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阶段性测试 语文 试卷讲评
命题团队、评标研制团队、阅卷团队集体完成
2020
年
5
月
1
命题意图总述
2
各板块讲评
3
小结
CONTENTS
目 录
命题意图总述
01
命题功能 命题背景 命题意图
调研
期中
期末
一模
二模
摸清起点
诊断与调研
预测与评估
终点冲刺
高考
激励与发展
命题功能划分
整体思考
期末
一模
100
天的线上教学
预测与评估
终点冲刺
高考
命题背景
发生变化,对“一模”的
功能定位
需要重新思考。
2020
年
1
月
8
日(周三)
2020
年
5
月
6
日(周三)
2020
年
7
月
7
日(周二)
二模
60
天的混合式教学
诊断与调研
校:对不同学习方式的检验
适应性
练习
组:对教学内容、效果的检测
生:对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和
自我学习效果的自检
为未来
60
天
谋方向、找重点、想办法
九万里风鹏正举
秋风雁序看齐飞
姹紫嫣红满园春
雪冷不妨春意到
红蕖还向月中开
命题原则
立德树人为魂
核心素养为本
能力发展为重
思维考查为先
情境设问为要
命题依据
①《
课程标准
》
要求
②
核心素养的指向
③任务群学习特点
④
对近年来高考试题和
北京市试测卷的思考
⑤
四套题的整体设计
命题重点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客观题信息点的综合与整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间关系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文本大结构叙议结合的关系理解、
文章段落内部关系的理解)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本学年海淀的三次统考题中选择题的特点:
信息点更为综合,考查更强调信息的有效整合。
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例,文章三篇没变,同等信息量下,题目数量减少
——
1.
选项的信息量加大
2.
多信息考查与单信息考查兼有
3.
错误类型综合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追踪鸟类迁徙所用方法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运用定点调查的方法,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很难保证调查效果。
B
.制作用于追踪候鸟迁徙的环志应选用耐磨损、耐腐蚀、质量轻的金属材料。
C
.卫星定位技术能对
鸟类
做全球实时追踪,
却导致了
鸟类
死亡率的显著上升。
D
.光敏地理定位仪能够记录鸟迁徙时周围光照强度周期性变化的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导致北京雨燕数量减少原因的一项是(
2
分)
A
.北京雨燕迁徙路线距离过长
B
.古建筑的大量拆除
C
.现代建筑物玻璃幕墙光污染
D
.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间关系的理解)
期中:大兴机场
人文
+
科技
+
京津冀发展战略
期末:纪录片
历史沿革
+
动画技术
+
发展愿景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文本大结构叙议结合的关系理解、
文章段落内部关系的理解)
10
.第三段中的“吁!其备矣”,是作者对庞安时著述完备的感叹。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述作者这样感叹的理由。(
6
分)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吁!其备矣”
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
《
难经
》
者也。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
《
难经解
》
数万言。
//
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
《
主对集
》
一卷。
//
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伤寒之变,补仲景
《
伤寒论
》
。
//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
《
本草补遗
》
一卷。
//
(一)对信息整合、概括能力的考查
【2020
海淀一模
】10
.第三段中的“吁!其
备
矣”,是作者对庞安时著述完备的感叹。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述作者这样感叹的理由。(
6
分)
【2019
北京高考
】11.
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
如何逐层展开
批驳的。(
6
分)
【2014
北京高考
】8.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
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
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
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
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命题重点
(二)对题目板块上位的文体特点的考查
依
文
命题:文体、文章、文脉、文思
古代诗歌阅读(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具体分析与认识提升)
散文阅读(文学类作品作者的情感寄托与社会思考)
名著阅读微写作(对文学作品悲剧美的认识与思考)
(二)对题目板块上位的文体特点的考查
【2020
北京试测
】
醉落魄
·
咏鹰(陈维崧)
14
.杜甫
《
画鹰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请从思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比较这首诗与陈维崧词的不同之处。 (
6
分)
【2020
海淀一模
】
水龙吟
·
莲子(王夫之)
14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
《
离骚
》”
,请结合本词和下面
《
离骚
》
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
分)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托物言志 “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
《
离骚
》
之文,依
《
诗
》
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
《<
离骚
>
序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
《
史记
·
屈原列传
》
遗民诗 “屈骚精神”的继承
光明日报:南岳一声雷
——
王夫之与船山精神
2020
年
1
月
3
日
刚过去的
2019
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诞辰
400
周年。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精神的剪影,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他主张“
知而不行,犹无知也
”“
君子之道,力行而已
”“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他以前无古人的卓识和担当,以“埋心不死留春色”的奋斗、“残灯绝笔尚峥嵘”的理想、“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概、“留千古半分忠义”的精神,坚守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捍卫了文化救国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埋下了伟大复兴的燎原火种
,这正是他超越以往思想家、哲学家的地方。
谭嗣同说他:“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一生景仰王夫之。杨昌济对王船山的认识深深影响到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
1985
年,美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评出古今八大哲学家,其中有四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们依次是:德谟克利特、王夫之、费尔巴哈、马克思。
(二)对题目板块上位的文体特点的考查
名著阅读微写作(对文学作品悲剧美的认识与思考)
22
.微写作(
10
分)
① 悲剧美是指在文学艺术中将美好的事物毁灭,通过对立和冲突,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
《
呐喊
》《
边城
》《
红岩
》《
平凡的世界
》《
巴黎圣母院
》
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150
字左右。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
I
卷
】
论述类文本
——
悲剧美学
(三)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
古代诗歌阅读(结合诗论对比鉴赏)
散文阅读(对作家语言风格、叙事特点的考查)
命题重点
(三)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
【2020
海淀期中
】20.
第①段
中写作者回忆送儿女回乡间的情形,画线句
极富表现力
,请加以赏析。(
5
分)
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
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
【2020
海淀期末
】19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
优美隽永
,请从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5
分)
①
雪白的、茶碗大
的查娜花
像天上的星星
收拢翅膀
留在草原
过夜
,
忘记回家
。
②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
小草
,是
旭日的光线
把小草的影子
拉得很长
,使它像
一棵树
。
【2020
海淀一模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
,
语淡情浓
。有人说,
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
,请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6
分)
(三)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
【2020
海淀一模
】
水龙吟
·
莲子(王夫之)
14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
,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
神契
《
离骚
》
”
,请结合本词和下面
《
离骚
》
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
这一评价
的理解。(
6
分)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20
海淀一模
】
依赖一条邮路(陈忠实)
路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
,
语淡情浓
。有人说,
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
,请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谈谈你对
这一说法
的理解。(
6
分)
阅读
——
强调理解 认识
——
强调上位、整体 作答
——
强调综合
命题重点
(四)对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情境化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呈现上,提问的方式上也在呈现情境化,并更加贴近生活,强调应用性。
非连续性文本(解决实际问题)
语言基础与运用(强调语言背后的逻辑)
微写作(写应用性语段,强调语言表达的实际效果)
(四)对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
.如果要对北京雨燕的迁徙进行追踪,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
4
分)
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北京雨燕佩戴光敏地理定位仪。因为:
①光敏定位仪重量很轻,适合佩戴在体重较轻的北京雨燕身上;
②光敏定位仪续航时间长,适合远距离、长时间迁徙的北京雨燕;
③光敏定位仪需要回收同一个体的追踪器获取数据,适合多年往返同一地点、延用旧巢的北京雨燕;
④光敏定位仪通过记录信息可计算出鸟迁徙的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适合飞往远方过冬的北京雨燕。
(四)对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语言基础运用
——
语言背后的逻辑
微写作
② 最近,多地中学生联合发起“推广
分餐
,拥抱
健康
,从这个
春天
开始”的倡议。请拟写一则微信,
劝说
自己的
长辈
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150
字左右。
分餐
:目的
健康
:意义
这个春天
:背景
劝说
:语体形式
长辈
:对象
(四)对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学生问题:
情境
和
解决问题
出现了矛盾
问题本质:劝说的语体
——
注意了对象
劝说的内容
——
忽略了对象
命题重点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
一模定位
名著阅读
《
论语
》《
红楼梦
》
的考查
议论文写作(概念的解读、
关系的建构、
材料的使用、
立意的形成与深化、
论述的完成与逻辑的推进。)
记叙文写作(题目、情境的限制作用与提示作用
对生活的观察、参与,思考、呈现。)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名著阅读
16
.
《
红楼梦
》
第
22
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
朝朝还暮暮,
煎心
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阴晴任变迁
。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
性格
,暗示了其
命运
。“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名著阅读
——《
红楼梦
》
民俗、传统文化
——
灯谜
诗歌题材
——
咏物诗
创作方法
——
“钗黛合一”
任务群要求
——
整本书阅读
命运
性格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议论文写作(概念的解读、
关系的建构、
材料的使用、
立意的形成与深化、
论述的完成与逻辑的推进。)
记叙文写作(题目、情境的限制作用与提示作用
对生活的观察、参与,思考、呈现。)
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
2020
年的春天变得不再平凡。
2
月
3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来自各省市的
1400
余名医务工作者身着防护服,在抗疫最前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2
月
24
日,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社区门口仍能见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3
月
3
日,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
5
万余名考生“居家考试”。
3
月
26
日,北京驰援武汉医疗队首批返回人员,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工作已经展开。
……
雪冷不妨春意到,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都在现场。请以“
我也在现场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写实,可想象;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
2020
年的春天变得不再平凡。
2
月
3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来自各省市的
1400
余名医务工作者身着防护服,在抗疫最前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2
月
24
日,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社区门口仍能见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3
月
3
日,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
5
万余名考生“居家考试”。
3
月
26
日,北京驰援武汉医疗队首批返回人员,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工作已经展开。
……
雪冷不妨春意到,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都在现场。请以“
我也在现场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写实,可想象;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1.
学会两条腿走路
【2020
北京试测
】
②以“
春节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
写现实生活
,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想象创作
现实写作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记叙文“现实写作”的巨大空间
我也在现场
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
2020
年的春天变得不再平凡。
2
月
3
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来自各省市的
1400
余名医务工作者身着防护服,在抗疫最前线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2
月
24
日,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社区门口仍能见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3
月
3
日,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
5
万余名考生“居家考试”。
3
月
26
日,北京驰援武汉医疗队首批返回人员,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工作已经展开。
……
雪冷不妨春意到,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都在现场。请以“
我也在现场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写实,可想象;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2.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参与,思考、呈现。
3.
命题材料中,新闻文体的特质。
记叙文鲜活的素材
议论文生动的论据
两耳要闻窗外事 一心也读圣贤书
深度加工
①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请以“
文化互鉴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议论文写作:
概念的解读、
关系的建构、
命题材料的审读、
立意的形成与深化、
论述的完成与逻辑的推进。
命题方法一: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命题方法二:
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命题方法三:
请以“
文化互鉴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命题方法一: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命题方法二:
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命题方法三:
请以“
文化互鉴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殊途同归
命题意图
——
帮助学生搭建
思维路径
老师们说:
评阅的作文中有很多
“文明的韧性”的影子。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文化互鉴”评阅大家谈
材料有积累
题目的现场完成度不高
考生思维活动不积极
文章逻辑链条没建立
材料论据:没有“芯”儿
单摆浮搁
揪住一个不撒手
论述:原地转圈反复说
口号誓言使劲说
乱拳打死老师傅
怎么办:
学会用审题立意帮助成文
学会由论“一个点”走向
论“一条线”
有的老师说:
材料中对互鉴的限定和提示是比较具体的,比如:汲取和体现两个词 ,背后是在文化接触当中要有关系和质感,这决定了互鉴当中的姿态问题。再如:辣椒是当做盐的替代品,这是互鉴的原动力,正是需求导致了“鉴”的发生;而改造后“辣味十足”的中国美食走出国门,是“鉴”发展为了“互鉴”,这是“互鉴”动态成长的过程,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
第二:在“互鉴”中
——
借鉴、融合、发展是一个机制链条,不能忽视。互鉴是看到彼此优势,融合是平等地吸收采纳,内化消化,而发展是目的。考生要体现出来,还要做深入思考。比如:为什么互鉴会导致发展?因为融合了更多的知识资源,导致我们自己更有活力。家具和辣椒都是如此,完成了对自身的丰富,从而使得自己更有活力,进而获得某种普适性,让受众更多。这个发展和借鉴一样,都是相互的。这个发展既可指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可以是文化催化促进其他事物的发展。
第三,文化互鉴不等于文化掠夺,避免被他人夺胎换骨。这个时候再谈“拿来主义”,方法论的问题。
“文化互鉴”评阅大家谈
还有的老师说:
先从现实入题:疫情笼罩下,有的国家在传统与现代医学文化的对话中研发出高效的治疗方案,有的国家对集中国力、上下一心的制度文化优势视而不见,以至于疫情堪忧。凡此种种,皆教人更期盼文化互鉴的春风能早日深入人心,驱散世间严寒。
第二:论“文化”
——
这样论述的篱笆就扎牢了(范围、边界)。物
——
味儿
第三:论“文化互鉴三境界”
第一境界
——
“揽镜理云鬟”
第二境界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第三境界
——
“惟见江心秋月白”
第四:论述当下中国“文化互鉴”,辩证说理,收束全文。
“文化互鉴”评阅大家谈
(五)对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
冰:浮在上面
体积庞大
冰爽刺激
化而无味
容易麻木 多则胃寒
饮料:浓度较高
味道醇厚
回口甘甜 耐人寻味
艰深易涩 多则失眠
冰与饮料混合:
圆融兼美 内外得宜
初见则喜 细品更佳
积累
深度
加工
逻辑
关联
积累
思考
各板块讲评
0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评
多文本的取材:富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北京雨燕
认识一下北京雨燕
体重不到一两,长度不到
20
厘米的一只小小鸟
飞行速度竟然可达每小时
110-200
公里
迁徙的距离竟然可以跨越大半个地球
更加神奇的是迁飞路线几乎和“一带一路”重叠
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
也是老北京口中的“王谢堂前燕” “势力鸟”
也是
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妮妮
文本特点:
集知识与趣味、
历史与地域、
生态与文化于一体,
亲切、平易。
多文本类型:实用类文本
围绕着夏候鸟“北京雨燕”三则材料是各有侧重的:
材料一侧重写北京雨燕的特点。
材料二侧重写追踪研究鸟迁徙的几种方法
材料三侧重写北京雨燕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
多文本阅读材料是由以上三则材料文本构成的。
多文本阅读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要从微观上把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要从宏观上把握三篇文章的各自侧重的内容和关系,即能够概括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了解三篇文章的关系,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多文本的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在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中对“多文本阅读”的质量描述是这样的:
1-2
在理解语言时,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2-2
在理解语言时,能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理解并准确概括其内容、观点;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
3-2
在理解语言时,能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4-2
在理解语言时,能
比较概括
多个文本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5-2
在理解语言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
筛选信息
、
比较
和
分析
其异同。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
推断、整合
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
运用
于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3.
