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21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第21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北京市第52中学高级教师 史明迅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学家班固和《汉书》。乐府和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乐舞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 wù)》等等。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一、司马迁和班固(板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板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平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司马迁做史官后,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的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纪是以朝代或帝王为主,记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列成表格;书是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世家专记诸侯名人活动;列传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自从纪传体《史记》出现以后,历代不少史家都沿用这种体载编写历史,并用把用这种体载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二十四史”都是如此,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从内容方面看,《史记》记事是从远古到西汉,贯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所以称为通史。《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肯定了这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说屈原的诗可“与日月争光”。对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纣、周厉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文笔生动,语言简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史记》把国家兴亡归于“天命”,说明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这是《史记》的主要缺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竖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友人信中谈到自己编写《史记》动机时说过的话,表明了司马迁决心在史学方面干一番事业,写出一部历史著作留给后人。司马迁忍受重刑之苦,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为我国的史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2.《汉书》(东汉班固)(板书)   继西汉的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也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班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对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西汉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汉书》同《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但是《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这又是它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汉书》的最大特点是记事系统而详尽。这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的断代史的出现、在史学界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汉书》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汉赋和乐府主诗(板书)   1.汉赋(板书)   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汉朝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载,叫做赋。赋是一种长篇的韵文。前面我们提到的《论衡》、《史记》、《汉书》等著作,按其文学体载来说,属于散文;而《诗经》是诗歌。那么,散文与诗歌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散文不用押韵,诗歌要押韵。)赋也是要押韵的,这一点与诗是相同的。但是赋在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这一点又与诗不同。所以赋是一种新文体,其性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有些汉赋作品在描绘田猎歌舞的壮观、宫殿苑囿的宏伟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学的成就。但是汉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宫廷文学”,反映的是汉帝国的表面现象,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西汉的贾谊、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等都是汉赋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都很有名。   2.乐府和乐府诗(板书)   乐府是指西汉时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它的任务是专门搜集歌辞,一方面供统治者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乐,供宫廷娱乐。所用歌辞,一部分是由文人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采集来的这些民歌以及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文人写的诗歌,后来就被称为乐府诗。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们提到汉乐府诗,往往是指这部分民歌。讲到民歌,谁还记得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提到的民歌《硕鼠》出自哪部书?(学生答后,教师讲述)对!是《诗经》,更具体一点说,应该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以抒情为主,而乐府诗着重叙事。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艺术上更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泼,格调清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摘录的《十五从军征》的一段诗,结合注释和画意插图,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80岁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乡,目睹亲故凋零,家园破败的情景。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墓冢累累,乌鸦乱飞,断壁残垣,触目荒凉。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景象。在诗人笔下,把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描写得何等淋漓尽致!这首诗和另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中的名篇佳作。   三、丰富的绘画和雄奇的雕塑(板书)   1.绘画(板书)   两汉的绘画已有相当的水平。那时候,上至皇帝,下至富人的住宅,大都用壁画作为装饰。据记载,曲阜鲁国灵光殿的壁画是西汉著名的壁画。它“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是对观众进行政治品德教育的一幅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大型壁画,可惜今已不存,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记载来揣摩它的高妙了。   汉朝的画像石也很出色,题材丰富,线条清晰,富于动的韵律感,气势粗犷,呈现出质朴深沉、浑厚豪放的艺术特色。它属于浮雕,主要用作坟墓、神庙、祠堂和桥梁的装饰。位于山东嘉祥县的武梁祠画像石称得上是代表作,其中有一幅宴饮图,描绘了当时贵族的宴会场面,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富贵人家的生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是我国已发现的帛画中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一幅。