、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动作、小组合作表演“中华大家园”以及拓展欣赏,既能从中听辨出不同的民族,又可以根据不同民族的乐曲及不同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来进行即兴律动或舞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听赏,学生能辨别出维、蒙、藏、汉、朝鲜五个不同民族的乐曲,并能即兴跟着音乐歌舞。
【教学过程】
一 、看一看,连一连
1、指导学生看书连线,通过服饰来辨别五个娃娃属于哪个民族
2、回忆、交流维、蒙、藏、汉、朝鲜五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3、复习曾经学过的这些民族的歌曲或舞蹈
说明:
此处的欣赏由视觉导入,通过看、辨、说的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掌握维、蒙、藏、汉、朝鲜五个民族的不同特点,为学生顺利地完成听辨活动作知识铺垫。
二、听一听、动一动
1.听《民族舞曲联奏》,辨别五首小曲分别属于哪个民族
2.引导学生拓展欣赏舞蹈《中国风》,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3.跟着《民族舞曲联奏》或《中国风》的音乐即兴舞动,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动作
说明:
由上海市小伙伴艺术团表演、陈白桦编排的舞蹈《中国风》具有特点鲜明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和服装,能让学生视听结合充分地感知各个民族的风情。丰富的声像能加深学生对五个民族音乐的感受,并为学生的创作、表演活动作情感的激发和铺垫。
活动中可以边听边讲边舞,让学生充分地聆听、舞蹈来加深感受。
三、创一创,演一演
1.准备“中华大家园” 民族舞会:
(1)班内分成五组,分别介绍、表演一个少数民族的风情和歌舞
(2)由组长抽签并带领组员排练一小段舞蹈
2.教师担任主持并举行“中华大家园” 民族舞会
说明:
民族舞会的音乐可以选择学生已学的民族歌曲,如:藏族《我的家在日喀则》,蒙古族《草原就是我的家》,汉族《秧歌调》,维吾尔族《娃哈哈》和新学的傣族《金孔雀轻轻跳》等,在体验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律动能力、表演能力。
“中华大家园”民族舞会的表演还可以安排在音乐乐园的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准备解说词、歌舞及道具(头饰或服饰),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小结下课,鼓励学生在课后为自己的表演制作简单的道具或装饰。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核心目标,目标则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表现、鉴赏和创造四个主题活动来实现。本堂课的设计便以感知为基础,强调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通过看图连线、听音乐、欣赏舞蹈模仿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学生的已知经验相联系,添加拓展欣赏内容《中国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像资料,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以感知、鉴赏为阶梯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表现和创造,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各个过程中都表现出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因此,课中“民族大花园”的小组表演活动还可以在下一课时继续。课后延伸的音乐实践活动,将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合作交流、实践体验。学生将通过自己聆听音乐、编排舞蹈、设计制作相应的民族服装或道具的活动过程来加深对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从而体验到中国的民族风情。
学生的创作表演可能很稚嫩,但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态度是我们教师需要着重培养的。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目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