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07课 巧用肌理
[分析]巧用肌理
一、教材巧用肌理分析
巧用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巧用肌理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巧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巧用肌理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巧用肌理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巧用肌理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三、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用于拓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较粗糙的表面和规律的纹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选用粗铅笔、蜡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以及较薄的彩色纸(32开大小比较合适)。教师在课前应做多种尝试,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拓印效果,获取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拼合课桌以增大工作空间,便于学生交流、互助。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建议不使用其他锋利的刀具),不允许在制作过程中打闹玩笑。课后收拾工具,清洁教室,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活动建议分三个课时完成,基本思路为:发现与感受——认识与理解——运用与创造。
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着重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并对此进行联想和描述。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的导入部分从一张纸开始,将一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了丰富的纹理,并让学生通过抚摸和观察进行想像和描述。
接下来教师进行拓印演示并讲解要领。然后,参照教材拓印方法举例,各组用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拓印。作业过程中可以交换物品和工具进行反复尝试。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两张不同肌理的拓片,卷成圆筒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同样的体积因肌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明白肌理在造型中所起的作用。紧接着展示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肌理的运用,进一步理解肌理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二课时用肌理拓片制作拼贴画。学生在课前制作了更多的拓片,教师利用这些拓片,和学生一道分析拓片纹理之间、拓片和背景之间形成的疏密关系,色彩的搭配与对比等等。学生作业可以参考教材上的拼贴画,选择相对单一、简单的图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轮廓供学生使用。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利用拓片拼贴,有必要降低绘制的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味、运用肌理。作业完成后,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拼贴画作品,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课时是前两课时的延伸,通过对拓片或图片肌理的分析和运用,更进一步了解肌理的形态特征。首先,模仿教师的演示做一个小训练,以收集的拓片为蓝本,用点、线、面构成的简单图形画出肌理的示意图,归纳肌理的特点。通过小训练,力图让学生归纳出这一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用肌理丰富明暗关系和虚实关系。作业以硬笔为主要工具,可以辅助以淡彩,要求表现方法一致,疏密关系明显。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感受的深度与联想的广度,鼓励大胆的想像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独特的理解与富于个性的创造,推崇标新立异。
(3)注重制作过程,推举巧妙的制作细节,培养技术意识。
(4)注重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表彰优秀,带动班级整体。
四、教学选择
活动一的教学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去发现、拓印,更亲近地感受各种物体的表面质地,功拼贴作业获取多种肌理。
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工具互换使用,还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形成互助合作的风气。
五、教学建议
教材选用的部分图片是依据课堂条件制作的,以简单图形的丰富、变化、复制为基本方法,可以为作业提供参照。如:一棵树用不同色彩的拓片复制,改变大小或方向,重叠摆放,即可变成树林。以此类推,一条鱼、一片红叶等等。这种方法便于小组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质量较高的作业。
参照作品《指纹拼贴》,利用拓片本身的纹理,通过改变方向和色彩,也可以尝试拼贴有趣的抽象图案。
手绘肌理以线描为主,可以有规律地加些灰色丰富画面。
三个学习活动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最好依次进行。
本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所在,是触摸、观看结合想像,目的在于获得心理感受。
肌理语言比较抽象,应尽可能地采用直观手段,以实物为主,结合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列举的图片资料,应该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景物和用品,要避免生僻的资料。
学习可以结合学校郊游活动,或采用课外活动形式进行。可以由各小组集体策划、制作,教师只需为小组提供选题、必要的资料和建议,布置一定数量、种类的任务,让学生参照教材内容独立完成。
[教案]程思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7课巧用肌理 年级 6年级上册
执教 程思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实物材料和拓印工具
二、提供空 间,主动学习
1.拓一拓,找一找
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
(1)规定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组长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提供材 料,探究其它拓印方法
提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拓印方法吗?
示范揉纸拓印。
教师提供几组拓印材料,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清洁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感受过程,提出问题
1.整理材料
教会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1)说说你是怎样利用老师的材料来拓印肌理的,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3)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学生作业
五、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其他获取肌理的方法,教师提示,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用复印机复印实物或用计算机制作等等,都可以得到有趣的肌理纹样。
[资料]图片资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