如果要对北京雨燕的迁徙进行追踪,
最
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
【
考点
】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信息的
筛选
、
比较
与
整合
。学生需要根据材料一中雨燕的特点,比较材料二中的四种追踪迁徙鸟儿的方法,并从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追踪雨燕的,然后再做分析,有比较强的综合性。
【
参考答案
】
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北京雨燕佩戴光敏地理定位仪。因为:
①光敏定位仪
重量很轻
,适合佩戴在
体重较轻
的北京雨燕身上;
②光敏定位仪
续航时间长
,适合
远距离、长时间迁徙
的北京雨燕;
③光敏定位仪需要
回收同一个体的追踪器
获取数据,适合
多年往返同一地点、延用旧巢
的北京雨燕;
④通过光敏定位仪记录的信息,可计算出鸟迁徙的
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
,该方法适合
飞往远方过冬
的北京雨燕。
【评分标准】方法
1
分;理由分析一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评分细则】
第一问
方法:方法
1
分
答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光敏地理定位仪给
1
分,如果答出定点调查法或者佩戴环志的方法,且给出方法与雨燕特点相对应的合理理由,也
1
分
,
没有相对应的理由,不给分。
第二问
理由分析:
分析
3
分
①光敏定位仪的特点与雨燕的特点相匹配,逐一分析,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②先综合谈光敏定位仪的特点,然后谈雨燕的特点,没有逐一对应,视对应点,依据评分标准给分。
③如果只答出光敏定位仪的优势特点,没有雨燕的特点,最多给
1
分;如果只答出雨燕的特点,没有答出光敏定位仪的优势特点,最多给
1
分。
④与其它研究方法做比较,从
不适合的角度
来谈也可以,但必须答出光敏定位仪的优势特点以及雨燕的特点,否则不给分。
【
满分示例
】
最有效的是光敏地理定位仪,因为北京雨燕体重轻,光敏定位仪重量轻,不会造成过重的负担;北京雨燕飞行时间长、距离远,光敏定位仪续航时间长;北京雨燕常多年往返同一地点,便于回收追踪器,记录大量数据。
【
满分示例
】
北京雨燕具有体重小,飞行技术高超,脚爪细弱,迁徙距离长,导航能力强,延用旧巢的特点。所以用光敏地理定位仪最有效,其重量轻,且便于找到同一个体回收数据,途径地区地理位置差异大,便于准确计算。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做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地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制作用于追踪很多迁徙的环志应选用耐磨损、质量轻的金属材料。
0
分,答非所问,从材料一中抄了一句,从材料二选择题选项中抄了一句,看不出任何与题目的关联。
0
分,审题问题,题目问最有效的方法,应当是四选一,最佳的一种方法,但不少同学都是综合三种方法,甚至还有用
GPS
定位方法的。
采用定点调查法,了解北京雨燕的中转地、繁殖地和越冬地;为北京雨燕佩戴质量轻、耐磨损的金属环志;佩戴
12
克
-16
克的信号发射器;佩戴光敏定位仪给雨燕,结合其它鸟佩戴不同仪器综合追踪。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在每年的
4
月雨燕飞抵北京时,在城楼、皇城建筑和古塔上随机捕捉一些雨燕,给它们带上光敏定位仪,再放飞。等来年雨燕再次飞抵北京的时候,重新抓捕佩戴这种仪器的雨燕,取下后进行数据分析。
1
分,只有最有效的方法,用光敏地理定位仪。回答的是什么时候,怎么戴的问题,而不是理由分析。
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光敏地理仪,因为光敏地理定位仪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个体不受损害,同时也可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而
GPS
定位器规格对个体产生了危害,定点调查法的数据不准确,故我选择“光敏地理仪”。
1
分,
只有方法给
1
分,理由分析没有雨燕的特点,光敏定位仪的
适合雨燕的
特点
也没有答出来
。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是利用光敏地理定位仪。因为北京雨燕体型小,只能使用该这种重量轻的定位仪,
否则会危机生命,
无法使用
GPS
定位仪;而且光敏地理定位仪要比定点调查法准确
,
该定位仪还有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的优点。
2
分,方法给
1
分,理由分析只答出了定位仪重量轻,雨燕体型小重量轻的对应点。要点不全。
对北京雨燕的迁徙进行追踪的有效方法是定点调查法,北京雨燕常经过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以其飞檐翘角作为固定地点,且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惯,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定点观察,缩小范围,不需要跨地区和国界
,
。
2
分,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不是光敏定位仪,
是定点调查法,
理由
分析
合理。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光敏地理定位仪来进行追踪。光敏定位仪是具有重量轻,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等特点,可持续运行两年,可计算出鸟迁徙的准确路线,飞行速度和确切越冬地,能够适合雨燕飞行技术高超的特点。
2
分,方法
1
分,
理由只有材料二中有关光敏地理定位仪的优势特点,没有针对材料一中雨燕的特点而言,最多给
1
分。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北京雨燕佩戴光敏地理定位仪,这种定位仪功能多,重量轻,适合小小的雨燕,不会给它带来大的负担,并且北京雨燕有延用旧巢的习性,有利于回收定位仪。
3
分,办法得
1
分,有逐一对应分析的意识,但是要点不全,只答出了两个要点。
北京雨燕的行径很有规律,
4
月底达北京,
8
月前往远方过冬,且区域跨度较大,体型轻巧,所以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光敏地理定位仪来追踪,因为其质轻,反馈迁徙数据详细,续航时间长,且只能通过回收同一个体的短板可以由北京雨燕的规律行径有效避免。
3
分,办法得
1
分,先答雨燕的特点,然后再答光敏定位仪的特点,有两个要点是可以对应上的。
5.
保护北京雨燕有哪些意义?为保护北京雨燕,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6
分)
【
考点
】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从三则材料中筛选相同的信息并能够建立一定的联系,侧重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
【
参考答案
】
第一问:
①保护北京雨燕,有助于北京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
②保护北京雨燕,具有宣传“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
③保护北京雨燕,对于北京城市生态修复具有示范意义。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①迁徙路线研究方面
②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③野生动物保护方面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
【评分细则】
第一问意义:
一点
1
分
①有助于北京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表述为,保护北京雨燕就是保护了北京文化符号;保护了北京特色文化;保护了北京人美好的风景等。原句“融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融入北京文化之中”,也给
1
分。
②具有宣传“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可以表述为,是保护了一带一路的使者(见证者、和平鸽);只有原句“雨燕的迁飞路线几乎和一带一路重叠”不给分。
③对于北京城市生态修复具有示范意义。可以表述为,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利于修复生态环境。类似的表述都可给
1
分。
④
不给分:捕捉大量农林害虫;
进行天气预报;
促进对鸟类的科学研究
等
(是作用,不是意义)。
意义:侧重于抽象的、潜在的、长远的、影响力更大的方面。
作用:侧重于具体的、直观的、短期内的影响效果。
第二问:
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评分细则】
①
迁徙路线研究方面
:利用科技手段对北京雨燕迁徙进行追踪,进一步研究候鸟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规律,探明沿线有哪些不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材料二
②
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通过恢复、新建湿地,和绿化造林等方法,保证北京雨燕的生存需要和顺利迁徙。
材料三
③
野生动物保护方面
:通过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建立城区动物栖息地保护名录,划分保护地、保育区,保证雨燕自由栖息。
材料三
④
保护居住
环境方面:
保护
古建筑,减少现代建筑的光污染;
材料三
说明:一个方面
1
分,答出三个方面得
3
分。没有概括出这几个方面,但是有分条分类的意识,要点全,也可以得
3
分。没有分条分类的意识,酌情扣分。
【
满分示例
】
意义:
1.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是古都特色文化景观,随着沙燕风筝形象,北京雨燕融入北京人的生活,是北京的文化特色;
2.
雨燕迁飞路线与“一带一路”几乎重叠,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良好媒介;
3.
完整生态链是北京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要 “讲好雨燕故事”。
工作:
1.
通过光敏地理定位仪,研究雨燕的迁徙规律,探明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保护;
2.
抓好生态修复,保证湿地恢复新建,发展造林工程;
3.
划分保护地,划出保育区;
4.
维护修复城门、城墙,保证北京雨燕的栖息需求。
【
满分示例
】
第二问概括得好!
第一问概括得好!
意义:
1.
北京雨燕以北京命名,成为了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融入了北京人生活,融入北京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
2.
可以捕食害虫,预报天气,指导农业活动;
3.
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往来;
4.
保持完整的生态链,促进生态健身,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
1.
保护古建筑,减少迁徙路线上玻璃幕墙大厦修建;
2.
通过定位仪,研究雨燕活动范围、迁徙规律;
3.
恢复湿地,植树造林,形成森林湿地、绿色廊道,为其提过栖息地,并加强管理。
意义:
1.
生物学方面:有利于对北京雨燕生物形态、迁徙方式、飞行能力、生理构造的研究;
2.
文化意义:雨燕是北京古都特色景观,融入北京日常生活与文化,故保护它即保护北京文化;
3.
政治意义:它的迁徙路线几乎与“一带一路”重叠;
4.
生态意义:保护它即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工作:
1.
搞好生态修复,营造生态链;
2.
启动湿地恢复,新建项目以应其需求,增加其栖息地;
3.
造林,使新造林和原有有机连接,形成绿色长廊;
4.
建立保育保护区。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雨燕可以在夏天兜捕到大量的农林害虫,恶意帮助人们预测天气,成为了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在春夏之季,雨燕已经成为了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为保护雨燕,我们应该恢复新建湿地,减少光污染,可以恢复旧建筑,给雨燕留下居住空间。
1
分,分不出第一问和第二问,只有恢复新建湿地可以给
1
分。
2
分,不但没有应当答两问的意识,而且也没有分条分类的意识,看着像的信息胡乱地堆砌在一起。善良的老师替他做筛选信息的工作,调查是为了保护给
1
分,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给
1
分。
保护一些古城古建,
位
其提供充足的栖
牺
地,选用合适的方法如用较轻的光敏追踪,调查鸟类飞行路线、数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好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环境污染。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保护北京雨燕的意义有:保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早已成为引人注目的代表性古都风景,保护北京有关雨燕的文化符号。应该做好的工作方面有:湿地恢复,造林造鸟儿的觅食地、安居房,建筑相互连通的绿色廊道,保护迁飞道路的安全。
3
分,第一问少“一带一路”这个要点,得
2
分;第二问只答出了一个方面。
3
分,第一问少“文化”和“一带一路”两个要点,得
1
分;第二问虽然要点全,但没有分条,也没有上位概念的分类概括,扣
1
分,得
2
分。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作为北京的标志,保护北京雨燕也保护北京的形象,保护生态。减少古建筑拆除,减少建筑物玻璃幕墙光污染,恢复湿地,植树造林,调查野生动物栖息地,划分保护地,划分保护区,合理调查北京雨燕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信息。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保护北京雨燕的意义有:①雨燕可在飞行时捕捉大量农林害虫,为民除害虫;②北京雨燕是极少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②是北京文化的体现,已融入日常生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保护雨燕①实时追踪:通过光敏地理定位等方法追踪其迁徙路线,了解其中转、繁殖、越冬等地,从而有针对性的保护;②生态修复:恢复湿地,营造完整生态链;③重建建筑:建造城楼、古塔等供其栖息,适度减少拆迁城墙等的力度。
4
分,第一问少“一带一路”和“生态保护”这两个要点,得
1
分;第二问有分条分类的概括,且合理准确,得
3
分。
【
答案示例及解析
】
5
分,第一问少“一带一路”这个要点 ,得
2
分;第二问有分条分类的概括,且合理准确,得
3
分。
意义:①发挥北京雨燕捕捉害虫的能力减少害虫;②有利于保护北京的标志及生活习性和文化;③有利于建设完整生态链进而推进北京高质量发展;④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工作:①
生态建设方面,
恢复湿地,开展造林工程,保证生存需要;②
城市建设方面
:重修古城楼,提供栖息地,减少玻璃墙面的反射两;③
保护区建设方面
:建立栖息地保护录,划分保护地和保育区;④
迁徙追踪方面
:使用光敏定位仪追踪候鸟迁移,减少重型定位仪对鸟类的伤害作用。
【
学生的主要问题
】
1.
审题的问题
答非所问。比如第
3
题题干问的是“最有效”的方法,答的是综合所有方法;第
5
题明明两问,只答一问。题干问的是“意义”答的是“作用” 或者“特点”。审题问题的实质还是理解的问题。
阅读的问题
要点不全,挂一漏万。第
3
题,对雨燕的迁徙进行研究适合佩戴光敏地理定位仪的理由分析,只能答出重量轻这一个相对应的点;第
5
题第一问意义,也只能答出保护北京地域文化这一个比较明显的要点,第二点只能答出保护恢复生态环境这一个要点。不是读不懂的问题,是阅读习惯的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一篇文章都不能从整体上阅读理解文本,更不要说多本本了。
3.
表达的问题(思维)
答题不规范,不到位,不准确。比如第
3
题,只有第一个要点“重量”匹配,能够答出雨燕和定位仪的特点,其他的要点就没有对应了,要么只有定位仪的特点,要么只有雨燕的特点。第
5
题不分第一问和第二问,完全混在一起,特别不规范。还有就是普遍缺乏准确概括的能力,缺乏建立联系的能力,导致答题不准确。
文言文阅读讲评
文本出处
取材于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中医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的基础理论;
“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
医者仁心,文人雅士
游沙湖
·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
资
生民之用,
盖
与谷帛
等
,
窃
怪
世之
工
其道者何少也。自三代以来,
以
医
名世
者多矣,其
为
论说方术大
备
矣。又尝怪
夫
世之医者,皆
忽
而不学。使孝子慈孙不能无
恨于
疾苦
之际
者
以
此也,可不悲哉!予
少
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
游
,
率
按
前人
成说
而用之,未有心得
而
能
原
其
所以
说者也。
而世医不
以
术
易
衣食者
鲜
矣,何
暇
及此哉!
宜
工之者寡,而古学之废
也
。
意
必有聪明微妙之君子,
悯
兹学
之不振,
悼
生人之疾疠,独
治
其道,
修
其术,而
莫或知之
者焉。
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其
于
医,
殆
所谓聪明微妙
者也
。君
讳
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读书,尝问医
于
父,父授以《脉诀》,君曰:“
是
不足
为
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
治
之。未久,已能
通
其说,
时
出新意,
辨诘
不可
屈
,父大惊,君时
未冠
也。已而
病聋
,君曰:“
天使我
隐
于医欤
!”
乃
益
读《灵枢》《太素》诸
秘书
,凡经传百家
之
涉其道者,
靡
不贯通。时时为人治病,
率
十愈八九。有
舆疾
自千里
踵门
求治者,君为
辟
第舍
居
之,亲视膳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其
不可为者
,必实告之,亦不复
为
治。
活人
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
不尽取
也。
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
视其貌
伟然,
听其议
博而不繁,妙而易晓。告予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
深
矣,盖所谓《难经》者也。予欲
以其术
告后世,故著《难经解》数万言。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
宜
,
秩
其职任
,
官
其寒热,
班
其奇偶,
以
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古今异宜,方术
脱遗
,
备
伤寒之变,
补
仲景《伤寒论》。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
功
,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一卷。”
吁!其备矣
。予问
以
华佗之事,君曰:“术
若是
,非人所能为也,
其
史之
妄
乎!”
是冬而君痼疾作。明年春而
剧
。门人请自视脉,君
笑
曰:“予察之
审
矣,胃气已绝,死矣。”
因尽
屏
药饵
,
忽焉
韵语
数句,授其婿,
盖
超然达者语也
。后数日,与客坐语
而
卒,年五十八,时二月初六也。
(取材于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而世医不
以
术
易
衣食者鲜矣
易:改变
(换)
②
悼
生人之疾疠
悼:为……担心
③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
治
之
治:研究
④
乃
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
乃:于是
⑤
靡
不贯通
靡:没有
⑥亦不复
为
治
为:因为
(替、给)
⑦
其
史之妄乎
其:恐怕、大概
⑧予察之
审
矣
审:清楚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盖与谷帛等
大概是和谷物布帛相同的
B
.天使我
隐于医
欤
这是上天让我
无法行医了
C
.秩其职任
整编排列它们功用的次序
D
.因尽屏药饵
于是完全不服用任何药物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对当时部分从医者的不满,但也相信有“治
其道,修其术”的良医存在。
B
.庞安时医术高明,有仁爱之心,为求医者提供居所,调理饮食,
事必躬亲,
不取分文
。
C
.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常有自己的见解,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
佗的事迹有客观评价。
D
.文章结尾处写庞安时痼疾加剧,却能够淡然处之,表现了他超然
达观的人生态度。
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率
按
前人
成说
而用之,
未
有心得
而
能
原
其
所以说
者也。
【参考译文】
(当世的医生)
大都
沿袭
前人
通行的说法
来治病,(他们)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更
不能去
推究
前人
这样说的原因
。
【评分标准及细则】
其中“率”“成说”“原”“所以”,每错一处扣
1
分;整句表达不通顺扣
1
分;
4
分扣完为止。
率
:
大都、大多、总是、通常、常常
(翻译成“都、全都”也给分)
成说
:
通行的、已有的、常规的、通常的、现有的
(
说法、经验、做法
)
原
:
推究、推测、探究、研究、追究、追溯
(还原
+
解释可以得分,只有还原
、
解释
、明白
不给分)
所以
说
者
:
这样说
的原因
/
理由
【备注】
按:
按照、因袭、根据、沿袭(翻错影响句意的扣
1
分)
心得:
体会、见解、见识、看法(翻错影响句意的扣
1
分)
因为否定词翻译不当引起
句意错误的扣
1
分
:
没有
自己的心得体会
更
不能
去推究前人这样说的原因。
没有
有
自己的心得体会
并能
去推究前人这样说的原因
的人。
而:更(表递进)
/
也、并、并且、而且(表并列),不翻译默认成并列不扣分,翻译成“却”表转折关系造成句
意
不通的扣
1
分
:
没有
自己的心得体会
却
能
去推究前人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示例 (
4
分)
1.
这些医生
全都
按
前人已完成的学说
用药,没有人
从心底领悟
并能够
推究
前人
这样说的原因
。
2.
完全
按照
前人已有的学说、理论
,
从来没有有自己心得想法而能够
推究溯源
前人
这样说的原因
的医者
3.
大多
照搬使用
先前医者的理论
,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不能去
探究
前人
这样说的
根本
原因
答案示例 (
3
分)
1.
大多
是按照
前人形成的理论
来应用它,
没有有心得进而能
说明
它这么说的
原因
的医生
2.
都
按照
以前人一贯的说法
来使用它们,
没有能在心中有所领悟来
解释
这样说法的原因
3.
他们
大都
按照
以前的人已完成的说法理论
并用它们,没有
自己的
心得
却
能
推究
那些理论的原因
。
4.
草率地
按照
前人
通行
的说法
来
用药治病,
没有
自己的
心得
不
能
追究理解
它
们
这么说的原因
。
答案示例 (
2
分)
1.
这些医者
都
是
按照前辈医者们现成
既成的说法
去用药,
没有能从心底去领悟然后能
复原这药方
因
为什么是这样
使
用
的人(意译)
2.
草率鲁莽
的按照
前人已完成的学说
来使用,
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不能
解释
前人
这样说的原因。
3.
只是
运用
前辈留下的医术结论
,没有有独到的见解,能
理解
这样说的
缘由
,
道理
的人
4.
他们
草率
的按
前人已成的说法
用药,没有自己的心得,也不能
还原
这些说法的
原因
。
答案示例 (
1
分)
1.
大部分
按照
古人所说的去对别人讲
,
没有多少体会
可以去
理解自己所说之语。
2.
只是
运用
前
人
留下的医
书说法
,没有有独到的见解
并
能
理解
这些医书
道理
的人
10.
