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一轮期末复习题(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Ⅰ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 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90°-H,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武汉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月份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墨西哥湾飓风活动频繁 C.北京香山红叶遍野 D.长江入海口盐度达一年中最高 2.某日正午,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广州 D.上海 3.图 a 为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线分布示意图,非阴影部分表示 m 日,阴影部分表示(m+1)日;图 b 为该 日 k 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0°) B.(23°26′N,180°) C.(0°,180°) D.(23°26′S,0°)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33°E,69°N)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17 年 1 月 10 日,该市居民迎来了 今年的第一黎明,日照时间仅为 34 分钟。这一天,W 市和 S 市分别于当地时间 6 时 52 分、4 时 53 分同时日 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  ) A.0 时 17 分 B.11 时 43 分 C.23 时 43 分 D.12 时 31 分 5.推测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的日期,可能是(  ) A.7 月 22 日 B.6 月 22 日 C.12 月 1 日 D.12 月 22 日 6.S 市位于 W 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时段,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现象(③昼长均为 12 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若四地中仅有一地位于北半球,则图中 N 日期是( ) A.3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 C.9 月 23 日 D.12 月 22 日 8.若②地位于北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纬度最高的是④ B.NP 时段①②地日出东南 C.MP 时段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D.N 日期①地 0 点太阳高度为 0 度 下图是某年 3 月 4 日 11 时和 5 日 06 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由 4 日 11 时到 5 日 06 时,图中( ) A.①地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中心 B.②地水平气压梯度减小,风力减弱 C.③地风向由偏北风转变为偏南风 D.高气压中心的位置东移,势力增强 10.据图推测 5 日白天( ) A.渤海海域风平浪静,利于航行 B.西北大范围降水,应注意防洪涝 C.北京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好 D.西安天气晴好,气温较 4 日升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易发生光电效应,形成氧负离子,从而提升 小区域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高温对植物叶 片光合作用有一定抑制。某研究团队测定了我国 T 山山顶、山中及山麓固定样地中 9 个柳杉(我国特有的 一种常绿乔木)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日变化情况。下图示意 T 山 6 月空气负离子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11.导致 T 山 6 月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呈双峰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风力 12.T 山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浙闽丘陵 B.秦岭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气溶胶是悬浮于大气中的直径较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分为烟、雾、灰尘,可自然产生 或人工形成,其在大气中大量存在时会直接改变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影响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气溶胶对地面热量收入影响最大的时段( ) A.06 时--09 时 B.11 时--14 时 C.16 时--19 时 D.21 时--24 时 14.气溶胶对地--气系统能量收支的直接影响是( ) A.加强地面辐射,大气升温 B.减弱地面辐射,大气降温 C.增强太阳辐射,地面升温 D.削弱太阳辐射,地面降温 15.气溶胶的密度增大会导致( ) A.对流运动旺盛 B.云雾数量减少 C.散射作用增强 D.大气成分改变 我国某专业人士于 2019 年驾驶直升机低空飞行,穿越世界自然景观最壮丽的地区之一,像“雄鹰” 一样飞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成为现实。当直升机飞行在如图段路线时,左图中方框范围内为飞行路线, 右图是飞行路线中的飞行高度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最适合直升机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飞行时间和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夏季山区气候温和 B.夏季阴天多防强光 C.冬季水汽少晴天多 D.冬季背冬季风温暖 17.此次飞行能够让人们掌握更多数据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可以为人们奠定基础( ) A.修建基础设施、建设聚落 B.提供依据、保护峡谷生态 C.加大资源开发、货物运送 D.兴修水利、开发水力资源 亚速海平均深度 7 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冬季多大风,在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下图示意亚速 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亚速海冬季多大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上摩擦力较小 B.冬季盛行西风较强 C.受亚洲高压影响大 D.海域周围地形平坦 19.造成亚速海年平均水平面差别高达 33 厘米的原因是( ) ①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②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③地壳运动 ④海湾封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公路隧道(海拔约 300m)冬季气温最低日隧道洞口、洞内距洞口 10 m、洞内 距洞口 100 m、洞外距洞口 10m、洞外距洞口 100m 温度状况随深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表示洞外距洞口 100 m 温度沿深度变化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吉林市 B.广东省清远市 C.陕西省安康市 D.河北省张家口市 22.该隧道( ) A.洞内气温日较差大于洞外 B.冬季洞内会出现结冰现象 C.夏季洞内洞外温差高于冬季 D.夏季洞口附近温度差别不大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北坡某谷地上游微观地貌(海拔约 5000 米)示意。该侧谷地由冰川堆积作用形成 的冰碛陇坡面上分布着成群的冰碛土柱,这些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相对高度 在生命周期中经历先增大后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存在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其中存在显著日变化的是( ) ①山谷风 ②重力崩塌 ③坡面径流 ④冻融风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冰碛土柱相对高度增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 A.坡面草甸覆盖率上升 B.冰碛土柱顶部的沉积物增多 C.坡面径流量不断减少 D.披面冲沟的深度和规模增大 25.冰碛土柱相对高度降低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其所在坡面( ) A.倾角保持不变 B.底部堆积物趋于减少 C.形态趋于稳定 D.重力崩塌现象会加剧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27.形成图中断层的力有重力和 A.水平剪切力 B.水平挤压力 C.垂直顶托力 D.水平拉张力 28.岩层⑤是 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B.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C.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D.