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彩图第22《马王堆汉墓帛画》(教师照图讲述),这幅帛画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上部是天上景象,右上方有一个红色的太阳,中间是一只金鸟,太阳下面是棵扶桑树,树上有八个小型的红色太阳。有人认为它们象征着8个小太阳歇息在扶桑树的枝叶间。左上方是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月下有一女子坐在飞龙翅上,两手托起月牙。上部是间绘有人首蛇身像。下端的天门内有两个拱手对坐,好像是接纳墓主人的灵魂。中部是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她的前面有两人手里捧着装有食品的漆盘,跪着迎接老妇人。老妇人身后有三个侍女,整个画面就象墓主人出行的样子。下部是一巨人站在两条蛟龙的身上,双手托举可能象征着大地的白色扁平物体。巨人腿下横跨一条大蛇,两侧各有一巨龟,背上站着一只鸱鸮(读作chī xiāo)。巨人脚踏两条鱼,鱼尾上立着两只带角的兽。整幅帛画从上到下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物。看完这幅插图,汉墓帛画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答后,教师归纳)这幅帛画布局匀称,内涵丰富,线条流畅,色彩绚丽,画技精熟,反映出西汉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这幅帛画要求记忆。   2.雕塑(板书)   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杰出的代表作品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同学们结合《秦始皇陵的兵俑和马俑》这幅插图,阅读课文中有关部分内容的一段小字。为什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学生答: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大型艺术群像,雕塑的件数之多、艺术个性之鲜明,堪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这些兵马俑是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兵马俑是用黄泥雕塑,再用火烧制而成。1979年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建起了大型博物馆。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这是一号兵马俑坑的阵容。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令人激奋的军阵场面,我们好像看到那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排列有序的秦兵军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在滚滚风烟中出关远征,奔赴统一六国的战场。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武场面,显示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强大阵容和赫赫军威,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再细看每一个武士俑身上,那坚硬的铠甲,柔韧的皮带,飘动的衣褶,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甚至连陶俑发髻上细细的发丝,戎衣上的钮扣也精雕得和真的一样。不仅武士俑如此,战马的形体看上去比例也很匀称,结实饱满。它们那竖立的双耳,警惕的眼神,粗大翕张的鼻孔,宽阔的前胸,昂举的头颈,以及坚实的筋肉、矫健的四肢,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它们机智神骏的特征。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秦代卓越的雕塑艺术水平。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称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他在参观时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可以无愧地说,秦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奇迹之一,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我们顺便看课本彩色图《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整套车马、御手、辔具都是用青铜铸造的,大小约为真车的一半,造形美观,堪称国宝。   课本中的兵马俑和铜车马彩色插图要求记忆。   四、乐舞和足球(板书)   1.乐舞(板书)   秦汉时期乐舞也有相当的水平。乐器和舞蹈的种类很多。民间酒宴,婚丧喜庆,大都举行歌舞活动。课本中有关的小字和插图具体讲了这方面的情况,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中竖写字《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写的一首楚歌,气势雄伟、高昂,很符合刘邦的身份。   2.古代的足球——蹴鞠   早在春秋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了足球运动,称为“蹴鞠”(读作cù jū)。“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球。那时的足球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发填充,具有弹性。足球场叫做“鞠城”。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开展,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这种运动。民间的蹴鞠活动也很普及,西汉中期就连穷乡僻壤也开展这种运动。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蹴鞠》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这幅插图和那段小字说明了什么?(学生答: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同现代足球运动并不完全相同,我国是足球运动的故乡。)除蹴鞠以外,在民间或军队里还流行角抵(后世称为相扑)、击剑、秋千等运动项目。 4.巩固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作两个练习。先回答课本上的第一个思考题:“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用纪传的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再回答第二个思考题:“就你学过的知识,谈谈秦汉时期文学艺术和体育的主要成就。”(学生答:秦汉时期,在文学方面产生了许多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是其中最优秀的名篇;在艺术方面,出现了轰动世界的古代艺术珍品——马王堆帛画,还有世界艺术史上的明珠——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体育方面,古代足球运动——“蹴鞠”广泛流行,受到皇宫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欢迎。)   最后,我们作一小结。我们共用了三个课时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出现了张衡等一批科学家、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文学艺术也是异彩纷呈,取得许多新的成就。这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5.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所给练习题即可。 (三)教法建议   秦汉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文化”课应以讲述法为主,间用描述法。在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例如: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著作?你听说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吗?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等等。有些小字内容,如司马迁的生平、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的介绍等,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或朗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本正文(大字)的理解,如汉赋、乐府诗、绘画、雕塑、乐舞、蹴鞠等。而对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除讲述外,还应间用描述法,以突出历史知识的美感,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讲课时,除指导和帮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看有关插图(包括彩图)外,还应使用教具。如放大的《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图片《史记》线装书书影(也可用中华书局版本代替)、彩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如条件不具备,只使用课本的插图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