第三段中的
“吁!其
备
矣”,是作者对庞安时
著述完备
的感叹。请结合
本段
内容,简述作者
这样感叹
的理由。(
6
分)
求全责
备
前人之述
备
矣
理解、概括、思维逻辑
【答案示例】
作者感叹庞安时医学著述完备,
是因为
他医学
著述
数量
多
,且
研究方向全面
(
2
分)。
其著述中:(
以下四点各
1
分)
①
有将扁鹊《难经》中深奥的医学理论解说给后人的《难经解》;
②
有根据药物性能与人体脏器匹配研究而著的《主对集》;
③
有对张仲景《伤寒论》遗漏药方和对伤寒症状的表现进行补充的著述;
④
有对古书没有记载的新出现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记录的《本草补遗》。
【评分标准及细则】
能说清
研究
内容
很全面
,著述涉及领域广
(默认包含了著述多的意思)可
2
分。
①
写出为
解说
扁鹊的《难经》著《难经解》。突出“解说”即可。
②
写出
药性和内脏的匹配关系
著《主对集》。突出“匹配关系”即可。
③
写出对
遗漏
药方和对伤寒症状的表现的
补充
《伤寒论》。突出“补漏”即可。
④
著《本草补遗》突出
“新出现的药物”
或
“古书没有记载的药物”
即可。
只举出
写了
四本书
的书
名,不加解说
,
最多给
1
分。
只写了医书研究方向没写书名,或有书名但解说不全面的可酌情
合并
给分。
给分示例
6
分
庞安常读遍古今医书,
为
他认为最深奥的扁鹊的
《难经》作解说
(
1
)
数万字,使之通俗易懂;为使
药草的药性与人体器官的功能相对应
,以更好的治病,
写了《主对集》
(
1
)
;又因古今时代变化,情况有所不同,
补充了张仲景的《伤寒论》
(
1
)
;又因
新出现的药古
籍
中没有而做了《本草补遗
》
(
1
)
。他的著作
覆盖了医学的各个方面(
2
分)
,为医者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参考,
贡献颇丰
,因此作者说“吁,其备矣”。
6
分
庞安时看遍了世上所有的医书,而认为扁鹊的著作
难以理解,故作出《难经解》以
便于
后人阅读
(
1
)
;
研究草木和五脏关系,整理编排草药的功用,
来治疗各种疾病,
作《主对集》
(
1
)
;根据
古今差异,对《伤寒论》有所添加和修改
(
1
)
;
对后来诞生、及之前未有的药物进行尝试,避免遗漏作《本草补遗》
(
1
)
。庞安时著述
作品多
(
1
)
、
种类多
(
1
)
,并补充解答前人的研究
,有所完善。且作者发现了“治其道,修其术”,治疗投身于医术研究之人,心怀崇敬和赞叹之情,故感叹庞安时著述完备。
6
分
1
、
作者听到他的议论博大而不繁琐,精妙且通俗易懂;
2
、庞安时想把
扁鹊之言
《
难经
》
留给后人,于是著了万字的
详细解说
(
1
)
;
3
、他观察
草木的习性与人的五脏所宜的疗法
,将其归整编撰,
著书《主对集》
(
1
)
;
4
、根据
古今伤寒的改变以
及
新草药的发现,对《伤寒论》与
《本草纲目》
进行了补充
(
1
) (
1
)
。他的
著述丰富(
1
)
,
学说内容完备详尽
(
1
)
,既有自己的思想又丰富了前人的经验
,所以作者对其感叹。
5
分
庞安时认为扁鹊《难经》是最深刻的书,
为了后人能更好的理解,便作《难经解》
(
1
)
;
2
、
他整理草药的作用功效并排序,著《主对集》方便医者用
药(可惜,缺对应、匹配)
;
3
、伤寒的辩证种类繁多,它
为《伤寒论》增添了新事例
(
1
)
;
4
、
作《本草补遗》,记录新的草药与功效
(
1
)
,他所著医书
覆盖面广,从草药本性到开方辩证到著作注解,可谓完善
(
2
)
,为后人留下宝藏。
5
分
首先,庞安时已遍读世之所谓医书,对每本书都有独到的见解。庞安时认为扁鹊言之颇深,很有道理,因此又写了《
难经
解
》以遗后人
(
0
)
;他还根据
药草与人的机理
(
?
)
,写了《主对集》
(
1
)
,让用药方面更加完善;同时,他也
补充说明了张仲景的《伤寒论》
(
1
)
。又因为
时过境迁,药草
已不尽同
,著述了《本草补遗》
(
1
)
。分别
从医术的大观、机理、疾病和药
多方面解释了自己医术的见解,可称得上是详尽完备的
(
2
)
。
5
分
1
、
庞安时阅读研究世间所有的医书,并按照自己的比较和见解推荐了理论深刻的扁鹊的《难经》,
做了《难经解》进行解释解读
(
1
)
;
2
、庞安时详细地
把草药分类与每种草药可以治疗的病症,和人体的五脏一一对应,著有了《主对集》
(
1
)
;
3
、庞安时
补充和完善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
1
)
;
4
、庞安时
作《本草补遗》补充和完善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0
)
;
5
、庞安时补充、解读了
许多古典医学著作
,并自己成书
(
1
)
,
涉及
到病理、草药、临床等
多个方面
(
1
)
,堪称完备。
4
分
这样说是由于庞安时
对于扁鹊言语
深奥难懂的《难经》著作了《难经解》
( ≈
1
)
;
看到草木的特性整编他们的功用次序,著
《主对集》(
0
表述不全面
,没有写出匹配
)
;
补
《伤寒论》
( ≈
1
)
,草药有
以前不知道的,便著了《本草补遗》
(
1
)
一卷。
记述
全面而完备,涉及到各个方面
,
补充前人之学说
( ≈
2
)
,因此,作者这样感叹。
4
分
庞安
时
给扁鹊的《难经》
做了《难经解》
,又根据自己对
草木之性、五脏之宜的理解进行了排列,作《主对集》
(
1
)
;又根据现在的特点,
补
充
仲景《伤寒论》并加入了新的内容
(
1
)
,它的
著作数量多
(
1
)
,又
涵盖了前人和自己新的见解,
(
1
)
可以说是很完备了
。对于华佗,他也做出了客观评价。可见他对医术钻研的已经很深,不会局限于前人之说而能推陈出新,其著作一定能很完善,也符合当代需要。
3
分
庞安时将扁鹊的《
难经》
加以著述
,
写了《难经
解
》
(表述不准确)
,他认为扁鹊的书最深奥;庞安时还自己总结了
草药与
疾病
的关系
,
著出了《主对集》
(
1
)
;
因伤寒病症与古时不同,
书中方法落后
他还
补著了仲景的《伤寒论》
(
1
)
,
;又做了
《本草补遗》,填补了后世新增的草药
(
1
)
,并亲作尝试辨别了很多草药。
由
此
作者
感叹他
著述的完备
(没有概括总结)
。
3
分
首先他对古代医学典籍有客观的看法,
认为扁鹊的《难经》最深
奥
,于是著《难经解》,希望把它传给后世
(
0.5
)
,依据自身经验,整编排列药的功用次序,寒热功效等,编成《主对集》
(
0.5
?)(两本书解说不够全面,可酌情给
1
分?)
。对于和古代不同的伤寒病症,他
补充了仲景的《伤寒论》
,对于
新出现的古籍中没有的药
,他防止人们遗漏,在试验有效后
作《本草补遗》的书
。
2
分
1
、庞安时对医术和古代著作的谈论广博却不繁杂精妙而容易理解,领悟了其中真正的道理,所以著述完备;
2
、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有自己的见解,认为《难经》是扁鹊最深入的著作,认为华佗之事不是人力所及;
3
、庞安时
在著述中详细阐述了草木和五脏的功用、次序和草药治疗的疾病,完成《难经解》
(表述不清)
、《主对集》《伤寒论》《本草补遗》
(
1
)
,完备阐述了行医和用药之术,涵盖范围广且完全
(
1
)
;
4
、记录经过,自己尝试真实可信,因而完备。
2
分
作者感叹于庞安石议论讲述,广博而不繁杂,精妙而易懂,是为大家之言,融会贯通;感叹于其见识广博,世间医术皆见,而能有自己的见解,自成一家,不偏听偏信;感叹于其无私,欲无偿分享知识于后世;感叹于其
著作细致完备,书中疗法分门别类,补前人药方,不因循守旧,尝试新方,锐意创新
(
2
分)
,其能可钦,其勇可嘉。
1
分
这部作品叙述完备
,
里
面有
《难经》
《伤寒论》
等作品的收录
,同时作者对于古代医师的话语理解的非常透彻,同时也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作者认为这
本著
作非常完备。
作者感叹是因为:
1
、庞安在山水中,相貌不凡,自身气度,言谈举止独特。
2
、庞安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佗的事迹有客观的评价。
3
、
亲自观察草木的特性,与人身体的器官匹配整理,排列它们的功用次序,著有《主对集》
(
1
)
,
并补充了《本草补遗》。
0
分
因为庞安时的年少聪慧,“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
2
、因为庞安时救人无数,并且大部分的病人都能痊愈,
3
、因为庞安时的大胆言论,“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庞
安时从小就开始读书学医,对古代医学理论有自己的见解,他医术高明,而且十分善良,有仁爱之心。为病人提供居所,调理饮食,事必躬亲,还不收取费用。他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见解,做《本草补遗》一卷,著述完备,因此作者会如此感叹。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
1
】
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
1
)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
/
夫子之说
/
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
/
夫子之说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
分)
(
2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
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
杨伯峻
如果内容大于形式的话,看起来就很粗野;而形式大于内容,这个东西就没有生命力了。“文质彬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就叫彬彬,就是均衡的意思。内容和形式都达到均衡了,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
李里
②
棘子
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够了,要那些文采(那些仪节、那些形式)干什么?”子贡道:“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两类兽皮拔去有文彩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少区别了。”
——
杨伯峻
(
1
)
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
/
夫子之
说
/
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
/
夫子之
说
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
分)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
驷不及舌。
(
2
)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朱熹《集注》把它作两句读:“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便应该这样翻译:“
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我则以为“夫子之说君子也”为主语,“惜乎”为谓语,此为倒装句。
(杨伯峻
《
论语译注
》126—127
页)
(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参考答案】
(
1
)
第一种:
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第二种: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评分标准】每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第一种断句中的“说”是名词,
讲成学说,看法,说法,言论、话(所说的)
等,句子是
判断句
。
第二种断句中的“说”是动词,
讲成
“
谈论、评价、解说、看待
”
等,
惜乎
,
放在句前也可以、
“
说错了
”
这几个字没写出来,只要句意能体会出这种意思就不扣分。
夫子
不翻译不扣分。
【补充细则】
1.
可惜呀,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却错了)。
2.
可惜呀,先生这样谈论君子(是错的)。
第一种断句也可以翻译为:
可惜呀,孔子的学说,是这样理解的君子的
/
是有修养的言词
/
是文质彬彬的话。
(金知明《论语精读》)
给分示例
2
分
可惜呀!孔夫子所说的才是真正的君子呀!
可惜呀!你这样说君子(很可惜)啊!
可惜啊!您的说法
,
是君子所说的。
可惜啊!您是在谈论君子啊。
给分示例 前
1
可惜呀,夫子的学说,是君子的学说。
可惜啊!孔子的说法,是真正的君子啊!
您说的话,是君子说的话,可惜错了
给分示例 后
1
可惜了,你这是在评价君子啊。
(
1
)
可惜啊!夫子(竟然)这样说君子。(
1
)
先生这样评价君子,是错的 (
1
)
给分示例
0.5+0.5
①可惜啊!夫子的学说,是君子啊!
②可惜啊!
夫
子对于君子的见解。
0
分
①(从)你的言论(可以看出)你是君子。②你的言论正是在说君子。
①啊,你这样说,真是个君子
呀
。②啊,这就是你所说的君子。
①可惜呀,你所说的就是君子。②可惜呀,你所说的君子(不正确)。
(
2
)阅读
以上两则材料
,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
儒家
对于
“质”和“文”关系的认识
,并
选择某一个领域
(文学、艺术、教育等),
结合实例
谈谈
你的思考
。(
5
分)
论语复习要求:
语句理解
蕴含思想
现实意义
(
2
)第一问:
“质”“文”同等重要,或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重
,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
1
分,意思对即可。
对于本章整体的理解,朱熹在其
《
论语集注
》
中引用了杨时的话,“
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就是说质与文要均衡,不能任何一方过多。但是相比较而言,质比文要更重要。就象甘甜的味道可与其它味道调合,白色的底色可以承受各种色彩的渲染。也就是说为人处事良好的本质是根本,形式次之。如果过分强调“文”,反而会失去“质”的本质,也就是说会失去其根本。即使还保留下来了形式上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与其追求虚伪和浮夸,宁肯保留粗鄙一些的良好本质。
第二问:
【评分标准】
选择某一领域举出
实例
,加以分析。其中:例子
具体
(要
落实具体对象
)、恰切(
对应文质恰当
),
2
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
有逻辑,认识到位
,
2
分。
主要问题:
1.
无实例,谈得比较空泛。
2.
对文质的解说有误
3.
文质的对应关系有误
(学知识
——
学品德;课本
——
实践;知识、成绩
——
身体、体育等)
4.
举例分析思维逻辑有误
文和质都有可取之处,汉赋、白居易
老子质胜文,庄子韩非文胜质,
都不对
《
边城
》
语言质朴
是质
—
风景美
是文
“文”意为修饰,“质”则为质朴。儒家认为这二者应该
相互协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1
分),只有二者相宜,才能行为合适,称为君子。
/
“质”虽重要,但“文”起到了区别水平的作用(观点正确)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深刻的思想立意为“质”,精彩的表达效果则为“文”(关系阐释对应恰当)
。著作《红楼梦》以女子们曲折的命运表现世事无常,繁华转头空的
深刻内涵
,
跌宕的情节,细腻的文笔也为思想添彩(举例分析具体恰当)
,“文质彬彬”才能抓住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①认识
:
应该将内在本质、精神思想,内容与文采、文饰相互结合
,使二者保护平衡(均衡),
均不可缺失,是儒家中庸、平衡思想的体现
;②如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作品创作,若
辞藻过于浮华而无内在思想、内容体现,就会显得空洞;若语言过于平白,虽讲了内容却缺乏艺术感染力
;③王勃《
滕王阁序》既以精美语言体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远大志向,可谓文质彬彬。
儒家认为质与文二者紧密相连,
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
/
从艺术上说,一个伟大的作品,
既要有外在的艺术美感,也要有内在的精神内涵。
/
像贝多芬的
《
欢乐颂
》
,既有音乐上的震撼与美妙,也有祝愿天下
,
歌颂与期望人间美好的精神,因而流传于世,反观如今一些只追求旋律与刺激的音乐,只重文而不重质,称不上伟大。
4
分
儒家认为质及质朴,文即文采。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只有文质兼备,二者对立统一,才能称得上真君子。从文学上而言,如果一篇文章有好的文采,优美华丽的词藻而无思想实质,抑或只有思想而艰涩难懂,都不是好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中既有优美的诗词,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才使其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举例分析欠充分)
4
分
文采和实质
要平衡协调,兼而有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文学领域,这点尤为重要。若只重文采,文章就会轻浮,只重实质文章又会枯燥无味。为文因心中有了想表达的思想,再辅以文采。例如《庄子》一书中
每篇都先有中心思想
,如《庖丁解牛》
中
游刃有余的观念?
,再以寓言的外在形式阐述表现,可谓文质协调平衡。
(对《庖丁解牛》内容分析有
略
偏差)
4
分
儒家认为文与质互为表里,质多于文会变得粗野,文多于质会变得浮华。质于文要相适宜,相辅相成,谁都不过多才是君子。
/
在文学领域,质
和
文,内容与表达应相辅相成,如果仅
一味
倾泻情感,堆砌内容,那么文章将丧失美感。若一味追求华丽表达,堆砌辞藻,那文章将流失真情,没有质感,空虚。故质文结合,才能是内容真挚有味,表达贴实自然,使文章出彩!(
惜乎!缺实例
)
3
分
儒家认为
文为文章内容与形式?
,质为质朴。文强调外在,而质强调内在。儒家强调
文质缺一不可
。在文学领域《边城》便体现出文质彬彬。《边城》的语言优美,描绘的
场面淳朴,极富文采
。同时作者想在其中表达
对真善美世界的追求,也为作品增添光彩
,可谓文质彬彬,缺一不可。
(
文质关系论述不充分,
《边城》中的文与质具体对应什么,没分析清楚)
质和文要
配比得当
,就像文学一样,
太过质朴未免难登大雅之堂
,无法吸引读者的兴趣;过于华丽辞藻修饰,文风又未免太过浮华,
令读者难以下咽
。文质相当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边城》运用
朴实的语言
描述了茶峒的日常生活,也
不惜笔墨
描写
秀丽的茶洞山水
,美与质朴的完美结合,这才成为每个人心底的那片净土。(
举例分析对《边城》的质的理解有偏差)
3
分
3
分
文是外在表现,质是内在心理,两者必须相得益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同意。比如文学,如果只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文心及主旨,就会让人感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相反的,也只有让人读不下去。只有这两者全具备,才能
是
一部好书,
如《红楼梦》。(
没有结合实例分析
)
质为内在的朴素品质,文为外的礼仪修饰,二者应同时具备并相互适宜,不可缺少其一。比如文学领域,作品既要有思想内核和成熟的价值观,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没了前者,文章空有一副好皮囊,少了后者,文章难免语言拙劣,不具有欣赏性。
(缺少实例分析)
3
分
2
分
“文”指文采,文学素养;“质”指道德品质。
在文学中,文和质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
二者缺一不可
。在文学创作中既需要
良好的道德品质
()
,也需要文采来衬托作品。
(分析够不恰当,没有实例)
2
分
儒家认为“质”和“文”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
“质”指内心品质的高尚,“文”即外在行为的优雅,二者共同作用,相互适中才称得上君子。
/
在文学领域,韩非子的作品过于注重辞藻的华丽,老子的作品却更注重内容的本真,但是
二者都缺少“质”与“文”相得益彰
,
过于偏重了其中某一方面,均缺少一种文质相辅相成的认识。
而文与质在文学领域中便是要内容的本真与辞藻修饰共进,才称为好作品。
(
可惜,对所
举例
子的
分析不恰当)
2
大家认为,如果太“质”没有“文”,那就会
像个农夫
,如果太“文”而不“质”,
就会像个史官
,真正的君子,应该二者兼具,均衡发展。
/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学
课本
,不参加
实践活动
,就会像个书呆子。而只实践,却不学课本理论则会像个熊孩子,应
均衡发展
?