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 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29.以下我国地形区中,富铝土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30.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砖红壤 B.燥红土 C.红壤 D.黄壤 鹤壁市主城区位于华北平原,淇河绕城南而过。淇河的淇奥公园段位于城南,丰水期水深 3-4 米, 淇河上游盘石头水库距此约 15 千米。下图示意工人们对淇奥公园河段进行河道防渗工程施工情况。河道防 渗工程底层是一层防水材料,中间层铺满一层鹅卵石,上层是钢丝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推测图片中工人们施工最可能的月份( ) A.1 月下旬 B.4 月下旬 C.7 月下旬 D.10 月下旬 32.淇奥公园河段采用防渗材料后( ) A.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 B.枯水期地下水位上升 C.丰水期水面蒸发增强 D.枯水期水面蒸发减弱 33.河道防渗工程及所用材料产生的影响是( ) ①鹅卵石减弱底层水流对防水材料的侵蚀作用 ②该河段水草垂直方向根系变得发达 ③钢丝网减弱底层水流对鹅卵石的侵蚀作用 ④该河段中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酒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 毛管孔腺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经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951 米集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孔隙度(%) 林地类型 总孔隙 非毛管 孔 毛管孔 有机质 含量(%) 饱和持 水量(吨/公 项) 针阔混交林 59 14 1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883 34.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 A.针周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35.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保肥能力强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 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 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 ②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 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③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④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 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⑤是一种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37.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不适用 ②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 ③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④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 20 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 30 厘米才可。 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的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扰晶核的长大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8.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 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A.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 C.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D.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 39.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也达到采冰标准,青藏高原采冰最可能是因为 A.用于制作冷饮 B.用于食品保鲜 C.室内装饰的需要 D.取水不方便 Ⅱ 非选择题 40.读欧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结合欧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分布最广的原因。 (2)莱茵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西欧南北交通大动脉,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航运业发达的 原因。 (3)据图分析,A 地与 B 地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并说明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雅丹 地貌是 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主要在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 凹地等景观组合。 材料二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我国著名的丹霞、雅丹地貌分布图”。 (1)简述我国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描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3)右图中的雅丹地貌,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分析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4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多次改道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 的影响。在二千五百年间,黄河大改道 6 次,局部改道几十次(如下图)。 (1)概括黄河河道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改道,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D2.B3.C4.D5.A6.B7.D8.D9.D10.C11.A12.A13.B14.D15.C16.C17.B18.C19.A20 .A 21.C22.C23.D24.D25.C26.D27.D28.A29.B30.A31.B32.C33.D34.D35.A36.B37.D38 .A39.D 40.(1)西欧平原面积广大,使西风可以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多峡湾分布,有利于海水的深入 加强西欧的海洋性,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2)主要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丰沛且比较均匀;流域内地形平坦,利于航运。 (3)气候差异:A 地降水多;季节差异小;气温变化小(或气温年较差小)(还有其它说法意思对即可得分。 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或 A 地位于沿海,B 地深入内陆) 41.(1)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分布集中,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东 部季风区;分布分散;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 (2)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3)湖底坡度小;定向风吹蚀;湖底干裂隙扩大;走向与风向一致。 42.(1)改道次数多;涉及范围广(在山东丘陵南北两侧)。黄河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水位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高, 易泛滥冲毁河岸堤坝。流域下游地区除山东丘陵外地势普遍低平。 (2)黄河改道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的人口、聚落及人类活动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 发展。例如;黄河泛滥、改道造成饥荒和社会动荡,人口外迁,改变人口的分布格局。黄河泛滥、改道带 来的灾害和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使古代沿河分布的城市(聚落)衰落或消亡。黄河泛滥、改道带来大量肥沃 土壤,黄河泛滥区和黄河故道往往成为当地主要农耕区。 (3)新中国成立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治黄工程:下游沿河加固、加高堤坝;中游水土保持,黄河含沙量减 小,下 游河道淤积减慢;中游水库建设拦蓄、分流了泥沙;沿线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引水量增加,黄河 下游水量减少。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