。
(
解说文质不恰当,实践和课本不是文质关系)
“质”与“文”缺一不可,“质”多则莽撞,“文”多则轻浮。“文”就像皮毛上的花纹,对“质”起修饰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在艺术领域中,一首歌如果
歌词过于直白
,
“质”胜“文”
,
音律
过于简单,则美感全无,
而过长或过于隐晦,则有显做作、不真诚
,所以“文”与“质”两者应达到平衡,才为君子,才更有美感。
(
歌词直白不一定是质胜文,
音律
?
过长或过于隐晦对应文质的哪一方没讲清楚)
1~2
分
古代诗歌阅读讲评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
【
1
】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
无赖
。拚
【
2
】
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
【
3
】
、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
【
4
】
,霜凋玉井
【
5
】
,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
1
】王夫之:明末清初人,
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
。【
2
】拚:同“拼”。【
3
】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
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
。【
4
】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
】玉井:井的美称。
译文:平静的湖面波光渺渺,无边无际,旧时青青的荷叶已经凋谢,难以再
见
。荻花在空中飞舞,红色的水蓼花有种炫目的美丽,秋天的景致有别样的可爱。一颗颗莲子就像清泠泠的珠佩,强忍着愁情,把清香密密地裹藏。又像江上神女的盈盈泪滴,是怕谁厮恼,把自己深藏在幽幽的莲房之中
。
谁会用十斛明珠去买莲子?空望着这无边无垠的碧海,仿佛海上无处不悬挂着愁情。昆明池的露水寒冷,也没有人
乘着
兰舟来采摘了
。独自怀抱着冰清玉洁的魂魄,即使海枯石烂,也还是千年不坏。不要抛掷自己的一点孤忠之心,要苦苦挽留住,秋天的最后一点颜色。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
万物凋残、萧瑟凄清
的景象。
B
.“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
.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
.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3
.“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
化无形为有形
,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
3
分)
A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B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杜甫《月三首》)
C
.画栏桂树
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D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温庭筠《咸阳值雨》)
14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
,后人评价
王夫之这首词“神契
《
离骚
》”
,请
结合本词和下面
《
离骚
》
的相关诗句
,
谈谈
你对
这一评价
的
理解
。(
6
分)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已经有了很多内在的好品质啊,又加上很多出众的才能。我身上披带着从幽僻处采摘的江离和芷两种香草啊,又把秋天开花的兰草连缀起来作为装饰物。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审清题目 答题思路
14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
,后人评价
王夫之这首词“神契
《
离骚
》”
,请
结合本词和下面
《
离骚
》
的相关诗句
,
谈谈
你对
这一评价
的
理解
。(
6
分)
神契
——
相似
——
托
物
言
志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
忠贞
——
结合诗句分析
王夫之的词借写莲子寄托
忠贞
——
结合诗句分析
14.
(
6
分)答案要点:
①王词
托物言志
,状写莲子寄托忠贞,在这一点上与
《
离骚
》
的
创作手法与情感
相同。(
0.5+0.5
)
②
《
离骚
》
诗中,作者写
用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打扮自己
,表现诗人的美好外形与内质,突出其高尚忠贞的
爱国情怀
。(
0.5+0.5
)
③王词
描绘
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
赞美
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
借
莲子相关的
典故
,表现作者
亡国的悲苦、不改初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
。
(
2+2
)有所调整
【
评分标准
】
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第③点,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细则
6
解释
1
手法相似
0.5
托物言志
(意思对即可)
情感相似
0.5
忠贞
(爱国)
离骚
1
手法
0.5
借写用花草打扮自己
情感
0.5
忠贞爱国,志向高洁
王词
4
手法
2
借写莲子的外形特点、典故等
情感
2
表达自己为国忧思、不改初衷的忠贞之情
阅卷心得
读诗凭印象出发,不好好读诗
读题不全面,应题意识差
组织答案缺乏逻辑
认真读诗句,整体理解
花时间做审题训练,明确答题要点
有相应的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案示例:
6
分
屈原的
《
离骚
》
状写香草寄托忠贞,本词中作者以莲子寄托自己对明的忠贞不渝,与离骚
手法
和
表达感情
都极为相似,十分契合(
1
分)。离骚中第一句屈原自比美人,又将秋兰佩挂在身上,第二句中
屈原要以芰荷芙蓉作为衣裳集合
,借香草的高洁
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贞不屈和自己的高洁情操
。
(1
分)本词中写莲子
如泠泠珠佩,晶莹美丽
,
象征着词人的高洁情操
。(
2
分)
又有如冰一般高洁的灵魂,千年不坏,保留了一点高洁孤高内心,实则是以莲子比表达对前明的忠贞,自己誓是不为清做官的高洁情操,千年不改
。(
2
分)与离骚表达情感契合。
5
分
《
离骚
》
中,纫秋兰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作者
借香花香草
表现
自己的高洁和对君主国家的忠贞(
1
分)
。王诗中拚不含愁一句写了
莲子的晶莹
,体现作者
高洁的品质
。借江妃典故表达自己对国事的关心和对
不被国家重用
的悲痛。
自抱冰魄,海枯石烂,千年不坏
,体现作者
在亡国后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贞(
4
分)
。二人在诗中表现
感情相似
,可谓神契(未提及手法相似)。(
5
分)
4
分
王夫之这首词与屈原的离骚均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手法,
借植物写自己的忠贞
。(
1
分)如屈原
《
离骚
》
中
借各种花
来表达
自己高洁的内在美,忠贞的品质
,如佩秋兰以荷为衣,以芙蓉为裳,认为花的香气芬芳,又如自己的高洁品质。(
1
分)王夫之这首词中
莲子的纯洁有幽香的香气形象
,比喻自己表达了
自己虽反清复明失败,朝代更替仍不失内心对美好的坚守
,隐居来寻求不与世俗相连(
2
分)。
首先王夫之
状写莲子
,屈原
状写香草
,都来
寄托对国家的忠诚与自己的贞烈
。(
1
分)王词中的
韫香密果,泠泠珠佩与材料中的芷、秋兰、芙蓉
,这些词都是在
借植物的高洁来表现作者的高洁品格
(
2
分
)
。
3
分
2
分
我认为它确实神契离骚,首先他们都是
借物抒发忠贞之情
,一个借莲子,一个借香草(
1
分),其次,莲子与香草相似,有共同特点。一个是千年不坏,一个是苟余情,都有
不离不弃
的特点。作者都十分爱国,写诗词来抒发自己忠贞爱国,并且
矢志不渝
的情感。纵使千年后,我也爱着你
。(
1
分)
1
分
王诗莲子表达了一种海枯石烂的感情,屈原的诗
借香草
寄托了
忠贞不渝
之情
。
0
分
两首词都是借物抒情,表达出自己的悲惨命运,一二句用到对偶的手法与王夫之词的第三至第八句手法相同,所以两首词神契。
第
16
题
——《
红楼梦
》
16
.《红楼梦》第
22
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
谜面
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
朝朝还暮暮
,
煎心
日日复年年
。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
任变迁
。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
谜语
都
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
。“更香”
这个谜语
在
小说中是谁出的
,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
谈谈
你的看法
,
并
结合具体情节
简要分析。
附: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
谜底
:
更香
(
出自
《
红楼梦
》
第二十二回
)
解释见后
“朝罢”句,从杜甫
《
和贾至早朝至大明宫
》
中“朝罢香烟携满袖”句化出,暗喻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之意。
“琴边”句,意谓更香与弹琴时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之香均无关,意寓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是没有缘分的。
“晓筹”:代指早晨的时刻。“筹”:这里指古代计时用的竹筹或铜筹。
“鸡人”: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雄鸡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
“五夜”:即五更。“焦首”二句:以香从头上点燃和由外向内燃烧的情状,喻人苦恼忧煎的生活。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更香:古时为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称更香。
答案:
16.
(
5
分)略
【
评分标准
】
分析诗句,点明制谜人的性格、命运特点,
2
分;结合原著具体情节分析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的逻辑:
结论
谜语中的证据:性格、命运
原著中的证据:性格、命运
评分标准
5
分
命运
2
分
命运
联系诗句分析
性格特点
3
分
性格特点
联系诗句分析
联系书中情节分析
言之成理
5
分
制谜人是林黛玉
。诗句中写
更香焦首,从日出到日落,心里的煎熬却年复一年
,暗示了其
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悲惨命运
。(
2
分)最后一句
写不管外界的风雨如何变化,“任”字表现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点
。
例如
贾宝玉把北静王爷送的手串转送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把手串扔在一边。(
3
分)
4
分
我认为这个谜语是林黛玉出的,林黛玉
寄人篱下的身世以及敏感多愁最终泪尽离世的命运
与诗中
“焦首”“煎心”相映衬,朝朝还暮暮,日日复年年也体现了她愁绪满怀的特点
。(
2
分)同时林黛玉也有着
超然脱俗、不与世俗同流
的性格特点,
如
她从不劝说宝玉读世俗经济 。
(
2
分)
3
分
我认为这个谜语是薛宝钗出的,因为这首诗中“
风雨阴晴任变迁
”表达了出题人
淡然
的性格,与黛玉之性明显不符,更接近宝钗的性格(
1
分)。而诗中写到“
煎心日日复年年”,心里始终不得安宁
,暗示了
宝钗始终无法获得宝玉的芳心,终将孤独一生的命运
。(
2
分)
2
分
我认为这个谜语是薛宝钗出的,
诗的前两句(未具体解释,失于笼统)
暗示
她与宝玉成亲,宝玉却选择出家从而使她守寡
的命运。(
1
分)而最后一句正是对她性格“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写照。薛宝钗有
随分从时
的性格,总是关注着周围环境与人们,经历过许多坎坷、贾府的衰落,这些事
导致了
她任风雨怎样阴晴变化仍不为所动的“无情”(不准确),造就其
理性现实
的性格。 (
1
分)
2
分
我认为这个谜语是薛宝钗出的,
暗示了薛宝钗与宝玉结婚后,悲惨遭到宝玉抛弃的命运
。 独守闺房,希望宝玉回来。
与更香中计时等待的寓意相同
。
如书中
宝钗对宝玉一直有情谊,而宝玉却对黛玉专情,因此宝钗十分焦急。(只从命运角度分析)
1
分
我认为这个谜语是林黛玉出的。林黛玉从小寄人篱下,且身患重疾,而“更香”又是一种计时的香,暗示着林黛玉英年早逝。时间如生命般宝贵,如“光阴荏苒须当惜”。其性格也是娇柔,处心忧虑,时常有感而落泪。煎心日日复年年。(
1
分 )
古诗默写
15.
(
8
分)参考答案:
①香远
益清
②亭亭
净
植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
泉涓涓而始流
⑤羽扇
纶
巾 ⑥
樯橹
灰飞烟灭
示例:⑦芳草无情 ⑧更在斜阳外
【
评分标准
】8
分,每句
1
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①香远
益清
②亭亭
净植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
泉涓涓而始流
⑤羽扇
纶
巾 ⑥
樯橹
灰飞烟灭
⑦
芳草
无情 ⑧更在斜阳外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
鹦鹉洲
远芳
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映阶
碧草
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又送王孙去
萋萋
满别情
一川
烟草
满城风絮
(
+
梅子黄时雨)
离恨恰如
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萋萋芳草
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吴宫
花草
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沅有
芷
兮澧有
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
15.
共
8
分,每句
1
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最后
7
、
8
处的评定标准是有芳草、愁情、古诗
。
文学作品阅读讲评
依赖一条邮路
陈忠实
文章题目:
《
依赖一条邮路
》
&
《
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
》
文题关系:
侧重在“路”
侧重在 “点”“人”
包含了“邮递员”
集中于“代办员”
题目
落脚:
“
邮路
”
之于自己的意义
反映“代办员”“代办点”
……
写作时间地点
:
2
011
年
11
月
2
日写于二府庄
主要居住地:
1942
年
——1978
年:
62
年高中毕业,回乡任民办教师、乡区干部
1978
年
——1982
年
:
城里:西安郊区文化馆
——
陕西作协专业创作组
1982
年
——1993
年:回东郊灞桥区白鹿原下西蒋村,创作出
《
白鹿原
》
1993
年
——2001
年:居住陕西作协分配的房子
2001
年
——2003
年:回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祖屋创作(心身寂寞,波澜翻滚)
2003
年
——2016
年:居住二府庄(西北石油大学为他建工作室)
依赖一条邮路
①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
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
,以求得一个
耳目清静
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
20
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
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
50
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得知这里的
邮递员
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
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
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
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
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
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
,先
写了一篇报告文学
发表在《西安晚报》,
后又演绎成
8
万字的中篇小说
《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为创造回到“清净”老家,借助“邮路”读到报纸,关注生活,获取外界信息。
③
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
4
公里远的邮政
代办点
。
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
代办员
。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
孔
的
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
,等着我先开口。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他砸上有“挂号”字样的邮戳,仍
然
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
,我也不多嘴,点点头便告辞了。
“
我”经由邮路上“代办点”的“代办员”寄出作品。
④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张面孔,以及那脸上的表情。那张面孔,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
平和的神色
;鼻梁不高不细,端正而庄重。他
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也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至废话了
。有一次交办完邮件离开窗口时突然想到,他是只和我短言少语呢,还是对所有人都如此这般?我便侧立在一旁观望。见一位穿戴整齐的军校女学员走到窗口,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送进窗口,然后看见他从窗口接过去,
认真
地检查,称重,算资,整个过程只听见一两句关于邮资的简短对话。一位同样年轻的男军人走到窗口,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如出一辙。接着看到一位穿戴不凡的中年女人,从衣着打扮和太过自信的走路姿
势,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傲慢的人。她走到窗口,却不邮寄任何东西,只听她嗓门很响亮地向窗口内询问,却听不到窗口里他的声音。约略可以听得出来,她给远方老家的邮件,怎么还没收到?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到?不会丢吧?从她离开窗口时的表情判断,她自己得到
肯定的、可以放心的答复
了,咣当响着的皮鞋敲击水泥路面的声音也是欢愉的。原来这人就是
不爱说话
。
“我”对
“
短言少语
”
的代办员感兴趣,观察他为别人办理业务。
⑤记得有一次例外,在我往信封上抹糨糊的时候,他却主动开口了:“你前日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颇为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昨日回局里参加学习,我听大家说的。”他没说邮局里的人如何说我这篇小说。
偶然的“例外”交谈让“我”认识到代办员
“
情浓”的一面。
⑥在我蜗居乡下祖屋写作的
10
年里,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写成,我便骑上自行车,骑过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在送到代办点的这
4
公里路途中,充满着一种踊跃着的心情,砂石公路上坑坑洼洼致成的连续性颠簸,不仅破坏不了我的好心情,反倒激发着踊跃的连续性。乃至赶到熟悉的窗口前,和那张熟悉的脸孔面对面时,领会到那眼神里又现出“你又来了”的意象,我也不说一句客套话,只把邮件送进窗口……我已记不清
10
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这位代办员便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
“我”和代办员“熟悉”起来,他成为我和外界沟通的最可靠桥梁。
⑦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屋院,一个人住了两年,
这是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最踏实也最美好的感觉
。写作的欲望潮起时,便在那间小书屋里铺开稿纸。每有文章写成,
依旧
踏上轻便自如的自行车和大半生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家乡路,赶到
4
公里外的代办点,
依旧
是那间门口墙上挂着绿色邮箱的平房,
依旧
是开着下层窗户的窗口,
依旧
坐着那位微黄偏白面孔的代办员,变化的仅仅是他的头顶出现了白发。他在看见我的一瞬,眉眼里现出一缕不易觉察的诧异神色,问:“你不是进城了吗?”我答:“我又回来了。”之后再无话。我交寄了信件,点点头便告辞了。我至今不会使用轻便快捷的电子文稿的传递方法,
还依赖于原始的邮寄手写稿件的途径
。
重回熟悉的老家与传统的生活,感到踏实美好。
⑧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我骑上自行车赶到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依旧是谦谦地微笑着,语气平静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
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
。他告诉我,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的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我自然应诺,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
这应该是我最用心最认真的签名之一
。他连着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
不敢
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
不忍
松开。
代办员将退休,“我”眷念不舍。
依赖一条邮路
依
赖
现实依赖
一条邮路让我得以读到报纸,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
一条邮路让我能够寄出作品,实现和外面世界沟通
情感依赖
一条邮路让我认识了解代办员,对他充满信任感激
一条邮路让我重温了传统的生活,倍感珍惜和留恋
进
出
人
古
17
.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
揪心
的问题
揪心:焦虑,令人悲痛
B
.显示出“你来了”的
意象
意象:表情达意的神态
C
.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
如出一辙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
.顿生
眷眷之情
了
眷眷之情:难舍、留恋的情感
①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
20
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
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
,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
揪心
的问题。
挂心,担心,
放不下心
17
.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
揪心
的问题
揪心:焦虑,
令人悲痛
B
.显示出“你来了”的
意象
意象:表情达意的神态
C
.和那位女军人的过程
如出一辙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D
.顿生
眷眷之情
了
眷眷之情:难舍、留恋的情感
18
.下列对文章的
理解和赏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获得新闻素材后
“追”
到户县采访,得以
写出成功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关注。
B
.第⑥段写公路上
“连续性的颠簸”
不断激发着作者内心的踊
跃之情,这突显其去邮寄新作品时内心激动不已。
C
.第⑦段连用四个
“依旧”
,层层铺写,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生
活的熟悉亲切之感,和回归乡村后的踏实欣喜之情。
D
.第⑧段写作者
“不敢”
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平和谦逊;写
握手时
“不忍”
松开,表现了对代办员的感激与不舍。
⑧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我骑上自行车赶到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完要邮寄的稿件,窗口里的他让我等一下,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
依旧是谦谦地
微笑着,
语气平静
地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心头微微一震,顿生眷眷之情了。他告诉我,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的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我自然应诺,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了我的名字。这应该是我
最用心最认真
的签名之一。他连着说了两句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
不敢
接受他的感谢。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准备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
不忍
松开。
谦逊、感激
感激、不舍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②段作者写自己获得新闻素材后“追”到户县采访,得以
写出成功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关注。
B
.第⑥段写公路上“连续性的颠簸”不断激发着作者内心的踊
跃之情,这突显其去邮寄新作品时内心激动不已。
C
.第⑦段连用四个“依旧”,层层铺写,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生
活的熟悉亲切之感,和回归乡村后的踏实欣喜之情。
D
.第⑧段写作者“不敢”接受感谢,表现了他的
平和
谦逊;写
握手时“不忍”松开,表现了对代办员的感激与不舍。
19
.文章题目“依赖一条邮路”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
4
分)
思路分析
:
1.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
依赖
一条邮路
”
,两个要素要兼顾;
2.
“
含义
”是问“意思什么”,考点是理解;
3.
“
哪些
”包含多点,既要考虑同层面的不同点,也要考虑由表到里的不同层面;
4.
注意这句话位置
——
题目
(概括内容,体现主旨)。要依据文章脉络,逐层落实依赖对象,即“一条邮路”的所指、包含的东西、代表的事物,然后对应解读“依赖”的意思。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
4
分)
答案要点:
①
作者回到乡村生活,通过邮递订阅报纸,关注时代变化,获取写作素材。
②作者通过邮政代办点,邮寄稿件、信件,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
③
在邮寄的过程中,作者认识、了解了代办员,对他充满信任、感激之情。
④
作者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
4
分)
评分细则
:
①
作者回到乡村生活,通过邮递订阅报纸,关注时代变化,获取写作素材。
答出
(通过邮递
)
订阅报纸
/
每天读到看到报纸;
关注
/
获知
/
了解外界
时代变化,获取写作素材
2
点中
1
点即可得分。
②作者通过邮政代办点,邮寄稿件、信件,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
答出(
通过邮政代办点
)
邮寄稿件
/
信件
/
作品;
与外部世界实现沟通
2
点中
1
点即可得分。也可答
”(
邮路
/
代办员
)
成为我实现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的桥梁
”
或一条邮路保障了“我”与外界的沟通。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
4
分)
评分细则
:
③
在邮寄的过程中,作者认识、了解了代办员,对他充满信任、感激之情。
可答对代办员信赖
/
信任
/
感激
/
不舍
/
留恋
/
眷念,对代办员可靠敬业的认可等,也可答熟悉的人和地方
/
代办员令“我”感到踏实美好
/
亲切
/
心安。
④
作者对自己曾经的生活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惜和留恋。
答出
对象
“自己曾经的生活”
/
“传统生活方式
”/”
原始邮寄手稿的方式途径
”
和
情感
“珍惜
”/
“留恋”
/
“不舍
”/
“眷念”等,传统的生活写作方式令“我”感到踏实美好
/
亲切
/
心安。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4
分)
答案示例
1
:
①
作者回乡下老家潜心读书创作,因地理环境限制,依赖一位邮递员送报纸来
知晓外界变化
(
1
分);
②
当有作品完成,作者骑车去邮政代办点寄挂号信,依赖
寄信将作品传给外界
(
1
分);
③
祖居写作十年中,代办点的代办员成为作者实现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可靠桥梁,作者
于他产生信任留恋之情
(
1
分);
④
作者不用电子文稿,仍依赖
原始
邮寄手稿的
方式途径
(
1
分)。
【4
分
】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4
分)
答案
示例
2
:
依赖一条邮路,表层指订报纸所走邮路,是
获得外界消息
之路(
1
分);也指邮寄作品的邮路,是
与外界沟通
之路(
1
分);深层含义指熟悉往返的家乡路,承载对家乡,对质朴平静环境的眷恋与热爱,对传统写作通讯方式的熟悉与坚持,依赖此路得以在这样的乡村与世界沟通,
坚持传统旧式的平和生活
(
1
分)。
【3
分,缺少关于
”
代办员
“
的一层
】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4
分)
答案
示例
3
:
作者无论是
送信还是投递小说
,都需依赖那条邮路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作者与代办员相识,也依赖邮路的支持,同时,邮路也成为了那位代办员的象征,是作者和外部世界沟通的最可靠桥梁
(
1
分),而依赖二字一则写出了代办员的踏实可靠,又体现了
作者对其深厚的信任与眷恋
(
1
分)。
【2
分
】
19
.文章
题目
“
依赖
一条邮路
”有
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加以解释。(
4
分)
答案
示例
4
:
要依靠一条邮路与外界沟通,祖居老家地理位置偏,不能直送报纸,为读每天报纸将其寄到亲戚家,通过报纸去采访,写出最得意的小说。投寄稿件,
小说文稿要依靠邮局寄出
,且往邮局过程中在坑洼邮路上充满着喜悦之情。
【
1
分
】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所谓散文,即不是直接写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
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
。”
——
《汪曾祺说·我的世界》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思路分析
:
题面表述有三个层次,对应三个要求
:
有人说,
作品的风格
就是
作品中人物的性格
,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需要联系具体内容体认验证)
需要结合具体表现概括代办员的性格
需要转化为“
作品的风格”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二者关系的明确表述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要点:
1.
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形象,平和沉稳、谦逊有礼;待人平等;认真敬业、情感真挚。他不爱说话,但办事牢靠,经他寄出的信件从未丢失过(
3
分);
2.
本文叙事近乎直叙,用语平常,没有过多雕饰,情感深厚真挚,与“代办员”的性格协调一致(
1
分);
3.
由此可见,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要和谐统一,作品风格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也促进文章风格的形成。(
2
分)
【
评分标准
】
意思对即可。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评分细则
:
1
.
作品中“代办员”这个人物形象,平和沉稳、谦逊有礼;待人平等;认真敬业、情感真挚。他不爱说话,但办事牢靠,经他寄出的信件从未丢失过(
3
分)
概括性格特点
2
分,需要答出性格的两面
/
辩证性,平和
/
沉稳
/
谦逊有礼;待人平等;认真
/
敬业
/
情感真挚。(不爱说话
/
不善言辞是性格,话少是表现)三点中需答出两点
;
结合具体表现
1
分,表现须能与性格特点对应上,扣住一方面即可。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评分细则
:
2.
本文叙事近乎直叙,用语平常,没有过多雕饰,情感深厚真挚,与“代办员”的性格协调一致(
1
分)
需要依据本文叙事或语言特点对“朴实醇厚”或“语淡情浓
”
做出具体解释,只解释出“朴实”或“语淡
”
也可得分。
3.
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要和谐统一,作品风格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也促进文章风格的形成(
2
分)
答出二者和谐
/
统一
/
一致
/
契合
/
相辅相成等即可得
2
分;相近
/
相似
/
“
作品风格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也促进文章风格的形成”得
1
分;正如不得分。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
示例
:
文章
少辞藻堆砌
,
语言平实
,用
平易近人的叙事风格
展开叙事,
描写简单却力透纸背
,立体而生动地呈现出代办员形象
,
总体风格朴实(
1
分)。代办员工作中的
坚守岗位,认真负责
,
值得信赖,生活中平静少话,简单做人
,这个形象也是朴素的(
3
分)。所以朴实的文章风格与朴素的人物形象
相辅相成
,营造深化了人性中至善至美的简单升华了乡土与生活中永恒相似的点滴美好(
2
分)。
【6
分
】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
示例
:
作者由于塑造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所以写作风格便会与人物性格
相契合
,以此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2
分)。本文中代办员
工作踏实,不善言辞,但为人淳朴,十年间经他寄从未丢失,办事时不爱说话,但使人放心
(
3
分)。本文语言质朴醇厚,却情意满满,作者
不事雕琢
,
没有过多修辞,用语平常,如“乡党”
“
揪心
”
等词,均为日常用语
,但却表现出了作者与代办员之间的情谊,作者的感激与不舍。语淡情浓,作品风格正与人物性格相同(
1
分)。
【6
分
】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
示例
:
代办员是一个
沉默寡言
的人,
待人平和
,
不说一句多余客套话,做事认真细致,工作十年间,经他手邮寄的稿件从没有丢过
,他也崇尚知识文化
(
3
分)。这篇作品朴实醇厚,语淡情浓正与作品中这位办事员语淡情浓,表达少但真情藏于心底
相符合
,与其朴实淳厚的性格
相合
。因此,作品的风格与作品中人物性格
相一致
(
2
分),才能更好展现人物性格,使人物更深刻。
【5
分
】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
示例
:
代办员正如这篇文章朴实醇厚,语淡情浓。他
不爱攀谈
,
专注于工作
,总是
平和庄重
,
多余客套的话也不说
,显其“语淡”,但他
能妥善地处理人们的邮件
,沟通乡村与外界。
客户若有问题,更给出
“
肯定的放心的”答复
,显其朴实忠厚,对乡村,对工作有深深的情感(
3
分)。本篇散文,正如代办员,平铺直叙,
不用华美的辞藻
(
1
分),却以“坑坑洼洼的砂石公路”,可亲可敬的代办员勾勒出中国乡土社会变与不变的踏实美好,作者对中国农村农民的深切关注,对中国人民的深情,通过质朴的散文,通过对质朴代办员的描写,体现得淋漓尽致。
【4
分
】
20
.这篇散文
朴实醇厚,语淡情浓
。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
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
,谈谈你
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
6
分)
答案
示例
:
代办员
不爱说话
,但他的话可以
给人很大的力量
,
从他给中年女人的答复
可以看出
(
2
分,侧重表现,性格特点不够具体准确)
。本文的文风也是
近乎直叙,极少用修辞手法,但是却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使人受到感动
(
1
分)。代办员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干了数十年,直至退休,可以看出他的踏实朴实,却又饱含醇厚的人性,正如本文的风格,朴实而醇厚,在平淡中见真情。
【
3
分
】
19
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
1.
少数学生对“含义”概念不清,答作用;
2.
审题只抓一半信息,只回答“一条邮路”含义;
3.
思考浅显,只能答出字面具体含义,不善挖掘抽象意义。
20
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
1.
对题目所给的文章风格,缺乏体认、验证的意识;
2
.
不紧扣人物“性格”进行概括,只叙述具体表现;
3
.
看不清问题,没有对“这一说法”的解读。
一二模之间的教学建议
通过
充分梳理旧题
,
少量练习新题
达成下列目标:
1.
强化题目意识,加强
对题目的理解和赏析
;
2.
强化审题意识,抓住
命题关键词
,看准问题;
3.
强化对散文“
卒章显志
”的印象,挖掘概括文本深层意蕴;
4
.
强化规范表述意识,用
准确的信息、语言
回答问题。
语言基础运用讲评
21
.语言基础运用(
5
分)
很多人认为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的痕迹,所以在吃葡萄前,
①
。当然,也有很多人坚信这些白霜不过是些葡萄糖。其实,这种白霜既不是农药,也不是葡萄糖,而是葡萄表皮上的蜡质。
②
,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抵御病菌的侵染,是葡萄自己生产的
“
安全农药
”
。
它的成分主要是一种叫齐墩果酸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占到白霜
总重的
60%―70%
。除此之外,
白霜中还含有一些醇类、酯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溶于水
。不过,
这些白霜洗不掉
也没有关系。因为,
③
,甚至还对保护肝脏和抗病毒有帮助。
(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这些物质”指代对象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一些醇类、酯类物质
B
.蜡质和齐墩果酸
C
.齐墩果酸和一些醇类、酯类物质
D
.白霜和一些醇类、酯类物质
21
.语言基础运用(
5
分)
很多人认为
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的痕迹,所以在吃葡萄前,
①
。当然,也有很多人坚信这些白霜不过是些葡萄糖。其实,这种白霜既不是农药,也不是葡萄糖,而是葡萄
表皮上的蜡质
。
②
,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抵御病菌的侵染,
是葡萄自己生产的
“
安全农药
”
。它的成分主要是一种叫齐墩果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
占到白霜
总重的
60%―70%
。除此之外,白霜中还含有一些醇类、酯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溶于水。不过,这些白霜洗不掉也
没有关系。
因为,
③
,
甚至还对保护肝脏和抗病毒有帮助。
(
2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要求:填写内容需兼顾表达正确(没有语病)、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和逻辑严密
①总是想努力把这层白霜洗掉(要点:
去除
掉
【
基于上文的事实推断
】
)
(简洁流畅:
总想
【
基于上文的内容推断,兼顾语言习惯,使上下文连贯顺畅
】
把它
【
语法结构:“很多人”是施动者,这里最好使用“把字句”
】
)
②表皮上的这层蜡质(要点:这层蜡质
/
这层白霜
【
连贯:承续前述主体;语法:名词性,与后文
”
是葡萄自己生产的
’
安全农药
’”
搭配
】
)
③它(们)不仅不会危害健康(要点:它对身体没有危害
【
基于上下文的事实推断
】
)
①
总是想努力把这层白霜洗掉
(要点:
去除
掉
【
基于上文的事实推断
】
)
可替换答案:
总是将白霜洗净
会仔细用水进行清洗
要认真清洗掉白霜,以免中毒
他们(这些人)
总会把白霜洗掉
会想办法洗掉白霜或剥皮
都要去除葡萄皮再吃
典型问题:
1.
成分赘余
:
人们
会对葡萄进行必要的清洗
教学建议:
不过,这些白霜洗不掉也没有关系。
去除葡萄皮?
洗掉
白霜?
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并考虑上下文的呼应
②
表皮上的这层蜡质(要点:这层蜡质
/
这层白霜
【
连贯:承续前述主体;语法:名词性,与后文
”
是葡萄自己生产的
’
安全农药
’”
搭配
】
)
可替换答案:
这些蜡质是葡萄天然生成的
这些白霜覆盖在葡萄皮上
这些蜡质有很大作用
典型问题:
1.
与后文搭配不当:葡萄表皮产生蜡质
2.
与后文重复:葡萄自己生产的这种蜡质
3.
与后文句意杂糅:
这些蜡质存在的原因
表皮上这层蜡质的作用
/
功能
葡萄表面之所以有这层蜡质
4.
没有照应前后标点符号:
是葡萄自己分泌出的有利生长物质
那这种蜡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③它(们)不仅不会危害健康
(要点:它对身体没有危害
【
基于上下文的事实推断
】
)
可替换答案:
它们对人体无害
这些物质不仅对身体没有毒害
这种白霜不仅天然无害
食用这些蜡质对身体没有危害
典型问题:
1.
无主语:不仅对身体没有坏处
2.
没有与后面“对人的影响”衔接:这蜡质是葡萄分泌的保护性物质
它们不仅保护葡萄的安全
3.
内容上与后半句不构成递进关系:白霜能够被人体吸收
/
白霜不仅使口感更好
4.
偷换叙事主体:人们可以很好地吸收这些物质
5.
关联词语错误:如果全吃掉也不会对人体有害
说明:重要表意位置出现错别字会扣
1
分
比如:
他们
不仅对人体没有害处
/
包
去果皮
教学建议:
“语言基础运用”的考题可以出得很灵活,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情境中正确、流畅地使用语言。所以,
1.
我们在备考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需要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由第二小题第二空的高错误率可判断,一部分学生阅读文本时缺少前瞻后顾的好习惯,这一点需要加强培养。
微写作讲评
评分标准:
一类卷(
8
—
10
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
5
—
7
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1
—
4
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① 悲剧美是指在文学艺术中将美好的事物毁灭,通过对立和冲突,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150
字左右。
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冲突中,让人认识到善与美好的宝贵,感受到美的意义,进而去追求美。
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净化人们的心灵。
《
红岩
》《
呐喊
》
:英雄悲剧。英雄的理想与信仰被摧毁,得不到实现;肉体被摧毁,得不到伸张。
让人感受到理想信仰的可贵和伟大。
《
边城
》《
平凡的世界
》《
巴黎圣母院
》
:凡人的悲剧。生活当中的种种阻遏,产生一个个困境,
让人感受到生命中真善美的可贵。
① 悲剧美是指在文学艺术中将美好的事物毁灭,通过对立和冲突,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
150
字左右。
对立
冲突
动人心魄
撼人心灵
某一
(美好的)
人物
被毁灭
论据证明观点
写作要点:
①
人物美在哪里。
②
哪些冲突或对立毁灭了美。
③
美被毁灭后产生的影响。
要点
分值
备注
①
人物美在哪里
3
各要点之间允许(鼓励)作详略处理
②
哪些冲突或对立毁灭了美
3
③
美被毁灭后产生的影响
3
④
语言
1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放弃了与田润叶的爱情,用自己双手撑起自己的大家庭,过着艰苦的日子。虽然他和润叶美好的爱情破灭了,但他用自己的力量撑起家庭,让生产队越来越好,形成了“悲剧美”。在他的付出下,最后也寻得了一位勤劳能干、能吃苦耐劳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所以悲剧美不悲剧,反而是一种美。
【
1
分】
没有写出“美好的事物毁灭”。名著情节得
1
分。
《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厌倦了农村的日子。在内心催促下,他来到了城市以探寻新世界。在工地上的他受苦受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的背影上有着一道道伤口。到了傍晚,他不愿与别的工人睡觉,因为他的
心
不在工地上,而是在书本中。在四面透风的未完成的楼宇中,一盏微弱的烛光在亮着,伴随着他的主人遗忘伤痛,遨游在现实之外。
【
1-2
分】
没写出“美好的事物毁灭”。名著情节得
1-2
分。
《红岩》一书中,江姐就是一个具有悲剧美的角色。出场伊始,她与爱人深深相爱,拥有幸福的生活。但在工作中,丈夫被杀。江姐看到爱人的头是被挂在城楼时,深切的悲痛涌上江姐以及无数读者的心头,悲剧降临,江姐选择了强忍悲痛,续写丈夫的传奇。这样的惨剧她每时每刻历历在目,却时刻谨记党的任务,在战场、在狱中,又谱写下新的华美乐章。她的奉献与她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衬出她对党对人民的忠心之美以及对新中国的盼望之美。
【
3
分】
写到了“美好事物的毁灭”,但是对名著一知半解。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生活因悲剧破碎,却也因悲剧充实,和他情投意合的恋人田晓霞,在报道洪水时为救人不幸牺牲,这给了他无尽的伤痛,却也有了在他第二年重返约定的山上时,感人心灵的场景,带给读者对生命和爱情的无尽感慨。人在愉悦平和时时难有反思的,所以纯粹的戏剧难有深刻的内涵。只有在面临巨大打击时,人性才能被真正地激发出来,给人无尽反思,这就是悲剧美。
【
4
分】
写到了“美好的事物毁灭”,也写到了对读者的影响,但是都一笔带过,然后偏离方向。
《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加西莫多对吉普赛女郎产生了爱情,但事与愿违,吉普赛女郎本不爱他,且最后死于绞刑。多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两人想拥抱的尸首。悲剧美就是在这之中产生了。若是结局都是大团圆,则过于俗套。相反,证实这样的不完美更能体现出加西莫多的悲剧所在,更能打动读者的情感而引发读者思考,进而让故事内容深入人心,达到了作者写作目的。
【
5
分】
写出了悲剧美,但是没有写出影响,对名著知之较少。
江姐是《红岩》中的悲剧人物。江姐的丈夫不幸就义,失去丈夫的她忍住痛苦,砥砺前行战斗在抗战前线。江姐面对严刑拷打说出“签字是用竹子做的,而共产党人的决心是钢铁做的”的话,尽显她的刚毅不屈。在革命胜利前夕马上迎来曙光的江姐被敌人带走,英勇就义。坚贞不屈,刚毅顽强,有气节和骨气的英雄人物江姐,却迎来自己悲惨的结局。但她的精神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敬佩不已,撼人心灵。她的美好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永不忘怀。
【
6
分】
基本符合题意,但是没有写到悲剧美的影响。
《边城》中的翠翠正是展现那悲剧美的形象。翠翠生活在景色极美的茶峒,生性善良淳朴,天真可爱,不懂世俗,是个“自然人”。然而,大佬和二佬一对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爱情本
是
美好的,但两兄弟都想得到翠翠的冲突却出现了。大佬选择离开却溺水而亡,本可以与翠翠在一起的二佬因此也离开了茶峒。美好的爱情最终成为了等待的悲剧。却因突显出了茶峒人们的善良和感情的真挚,更加震撼人心。
【
6
分】
写出了翠翠的美,但是悲剧美的对象有偏移。
《边城》中的老船夫让我看到了悲剧美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和升华的作用。为了翠翠的幸福,原来那个与杨马兵豪饮,与屠夫推脱的豪爽大方的老船夫在顺顺面前,在挪动面前变得小心而谨慎,含糊其词。而当天保意外去世,傩送临行前的冷落击倒了他,苦闷难抑的他在暴风雨将息前,带着牵挂离世。善良淳朴的老船夫因对翠翠的深爱而被顺顺家误会。在两方情感冲突中,老船夫的死将不仅衬托其善良和淳朴性格,更使其具有了震撼的美感。
【
7
分】
对悲剧美的影响理解有偏差。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将善良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最终以被
冤枉
而被绞死的悲剧结局,通过其善良美好的天性与现实环境黑暗而不公正的冲突,更显其天性善良之美。艾丝美拉达,一个善良、执着地爱着警卫大队长弗比斯的女孩,对爱情坚守。然而当时的环境,官员贪婪而不负责任,权力的争夺,对于主教的信封让这样的美好被毁灭。读完,我深深地为那可爱而善良的女孩的生命陨落而悲痛,心中却难以忘怀那抹白色的倩影,悲愤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思不公,珍惜美好,便是悲剧的意义。
【
7-8
分】
扣住了题目,但对名著的还不够熟悉。层次还可更清楚些。
《红岩》中江姐的去世就是悲剧美的最好体现之一。江姐是美好的象征,是拥有坚贞之志,烈火之情的地下党革命战士。而当她被捕入狱后就遭受了国民党头目诸多惨不忍睹、丧心病狂的酷刑。何为对立冲突?是国共两党的斗争。何为毁灭美好的事物?是坚贞不渝,拥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的江姐面无血色地昏倒在狱中,伤痕累累。江姐的去世无疑是悲剧,但带给读者的是震撼的革命战士的顽强毅力与意志。这种精神是极美的,是撼人心灵的。
【
8
分】
悲剧美对读者的影响,表现得还可以充分一些。
《边城》中的翠翠让我对悲剧美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翠翠自幼和爷爷一起长大,她无忧无虑,单纯美好,是美好的象征。翠翠长大后遇见了天保和傩送,他们唱歌求爱,使翠翠对爱情产生向往。但是天保溺水而死,傩送也为他哥哥的死而感到愧疚,远走边城,产生了对立和冲突,使翠翠感到内疚。爷爷最后也病逝了,翠翠没有了亲人和爱人,她变得迷茫、孤独、痛苦。翠翠等的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再也回不来,这种悲剧美震撼了人的心灵。
【
8
分】
悲剧美对读者的影响,表现得还可以充分一些。
《
边城
》
中翠翠便是悲剧美的代表。她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女孩子,外表纯洁美丽,内心善良质朴,但最终却遭遇了爱人远走、至亲亡故的亲情爱情双重悲剧。作为边城人民自然淳厚人性的集大成者,翠翠拥有由内而外的美好,本应顺理成章地好人有好报,但作者却施加其以惨痛的悲剧,这理想与现实之间强烈的反差,刺痛人们的心灵,引发读者的思考:自然纯良的人性在遭遇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时,是否终将落得毁灭?一出悲剧,加深了作品的人文思考。
【9
分
】
《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她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和纯美的心灵,甚至她的小山羊也有纯金的美丽羊蹄。但在小说中,由于人们的欲望和妒嫉,她的美一点点被毁灭。弗比斯欺骗并抛弃了她,副主教因为妒恨意图毁灭她,在这个过程中,她心灵的美也体现出来。卡西莫多得到了她的善意和友情,激发了他丑陋外表下内心的美。然而她最终被毁灭,被绞死,给人无比的震撼,深刻地意识到了作者想表达的对黑暗时代的控诉和要透过外表看见本心的劝告。
【
9
分】
对“影响”表现得还可以更充实一些。
② 最近,多地中学生联合发起“推广分餐,拥抱健康,从这个春天开始”的倡议。请拟写一则微信,劝说自己的长辈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150
字左右。
几个要点:
①“最近”“这个春天”:疫情背景(事实与科学道理)
②“分餐”“健康”:生活方式,倡议初衷(这是重点)
③“劝说长辈”:关注对象特点,语言要得体(角度)
② 最近,多地中学生联合发起“推广分餐,拥抱健康,从这个春天开始”的倡议。请拟写一则微信,劝说自己的长辈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150
字左右。
劝说
(得体)
分餐的
必要性
文化心理的调整与转换
①
疫情背景,科学依据(有理有据)
②
分餐方式,健康生活(具体描述)
①
生活习惯,情感调适(方式转变)
分餐不等于分家,不等于生疏。
②
文化心理,文明进步(社会发展)
② 最近,多地中学生联合发起“推广分餐,拥抱健康,从这个春天开始”的倡议。请拟写一则微信,劝说自己的长辈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150
字左右。
“劝”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是劝说自己的长辈接受倡议的过程。
①语言要得体
②内容要具体
③条理要清晰
④重点要突出
要点
分值
备注
①
疫情背景与科学道理
3
各要点之间允许(鼓励)作详略处理
②
分餐的必要性
(不分餐的缺点,分餐的好处)
4
③
关心长辈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心理
3
亲爱的长辈们,回首前
4
个月,我们的国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因为这场疫情,我们被迫宅在家中,很多的长辈们也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您们中的许多医护人员都曾奔赴于一线作战。在这场疫情即将消灭之际,我们也应反思总结如何避免下一次呼吸道传染病击败我们的身体与生活。因此,多地中学生提倡推广分餐,尽可能地减少病毒传播感染的风险,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长辈们,从这个春天开始推广分餐,拥抱健康!
【
1-2
分】
重心放错了地方。
在这个冬天,一场疫情打破了日常的宁静。虽然春天已经到来,疫情也得到了很好的防控,但这是来之不易的结果,为此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您和自己家人的健康,我们提议实行分餐。不聚集,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守护我们的家园。从这个春天开始,积极面对生活,拥抱健康,拥抱更好的明天!
【
2
分】
正确空洞的套话。
长辈们,您们好!我们倡议“推广分餐,拥抱健康,从这个春天开始”。近期疫情严重,分餐是为了民众的身体健康,人与人吃饭时要保持距离。平日里,人们戴口罩,而吃饭则自然要摘掉口罩,人与人没有保护的措施,且距离过近会使病毒相互传播,分餐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防疫从点滴做起,分餐做起,祝愿中国早日渡过难关。
【
2-3
分】
语无伦次,抓不住要点。
您好!最近多地中学生联合发现“推广分餐、拥抱健康”的倡议,我忠心地建议您们接受该倡议。推广分餐,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传染,减少患传染病的概率。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他人的健康啊!分餐也可以减少食物的浪费,取自己适度的量。您们可以买一些公勺、公筷,很方便,不麻烦。我由衷地希望您们分餐,从而拥抱健康。
【
2-3
分】
语无伦次。“为了健康、买些公筷”可得一些分。
各位长辈们您们好!最近几个月,新冠疫情十分严重,为保护您们的身体健康,避免您被传染,特建议您采用分餐方式用餐,第一,分餐方式能有效减少人流交叉,避免传染的可能,第二,分餐方式能降低处理厨余垃圾的困难程度,便于垃圾分类回收,这样的分类方式不仅保证了您的健康,而且促进了家庭防疫、国家防疫,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建议您采取分餐方式。
【
4
分】
“垃圾分类回收”等不合理。语言生硬。
各位长辈们,您们好。近来新冠疫情肆虐,为了您们和大家们的安全,有人提倡大家以后用餐时分开吃饭。我们知道,这新冠疫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滴看不见的飞沫就能导致感染,而吃饭时正是最容易让病毒趁虚而入之时。而分开就餐,则能将风险最小化,使得危害消弥于无形。为了您自身的健康,也为了身边之人的健康,希望您们能接受这个倡议!
【
4
分】
正确,但是内容简单。
如今,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仍需科学防控。首先,聚集性活动是交叉感染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在游玩、就餐等多人聚集时,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进行分餐;其次,当下聚集性用餐也不利于个人卫生,容易发生病毒、病菌等感染,而分餐是当下能自我保护的绝佳选择。最后,进行分开用餐还能够保证每人不浪费,推广光盘行动。在此,我呼吁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希望您们能和我们携起手来,“推广分餐,从这个春天开始”,共同拥抱健康!
【
5
分】
“聚集”“光盘行动”等,内容有游离。
各位亲爱的亲戚朋友们!最近新冠病毒肆虐,真是后果不堪设想。咳嗽、发烧,还得住院。共同聚集进餐,正是它最容易偷袭我们的时候!而解决办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分餐。可能大家会觉得分餐有种“不和”的感觉,但是,健康才是和的保障呀!分餐而食,我们的饭菜不在一起了,但健康却让我们的心更加紧密。因此,我倡议大家从今天开始,分餐却合心,拥抱更加健康的生活!
【
5
分】
分餐不是为了解决新冠病毒的问题。
觥筹交错作为中餐宴会的经典场景已有千余年历史,可您们有所不知的是,这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多人共夹一盘菜时,交错的筷子会为病菌提供良好的传播途径,“病从口入”,这样的情况下,一人患病,全家都难以幸免。
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作为晚辈的我们,希望您为了个人与他人的健康与幸福,选择分餐制!
【
6
分】
说的有道理,但是内容很单一。
各位敬爱的长辈们:您们好!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太多本可避免的传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就有聚餐引发的传播。其实,不光在疫情中,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夹取食物的过程中就会引起病毒、细菌传播,对用餐者的健康造成隐患。由此可见,避免类似危险发生,必不可少的就是改用分餐制,最大限度地防止病毒传播。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推广分餐,拥抱健康,就从这个春天开始吧!
【
7
分】
讲明了分餐的必要,还可以有一点文化的品味。
寒风起,疫情到,居家防护少不了。
隔一米,戴口罩,安全意识不能少。
人团聚,真热闹,分餐吃饭很紧要。
莫大意,命重要,健康安全不能少。
一个得,全家倒,新闻上面有报道。
分餐食,很需要,请您多多听劝告。
现在起,莫嫌烦,盘子多了我来洗。
去分餐,得健康,全家平安等春到。
听我言,得安全,雪冷不妨春意到。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倡议你们接受分餐,分餐是使用公共筷子夹取食物分给每个人。首先,这减少了每个人唾液沾染到其他人所夹菜品上的可能,避免细菌传染,更为卫生。其次,这段时期新冠影疫情较为严重,分餐使我们彼此保持一定距离,飞沫传播可能性降低,被病毒传染的可能也降低了,更为安全。综上,推广分餐有利于我们全家人的健康。疫情的爆发更令我们知道健康的可贵,因此我们应从今天开始分餐,在这个春光正浓之时,以我们点滴之举筑起健康的防线吧!
【
8
分】
讲明了分餐的必要,还可以有一点文化的品味。
亲爱的长辈们,现如今,新冠疫情爆发,我想向您们提出分餐这一倡议。根据现有科学研究,唾液可以传播病毒。一起吃饭不分餐会导致唾液经由筷子沾上菜品,从而导致唾液交流传播,给新冠病毒以可乘之机。分餐有助于保证个人卫生,避免唾液交换。你们想,新闻中的家庭聚集性病例中,一部分就是因为家庭聚餐。而且分餐并非分离,大家依旧可以坐在一起,只不过分开餐具与食物,不影响彼此感情。因此,我倡议分餐。
【
9
分】
提到了“不影响感情”,还可以说的得更充分一点。
敬爱的长辈,在疫情
面前,
分餐能够更好
地
保障我们的健康。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传播,而分
餐
正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无疑是一种更为卫生的用餐方式,即便在疫情结束的未来也值得提倡。同时,分餐并不会隔开我们相互贴近的心。您仍可在吃饭时提醒我一句“多吃点”,我们从各自的餐盘中抬起头来,仍可一起谈天其乐融融。饭香飘飘,一家人聚于桌前,这种热闹温馨的氛围不会因分餐改变。希望您接受
分餐的
倡议,让温情、健康并存
,让生活健康文明
。
【
9-10
分】
对“文化心理”论述较充分。
③ 请以“盼”为题目,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
写现代诗,要使用意象
;
写抒情文字,要借助场景描写来抒情
。不超过
150
字。
外显的情态
一个动作
一种表情
内隐的情感
一种期待
一点焦虑
核心的情意
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积极的情绪与状态
盼
赋分原则:
写现代诗,
是否具备诗的特点;有没有
使用意象
,意象美不美;诗的情感是否能够打动读者。
写抒情文字,
是否以抒情为主;有没有
借助场景描写来抒情
,场景描写是否有特点;文字的情感能否感染读者。
盼,夏至未至,疫情可控制
/
盼,樱花未落,开学尚可期
/
盼,所有的颜色都能在夏天回归
/
盼,所有的家庭都能再次相聚
/
盼,口罩早日除下
/
盼,下调一级响应
/
盼天盼地盼月亮
/
盼风盼雨盼开花
/
花开,风起,雨落
/
地平,月圆,天明
/
好像万物复苏,好像狂风初歇
/
在暴雨过境后
/
看
/
我们盼的花
/
开了(
4
分)
盼望着
/
深切地
/
我们的白衣天使们何时归来?记得你们走时,尚是寒冬之末,残风呼啸大地,枝头空有虬枝,但火热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促使你们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可如今啊,春天都已过去大半,枝头新绿绽放出朵朵希望,战疫逐渐平息,而白衣天使们,在暖风拂过的昆明湖旁,在漫山翠色的香山之上,在榆柳絮飞舞的胡同中,我们盼望着你们的凯旋归来!寒冬已然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我们盼望天使回归。(
5
分)
拉开
2020
的帷幕,是疫情的肆虐和无数生命的凋零。盼,医院内四处奔波的女护士们被剪断的青丝重新飘逸;盼,空荡荡的街道上早日恢复朝日的车水马龙;盼,江城樱花十里再无口罩隔开人与人之间亲密。我们努力着,我们盼望着。这一年英雄与樱花融为一体,为世间传播无私的大爱。冀以莹辉之光补益日月,盼以相拥共赏江海。
(
6
分)
时代在变迁,波折时发生,而“盼”永不变。过去,战火的岁月里,你们在外抗争,为国献身,我们在房前灶下盼你们的归来。今天,“病毒”的硝烟再度弥漫,你们身披白衣英勇应战,在一张张病床前“点亮生命的烛火”,我们仍居于各处,共同盼望着你们的凯旋。“盼”,是一种希望,希望平安归来;“盼”,更是做一种信任,相信定能化险为夷,凯旋而归。盼,让我们深情以待;盼,然我们收获奇迹,待得归人。(
6
分
。
文体
不对
)
你这次
/
会如何到来呢?
/
是借一缕风吹遍树梢
/
还是借一场雨洒落大地?
/
我不知道
/
但我盼着你
/
盼着鸟雀鸣叫
/
冰雪融化
/
盼着柳絮飞扬
/
碧波荡漾
/
你该借河边柳展现袅娜的身姿
/
该如雨后笋充满向上的力量
/
我盼你
/
盼了很久
/
从鸟兽归巢
/
万籁俱寂时
/
从人间空荡
/
毫无生机时
/
春
/
你该来了
/
将活力重注大地
/
让欢歌重回人间。
(
7
分)
我站在这岸的郁郁葱葱中
/
盼着那岸的郁郁葱葱
/
我盼着
/
深情地盼着
/
盼着那日月潭再照见祖国的日月
/
盼着那渔人码头泊满了祖国的航船
/
盼着那出走的
/
黄肤黑发的孩子
/
再次叩响门扉
/
投入这岸温暖的怀抱
/
我盼着
/
盼着竖立的标语不再是敌对
/
而是友好团结的祝愿
/
盼着这海峡不再是天堑障壁
/
而是万里通途
/
我盼着
/
我们盼着
(
8
分)
我盼望老北京的春日再次绽放
/
盼望鸽哨渺远划过蓝天
/
盼望京胡悠然掠过白塔
/
盼望瓜蔓攀上架
/
盼望石榴咧开了花
/
盼望槐花飘香十里
/
盼望西堤桃红柳绿
/
我盼望胡同幽深
/
传来老人斗棋的高语
/
传来肥狗慵懒的低吠
/
传来胖丫头“小小子,坐门墩儿”的童声……我还盼望豆汁儿配焦圈儿
/
石板路上滚铁圈儿
/
盼望脚不沾地的大北京
/
有朝一日重拾简单与快乐。
(
9
分)
当凛冬之寒为清晨凝上一层薄霜,我盼
/
当枯黑的枝头依稀传来零星鸟鸣,我盼
/
当漆黑的眼瞳中映不出一点新绿,我盼
/
我盼坚冰化流
/
我盼新芽萌生
/
我盼春天为神州大地带来生机。当灼热的额头上滚下一滴滴汗珠,我盼
/
当蜷缩的肢体痛苦地发出一阵阵喘息,我盼
/
当一层层惨白的防护服挡住了笑靥,我盼
/
我盼那武大的早樱
/
我盼那城市的烟火气息
/
我盼那抗疫之战的落幕
/
我盼那病疫洗炼后健康繁荣的中华!
(
9
分)
来自土地的呼喊
/
你听到了吗
/
昆虫坚硬的甲壳振动
/
振动,沙砾微微颤抖
/
翻转的天空昏睡不醒的雾气荡起涟漪
/
愤怒的春芽向天空
/
异军突起
/
双唇微翕
/
绿色的心脏干裂,流不出血迹
/
一个声音,你听到了吗
/
春雨,你是万物心头的谜
/
也是盼望的谜底
/
从爆发中,诞生一双眼睛
/
眼睛,如同接纳雨水的容器
/
甲壳的斑点
/
绽开的绿意
/
一切忽然湿淋淋
/
是雨
/
或是眼里的泪滴。(
10
分)
微写作教学建议
1.
名著阅读仍然要注重聚焦关键人物,梳理基本事实。
2.
实用类或抒情类微写作要关注社会生活,写出真想
法真感情。
3.
文段结构(思路)与语言表达(功力)是学生语文
素养的直观体现,可加强训练。
24.
作文(
50
分)
议论文写作讲评
议论文写作讲评主要内容:
命题意图
试题分析
评分标准
存在问题
标杆评析
试题分析:
作文命题解读
——
作文材料解读
——
其它
文化
互鉴
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
《
现代汉语词典
》
)
区分:
文明:①同文化
②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
(
《
现代汉语词典
》
)
2017
北京高考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
“
说纽带
”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19
北京高考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迀、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海淀期末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
70
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
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
展开。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
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
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海淀一模论语试题
文化:
家具,美食(材料语)
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
“多样”与“统一”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本状态,不论先贤一句“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于自然规律的阐释,还是不久前阅兵式上的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视觉震撼,它们都能给人惊艳的美。
其实,世间存在的“美”,都包含着“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而之所以产生美,是因为有着“整齐划一”的内涵与“参差百态”的呈现,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试看国粹京剧,在上世纪初达到鼎盛,名震一时。彼时,京剧界异彩纷呈,各美其美,只旦角一行,便有“四大名旦”同时竞技。京剧之美,既有梅派
《
贵妃醉酒
》
的雍容华贵,又有荀派“俏红娘”的柔媚娇羞,更有尚派
《
昭君出塞
》
的飒爽英姿,而如此多样的表现,却统一为京剧,并带给人美的享受,这是因其中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的一致。京剧大家都有着极扎实的功底,“四功五法”丝毫不差,而他们通过京剧艺术所传达的,又都是对于真善美的歌颂与对黑暗现实的鞭挞,有此共有的认同与基础,外在的美才有根基。
正如国家需有整齐划一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稳定,进而取得多元的发展,文化领域中,欲求繁荣与美感,也需有整齐划一的基础,这便是传统文化中核心要素的继承。试看近年新编京剧,或霸王扮红脸,使脸谱失去体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而单纯为舞美服务,或屈原“粘胡须”,使老生行当的“髯口”再无用武之地
……
他们忽视了京剧之所以为京剧的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所造之物,便只是不伦不类了。
有了整齐划一的基础,文化便得以传承,其中的美也得以发扬,却为何仍在倡导“千姿百态”?这便是那“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自然律。不同的个体天赋不同,自然无法强求表现形式的完美一致。“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早年学习梅派,却因“倒仓”失去旦角特有的小嗓儿。因其自身条件的缺陷,程砚秋另辟蹊径,开创了如深谷幽兰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程派唱腔,创编了
《
锁麟囊
》《
荒山泪
》
等独有剧目。正是如程砚秋一样结合自身条件,开宗立派的京剧大家们的共同努力,使京剧呈现了参差百态,至今为人所喜爱。
整齐划一之美,在于整体认同,凝神聚气。
参差百态之美,在于各展其妙,异彩纷呈。
在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中,在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让我们心念“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的基本原则,共同创造今日之美
!
4
号文(一类中)
45
文化互鉴
习总书记曾在亚洲文明交流大会上说:“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是的,文化互鉴可以丰富本民族文化,推动其不断发展,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应和外国文化互鉴。
文化分为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在这里,我说的文化互鉴是指思想文化的相互借鉴学习。
文化互鉴的产生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的,用文明史观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创造更先进的交通工具,从以骆驼为交通工具的丝绸之路,到以船只为交通工具的新航路开辟,再到如今以飞机为交通工具的全球化,我们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日趋臻善,是文化互鉴的前提,得益世界交融连为一体。我们才得窥思想文化互鉴之圣光。
思想方面的文化互鉴是可以丰富本民族文化。
……
思想方面的文化互鉴,可以助力世界文化的发展。
……
在今天我们也需要文化互鉴,正确认识文化互鉴是前提基础,文化互鉴不是文化侵略,后者中输入国文化和输出国文化,地位是不相等的,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外延。文化互鉴中,本国和外国文化地位是平等的,我们应在认可热爱本国文化基础上,尊重借鉴外国文化,如亚洲文明交流大会,参会国深入交谈,展开文化领域的合作,就是当今时代文化互鉴的实证。除了内化于心,我们也要外化于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志愿者等工作,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思想文化,之所以在长时间文化互鉴中未被中和或弥灭,源于其拥有的韧性
——
如竹般柔软坚韧,不易打断,既不强硬的闭门造车,又不绵软的被互鉴的文化所同化,将其他国家文化互鉴作为养料,推动本国文化发展。我们应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文化自觉和自信。
让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互鉴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让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互鉴之举,驰而不休,久久为功。
题目蕴含的思维空间:
文化
互鉴
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
——
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本民族文化的视阈下
——
站在一定的高度,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认识与思考”“文化互鉴”
可以涉及文化互鉴的
性质
视野
心态
内容
方法
过程
结果
……
作文命题解读
——
作文材料解读
——
其它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作文命题解读
——
作文材料解读
——
其它
命题材料对题目具有
提示与限制
作用
丹麦设计师
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
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
,
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
。
中国味
与
北欧风
的完美
融合
,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
经典
之作。
呈现的是: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从
美洲
传到
中国
的辣椒,
最早
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
后来
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
“辣味十足”的美食
,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
重要食材
。
而今
,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
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了。
呈现的是: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两个材料不同的指向:主体,路径等。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两个材料共同指向: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作文命题解读
——
作文材料解读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由
此
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收束语
限制与提示考生: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由
此
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温馨提示:
学生的写作可以
从概念进
从材料进
从关系进
要写到:
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作文命题解读
——
作文材料解读
——
其它
议论文
文体要求,文体要明
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思维要求,品质
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文体特征突出
语言得体
语言得体,需要注意语体、目的、对象、场合等方面。
具体到议论文中,要注意议论语言的准确、清晰、条理,论述的语气,理性、负责任的表达等方面
评分标准:
说明:
先入类,再分等。
1.
对“文化互鉴”的认识和思考有深度,能够紧扣“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展开论述,可入一类。
根据行文层次,论据选择,论证逻辑,语言表达,划分一类上、中、下。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对“文化互鉴”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能够扣合“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展开论述,可入二类。
根据行文层次,论据选择,论证逻辑,语言表达,划分二类上、中、下。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
对“文化互鉴”的认识和思考有偏颇,或者只有部分内容关涉题目,可入三类。
根据行文层次,论据选择,论证逻辑,语言表达,划分三类上、中、下。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4.
偏离题意;文体错误;残篇。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存在问题
一、概念不清
①对于“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够准确,导致举例论证分析不严谨。此外,还有学生行文中用“文明”替代“文化”。
②对于“互鉴”这个概念把握不够准确,很多学生把“互鉴”替换成了“借鉴”“交流”等概念。尤其是对于“互”的把握,学生问题比较大。
二、扣料不清
学生只围绕“文化互鉴”谈认识和思考,忽略了材料里面所给的“融合、发展”两个信息点。
三、说理不清
写“文化互鉴”,可是在具体举例论证过程中,却是围绕“借鉴”“交流”等概念展开。有贴标签嫌疑。
四、层次不清
模式化的作文相比之前少见多了,但结构松散,没有章法的作文依然存在。
标杆评析
8
号文(二类上)
41
文化互鉴
何谓文化互鉴?字面理解,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文化互鉴,亦不失为一种看清本民族文化、传承并发展文化的过程。
想要进行文化互鉴,需要至少三步。一曰借鉴,二曰融合,三曰发展。
借鉴是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基础。
但很多时候,文化是一座城墙,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带着些许傲慢与偏见。只有当这座城以舒适的姿态敞开时,人们才更容易接受新文化。
就如
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当人们逐渐认识到辣椒的做法与功用后,它便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借鉴,很多时候就是模仿。
融合作为文化借鉴与发展的中间桥梁,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
。中国的茶传入美洲,就被西方人融合得很好,向茶中加入奶、糖,成为西方日常生活中的特色饮品。相比而言,
咖啡早期与中国饮食文化便稍显逊色
,以至后来咖啡成为人们眼中的小资情调、崇洋媚外的代名词。融合,比模仿更深一步,是两国文化的取长补短,
也是文化的各自让步。有舍有得
,方能在文化融合中制胜。
发展是文化借鉴与融合好坏与否的检验
,也是文化互鉴中最后一步。丹麦设计师设计的“
Y
型椅”完美融合了中国味与北欧风,
因此发展迅速
,成为现代家具中经典之作。
融合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所谓文化互鉴,“互”强调了这种交流借鉴是双方的,
丹麦设计师汲取了中国文化中的“明式圈椅”,中国亦可学习北欧文化中休闲随机的风格。依赖于“地球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依赖互联网信息产业、交通的发达,使得万物互联成为现实,也使封闭的人们走出家乡,走出国门,这是文化互鉴的基础。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在教育中借鉴了前苏联的体系,
在传统节日中亦有西方节日的加入
,现在的文化互鉴中,我们更需要用一双雪亮的眼睛,去发现应该守护的文化,不应以互鉴为理由,丢掉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传统习俗,端午不只是吃粽子,中秋也不只为吃月饼
……
文化互鉴,你我皆在参与其中。
2
号文(一类上)
48
文化互鉴
何谓鉴?关照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他国文化为鉴,可以知己之短长,继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何谓互鉴?即在文化多元的世界,各文化互相以对方为镜子观照自己,美美与共
。不妨说,文化互鉴是文明多样性的催化剂,是多元世界共同发展的助推手。
实现文化互鉴,基础是“以彼为鉴”。若是“以邻为壑”“以彼为矛”,自高自大却从不照一照文化这面镜子,本民族文化便得不到发展。
假若邹忌不“窥镜自视”怎会有各国“皆朝于齐”的佳话?假若
1793
年面对马戛尔尼,中国不“极其周到”地将其打发,而是照一照镜子,是否
《
中国近代史
》
便不会写满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同时,“以彼为鉴”也意味着否定文化虚无主义。
他国文化这面镜子与本民族文化是平等的,设若照个镜子回家便把孔家店砸烂,那是自毁根基、是剥离继承谈发展,是空中楼阁。
故文化互鉴,双方都应有尊重的态度,否则将带来文化封闭落后甚至“斩尽消绝”。
实现文化互鉴,方法是以自我为主,为我所用。
细究文化多样性,不难发现,各国文化有差异是地理环境、历史制革等多种因素造就的。而能“互鉴”是因为异中有同,各个文化中有相似的实践活动,如中国人与北欧人都要造椅子,全世界都要吃饭“饱口腹之欲”。故能借鉴之时需关照“同”亦不能忘记“异”。试想,朱红色的中国式圈椅硬生生的放在黑白色调的简约客厅中,能好看吗?
故“互鉴”且忌生搬硬套,而应深入了解他国文化继而取其中精华为我所用。
如瓦格纳取圈椅意韵融入“
Y
型椅”,如中国人根据菜品名特点以辣椒调味。
实现文化互鉴,重点只在“互”一字。若双方仅从一人开放国门,另一人闭关自守,我们的世界如何共同发展?
开放国的发展甚至还将激其闭关国的“民族主义”狂潮,带来种族歧视甚至势不两立,隔阂日深。故中国不应关闭国门,坚持“以彼为鉴”的同时,更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中华文化成为他国文化的镜子。若世界各国均能如此,想必如兼具中国味与北欧风的“
Y
型椅”,又辣又可口的中华美食等文化互鉴的优质作品将越来越丰富,为世界添一抹亮色。
以彼为鉴的包容态度,以我为主的具体做法,共同开放的姿态与行动推动文化互鉴,推动世界的文化天空更加明媚开阔。
3
号文(一类中)
46
文化互鉴
翻开历史书,不难发现,世界近代史的过程,就是世界各地间联系不断加强,各个文明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
也即正是“文化互鉴”的过程。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所谓“文化互鉴”实则包含两个层次
——
一曰“形而下”的“器”的层次,一曰“形而上”的“道”的层次。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器物层面的交流,是“文化互鉴”的底层根基
——
无论是千余年前丝绸之路上那车马上满装的香料、舟舱里满载的瓷器,还是今日我们看到的跨出国门的美食,都是“文化互鉴”的具象的体现,另一种更为抽象的层面,是隐藏在那一位位跋山涉水,将佛经传至中原大地的高僧背后,是隐藏在中式意蕴、西方造型相结合产生的“
Y
型椅”中,也是隐藏在走向世界的“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背后,思想观念层面的文化互鉴如同“润物细无声”的夜雨,潜移默化间滋润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互鉴”总是双向的。
“互鉴”给本民族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不加控制的“互鉴”,总是会导致更有扩张性的一方对另一种文化的压迫,挤压,中国历史上,接踵而来的外部侵略总是伴随著文化层面的殖民
——
虽然打着双向互鉴的旗号,可实则是单向输出、洗脑,这提醒我们:“互鉴”看似是完全开放的、自由的、包容的,但实则也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的
——
我接受你的文化,但我也有我的文化;我利用你的文化之精华,对我的文化实现发展、完善,倘若友之,在外来的文化中丧失了自己的根基,反而是“小学而大遗”。
当下中国便面临这种困境
——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却因其历史过于久远,反而成了我们难以真正贴近、继承、发展、向外展示我们优秀文化的阻碍,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故宫以“小清新”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到“非遗”以创新的形式创新发展,再到“李子柒”有关中国的短视频在外国引起热潮。这些无不提醒我们,“器”与“道”在文化互鉴中固然同等重要,但我们也不可拘泥于“器”的形式,而阻止了中华文化中那些核心的、文化思想的传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合理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必然能使它更广泛地被世界所接纳。
古罗马人说
,
我们是同林之木,同坛之花
——
文化互鉴正起到类似的效果,把各个小的文明的精华,融合成更加灿烂的“人类”这个整体的文明。
海淀期中
在古代,万千学子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以酬壮志、报国家。
1949
年
3
月,毛泽东主席把进驻北京筹划建国,比喻为进京“赶考”,并说希望能考出好成绩。
70
年来,中国人民秉承着这种“赶考精神”,不断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中华民族正奔赴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赶考”路上,而风华正茂的你们也在为未来的人生,挥洒汗水、锤炼本领。
对于“
赶考精神
”,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海淀期末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
70
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
参差百态
是一种
美
,有时
整齐划一
是一种
美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海淀一模
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
Y
型椅”,既汲取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的精髓,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思想。中国味与北欧风的完美融合,使得“
Y
型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从美洲传到中国的辣椒,最早只是被当作盐的代替品。后来中国人创造出了许多“辣味十足”的美食,辣椒成为中国烹饪的重要食材。而今,有些“辣味十足”的美食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请以“
文化互鉴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雪冷不妨春意到
“
病痊”欣见好“文”来
24.
作文(
50
分)
记叙文写作讲评
目录
二
评价标准
三
问题建议
一
题目解析
一 题目解析
②
一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让
2020
年的春天变得
不再平凡
。
2
月
3
日,
武汉火神山医院
正式投入使用,来自各省市的
1400
余名医务工作者
身着
防护服
,在
抗疫
最前线与病毒展开
殊死搏斗
。
2
月
24
日,
疫情防控
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社区门口
仍能见到
志愿者
忙碌
的身影。
3
月
3
日,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
5
万余名
考生
“
居家
考试
”。
3
月
26
日,北京
驰援武汉
医疗队
首批返回人员,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
热烈欢迎
。与此同时,
在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
,
中国医疗队
的
援助
工作已经展开。
……
雪冷不妨春意到
,在
举国上下抗击疫情
的日子里,
我们
都
在现场。请以“
我
也
在现场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写实,可想象;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题目解析
《我也在现场》
A
B
C
D
我
(是谁?真实的
/
虚拟的?参与者
/
见证者?)
也在
(“我”的设计强调
存在感、融入感
:
只参与
优于
只见证
,
既参与又见证
为佳)
现场
(
场面由场所、人、事、景、物综合构成,描写需点面结合、顺序合理、突出氛围
)
选择何现场?
(
是与死神赛跑的
医疗前线
还是严控严防的
社区后方
?是欢迎英雄凯旋的
仪式
还是国际驰援的
异国他乡
?是居家考试的
云考场
还是终得复课
回归课堂
……
)
现场还有谁?
(医患、志愿者与受检者、凯旋医者与热心群众、考生与师长
……
)
位置与互动?
(“我”居于焦点还是角落旁观?居于中心与周围辐射互动
/
周围各自与我单线互动?)
构成何氛围?
(紧张仁爱的、严肃温情的、热烈激动的、有条不紊的、平静有序的
……
)
如何表现的?
(
叙事视角、冲突制造、点面结合、特写泛写、主次分明、景物烘托、人物陪衬
……
)
塑造何形象?
(救死扶伤的医者
/
耐心负责的志愿者
/
从容自信的考生
/
崇尚英雄、仁爱厚施的民族
……
)
表现何主题?
(临危不惧、无私奉献、义勇担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道博爱、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同肩负起人类命运
……
)
考场求解
举国上下抗击疫情
现场一
火神山医院:
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抢救病患。
现场二
各社区门口:
志愿者为严防疫情执勤守岗。
现场三
北京市新高考居家测试现场:
5
万考生居家模考
现场四
北京机场、火车站
驰援武汉医疗队首批返京人员受到各界群众热烈欢迎
现场五
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
中国援助医疗队正在对其展开援助
现场六
……
考场问题单:
现场都有
哪些人
?
他们是
什么状态
?
他们
怎么互动
的?
构成
怎样的氛围
?
他们的
心情如何
?
----------------
我在其中
何位置
?
我是其中
何角色
?
置身其中
何感受
?
记录现场
何意图
?
梳理现场
罗列现场
2
月
3
日,
武汉火神山医院
正式投入使用,来
自各省市的
1400
余名医务工作者身着防护服
,在
抗疫最前线
与病毒展开
殊死搏斗
。
《我也在现场》
考场微思考:
【
人物
】
防护服下的面孔与心灵?
防护服们的共性与个性?
医患携手的闯关与共渡?
医护之间的互勉与协作?
殊死搏斗的求取与放下?
【
医院
】
投入使用到休舱的历程?
【我】
现场中我的身份和角色?视角与声音?感受与心情?
……
①
②
③
④
2
月
24
日,
疫情防控工作
已
取得阶段性成效
,
各社区门口
仍能
见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
《我也在现场》
考场微思考:
“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仍能见到忙碌的身影”的关系?
社区志愿者承受的仅是身体的忙碌吗?(内心的紧张,工作中不被理解
……
)
他们如何平衡身心?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中的种种矛盾?
【我】
现场中我的身份和角色?视角与声音?感受与心情?
……
3
月
3
日,
北京市新高考
首次
适应性测试开考
,
5
万余名考生“居家考试”
。
《我也在现场》
考场微思考:
“
我
”
也是
5
万名考生中的一员,面对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模考、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的居家考试现场是怎样的?状态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现场中还有哪些人的忙碌?(父母、老师、台前幕后的很多不知名姓的人
……
)
这个现场除了考学业还考什么?(自理、自律、自信
……
)
如此现场带给我怎样的成长?
3
月
26
日,
北京驰援武汉医疗队
首批
返回人员
,受到
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
《我也在现场》
考场微思考:
欢迎的场面如何?有何仪式?
人们的心情怎样?如何表达?
英雄般地出征与英雄般地凯旋,
送与接背后是一份怎样的情感?
【我】
现场中我的身份和角色?视角与声音?感受与心情?
在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
,
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工作
已经展开。
《我也在现场》
考场微思考:
这个现场,援助工作怎样展开?
援助工作会碰到哪些困难?
中国医疗队如何克服困难?
树立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我】
现场中我的身份和角色?视角与声音?感受与心情?
二 评价标准
评阅标准
类别
“
现场
”
描摹
人物塑造
人物情思
一类文
(
42-50
)
能
围绕
主题
“
雪冷不妨春意到
”
生动描摹
与抗疫相关的现场,画面感
强
,氛围
典型
,有
感染力
。
“
我
”
也在现场的
设计巧妙
,
融入感强
;现场人物
个性鲜明
、
血肉丰满
,描写
细腻生动
。
人物思绪情感的表达
真实自然
,
“
我
”
之感慨
由衷而发
。
二类文
(
33-41
)
能
根据
主题
“
雪冷不妨春意到
”
准确描述
与抗疫相关的现场,
有
画面感,氛围
突出
,
稍欠感人
。
“
我
”
也在现场的
设计合理
,
融入感较强
;现场人物
具体可感
,
有较为生动
的细节描写。
人物思绪情感的表达
适时适度
,
“
我
”
之感慨
合情合理
。
三类文
(
25-32
)
能记叙
一个与抗疫相关的事件,
“
现场
”
描摹笔力不足
,画面感
弱
,氛围
模糊
,
不足以打动人心
。
“
我
”
也在现场的
设计牵强,融入感弱
;现场人物的塑造
脸谱化、单一化
,
欠缺
细节描写。
人物思绪情感的表达
矫揉造作
,
“
我
”
之感慨
流于口号
。
四类文
(
24
以下)
只记叙
一个与抗疫
无关或沾边
的
事件
,几乎
没有现场描摹
。
“
我
”
不在
“
现场
”
中
;现场人物
没有特点,形象模糊
。
不能适时穿插
人物的思绪情感;
“
我
”
之感慨
空洞空泛
。
一、二、三类文标准分界
一类
“我”
——
以“我”之身份参与抗疫,且能抒发符合情境和身份的独特感受
。
“也在”
——
现场
融入感强
,
既参与又见证
二类
“我”
——
以“我”之身份参与抗疫
(如记者的如实报道,肩负舆论责任)
“也在”
——
有
现场
融入感
,
不只是见证、旁观
三类
“我”
——
“我”的
身份明确
(医护人员、患者、学生、志愿者)
“也在”
——
有现场
存在
感
一类
现场
——
切合
战疫的情境,
画面感强
氛围
——
典型
人物
——
血肉丰满、个性鲜明
二类
现场
——
贴合
战疫的情境,
场景典型
氛围
——
明确
人物
——
具体可感
三类
现场
——
符合
战疫的情境,
现场感弱
氛围
——
模糊
人物
——
脸谱化
我也在
现场
入档:
“
我
”“
也在
”“
现场
”
三个要素扣合紧密,完成出色取乎
上
。
“
我
”“
也在
”“
现场
”
三个要素扣合较紧,两强一弱取乎
中
。
“
我
”“
也在
”“
现场
”
三个要素基本完成,没有亮点取乎
下
。
我也在现场(一类上)
火神山设计所中总设计师
怒目圆睁
,向我和其他年轻设计师
咆哮道
:“看看你们的工作效率!
几天了
?
一张图都画不出来!
你们知不知道火神山
晚一天建成会有多少人死去?
你们明天就去现场,
看看我们的工人在怎么工作
!”
【
场景切入
】
次日清晨去往建设现场的路上,同组的
小张边开车边抱怨
着:“咱们这些天真没闲着呀,
都加班到
10
点多
了……”
我
也听到了一些关于火神山神速施工的报道,却仍
附和道
:“
是呀,老大竟然让我们名牌大学生来现场学工人
。”车驶进工地大门,眼前的
震撼
让我睡意顿消。
延伸到天际的工地似土色的海洋
(视)
,中间无数的黄斑是轰鸣
(听)
的工程用车,数不清的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着制服
(貌)
,跑着从一处奔往另一处
(动)
,整个工地现场充斥着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张
氛围
。“这效率咱俩的确没法比……”,
小张停下了抱怨
,低头开车,而
我也面露惭愧
(人物的变化)
,
回想着之前工作下午茶的咖啡。
【
场景特写
】
我也在现场(一类上)
忽然,工地内道路边
一群围聚的工人
【
人
】
出现在了车窗前,身后还停着
一辆大推土机
【
物
】
。
小张在人群边停了车
。“怎么了?”
我跳下车好奇地问道
。一个
40
来岁的工人操着浓重的乡音道:“俺们要搬这大石块,可少一辆推土机,再调动太浪费时间了,俺们打算用撬杠棒推土机撬。”
【
小冲突
】
“那我们可以帮你们
,”
我不暇思索地答道
,小张也点了点头
。手握冰冷的铁棍,我们站好马步,调整呼吸,先前的工人大唱一声:“起!
”【
面
】
我使出浑身力气,将铁棍抬起,伴随着推土机的怒吼,大石动了起来
。
汗珠从我的脸颊下滑落
【
特写
】
,
也从周围的人们脸上落下,每一个人都咬着牙,面红耳赤,却绝不放手,仿佛无数同胞的性命就在大石之下
。
【
泛写
】【
场景冲突
】
“轰隆
”
一声巨响,大石被挪开了。
我和小张扔下铁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相视而笑
。回到车上,
我们拨通了总设计师的电话:“老大,给我们在现场找间房子吧,我们在这儿效率一定高!”
【
思想的转变付诸于细节
】
放下电话,回首工地,依旧车流人吼,依旧运转不息
。
【
借景
】
在现场,在这些拼搏的工人中,一股力量向我涌来,让我相信,疫情终会被国人攻克!
【
抒情
】【
以景结情
】
【点评】
该文取材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十日建成的工程奇迹,通过设计师“我”的视角,讲述了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为了抗疫而争分夺秒、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传达了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疫精神,最终有力地揭示了“雪冷不防春意到”的故事主题。符合命意,选材恰切,立意高远。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文构思巧妙,作为火神山医院设计师的“我”能自然地进入火神山建造现场,并在与建筑工人合力奋战的过程中合理地实现思想的升华。文章波澜起伏,有较强的故事性,故评为一类上。
三 问题
·
建议
典型问题一 设计牵强
1
2
3
4
医生的眼镜
护士的手机
各种医护用品
可怕的病毒
“
我
”
被拘死,只能见证,无法参与。
物视角(拟人化)的选择:驾驭能力和命题限定
《漂流书的故事》
《一枚神奇的书签》
2
3
对着电视敬礼
云监工“火神山”
通过
“
梦境
”
抵达
1
这样的
“
也在
”
无法真正进入
“
现场
”
,展开故事。
要学会通过身份、角色的设定让人物置身现场,
能够行动,能够发声,能够感受。
“
我
”
是谁
“
也在
”
的处理
典型问题二 场景感弱
开端
A
发展
B
高潮
C
结局
D
强调
流程
的叙事:
《留一把光阴的钥匙》
谁留?
——
留给谁?
——
怎么留的?
——
为什么要留?
捕捉氛围
01
观察人物
02
摹写环境
03
强调
场景
的叙事:
《我也在现场》
现场怎样?(何人?何事?何物?何景?何互动?何氛围?
——
叙事链条上的横截面加工能力
)
《
绿水青山图
》
典型问题三 不合逻辑
留陌生的快递员在家中吃年夜饭
1
战疫医生随便蹲在走廊里吞餐饭
2
烈日当空下口罩带来的身体不适
3
一个实习护士独自抢救危重病患
4
为情造文
——
故事可编,生活勿假!
故事源于生活,考场思考时需要具有还原生活原貌和遵从生活逻辑的意识。
尊重命题的时空限制
尊重抗疫的科学事实
标杆文
6
号(二下)与标杆文
2
号(一上)
【6
号文
】
建筑工人
我是第三批支援建设火神山医院的焊接一组工人。
“小赵!你过来看看这里。”王师傅是我们一组组长,也是带着我从村里进城的大哥。除夕夜里他就给我们发微信让我们过来了,
说武汉要建设医院救人,可大过年缺人,工人不够
。
【
情境设计
】
我想
:“国家不仅多给工钱,还是为政府办事出力,咱光荣!”于是便带着焊枪来了。“好嘞!”我焊完这批就
赶到
王师傅那里。“小赵,你这里焊的不密啊,到时候病毒跑出来,咱们不是害人吗?不能马虎啊!”我
羞极
了,
低头重焊
,“师傅,我错了,这就补!”我看焊完后
站起来直了直腰
,
天边朝霞落日,身边有几千工人施工
,我转头看见人们
《
人民日报
》
的
5G
直播摄像头
,
心里美滋滋
地
抹一把汗,“我也在现场!”
学生
……
保洁大妈
……
“我”的设计
——
分散割裂,多重身份,没有主线,镜头碎片
“场”的描写
——
重在人、事;景物较弱;人物情思
——
缺少抒情
【2
号文
】
大约是年三十的前一天,
我
像往常一样骑上小黄——
我的送餐坐骑
,奔驰在大街小巷,可是,
夜幕下的霓虹闪烁,街灯繁华,似乎只在为我一人一车闪耀
。
江城的大门落下了枷锁,
市民们都在家里商业楼前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疫情的最新消息,光亮有些刺眼,声音有些刺耳,我的城市,它生病了。
车座后面装的是即将送到医院的很多外卖,我紧了紧口罩加速飞奔在空荡荡的街上,希望这些饭送去时都还未凉。
当我踏进医院门厅时
……
……
拿出手机,我又看到了一份新订单,需求都是一些日用品和药物,备注写着:辛苦了,我有些担心自己生病了。我于是又骑上小黄,沿街寻找着还在营业的店铺,
一家杂货店的灯还亮着
……
来到小区门口,
一顶墨绿色的帐篷里,星星点点地亮着灯,
我知道
那是社区工作者在连夜梳理疫情情况,昼夜未停歇
……
医院店铺和社区每一处防疫工作的重点,
我都在现场,
亲眼看到了来自各方的努力,感受到一股民族精神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有幸,我也是防疫现场的一员,至少有我这样外卖员的存在,大街小巷不会孤单,各方需求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吧。
三个月了,如今我依旧骑着小黄奔驰在武汉现场,
草场莺飞,市民游乐
,活脱脱的江城又回来了。
“我”的设计
——
便于串联情节,连缀现场,整体关联,既见证又参与
“场”的描写
——
人、事、景(自然、社会环境)、物(霓虹、帐篷)交融
人物情思
——
适时穿插、自然流露、“情”随“境”变
后期复习建议
立足生活
观察生活
复习小说
学学叙事
人物速写
场景专练
梳理命题
解决问题
靶向高分
小结和致谢
03
本套讲评资料,仅供老师们教学使用。各
位
老师不得将讲评资料发到网上。
我们反对任何打着“共享”旗号,用教学资料换取个人、机构经济利益的行为,我们语文老师也不缺这两个菜钱
——
你懂的!
我们尊重相关教学培训机构、网站、公众号,也请相关单位、个人尊重我们老师们集体劳动的成果。
谢谢!
以首师附中武智老师监考时所作的一首小诗,与奋斗在高三年级的老师们、同学们共勉!
雨燕
一群北京的雨燕
怀着对古都檐角的眷念
沿着万里邮路的一端
朴实醇厚而又深情款款
在船山的莲子里翩跹
朝朝暮暮 日日年年
黑白相间的纹路
翩飞着
济世的超然
文明的互鉴
这一场
奢华低调而又缺少观众的路演
却充满了
惊心动魄的现场感
立夏葡萄架下那细长的剪羽
定格成北京人最美好的期盼
注:隐括
2020
海淀高三一模卷。
春日复苏,夏日生长
伴随立夏而来的
正是万物勃发之势
让我们与春日作别
在夏季静默生长,奋发向上
感谢倾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