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熟读并背诵这首词,了解苏
轼的生平事迹以及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体会作者旷
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
意的写作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
画面美”,品味苏词的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感受他即
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
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
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
的写作方法。
2.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体会诗歌
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由《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后所得导入。
二、诵读
1.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讲解。
2.点评背诵并范读。
3.根据提示再次诵读,边诵边在脑海中勾勒词所描绘
的场景。
三、赏析
以本词所描绘的情境为线索,借助学生自绘场景图片
,结合文本中东坡的形象,进行具体赏析。
1.场景形成的重要条件:雨。由雨引出小序的讲解。
从小序中能得到的信息:
时间 :1082年3月7日
地点 :沙湖道中
人物 :同行 、余
感觉 :狼狈、不觉
事件 :遇雨、已而遂晴
2.展示学生课前所绘场景,引出抒情主人公。
问:大家在绘图时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主人公
呢?为什么?
3.讲解学生遗漏的地方。
答案设定: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
明写词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
,他在面对逆境时仍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其胸怀的开阔和
气度的从容。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中“轻胜马”有着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更深的含义,马一般是达官贵人骑的,所以这句话包含着
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即竹杖芒鞋的平常生活与高官厚禄的
华贵生活。
词人认为,平凡人的生活自有其悠闲和潇洒,并不比轻车
肥马的富贵生活差,平平淡淡才是真。
(3)“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
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
然的意思。这里的“一蓑”不仅是遇雨时身上所披的蓑衣
,而且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狂风暴雨的困境中,词
人也要坦然面对、从容度过。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既是写
景,也寄寓了作者的人生体验。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
变化,反复无常,但无论怎样,在逆境中会有希望,在寒
冷中会有温暖,在忧患中会有喜悦。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头去看刚才下雨刮风的地方,
云开雾散,太阳落山,风雨和阳光都消失了,整个世界恢
复了平静、正常,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实则是指词人对于人生的沉浮变换、喜乐哀愁已全不放在
心上,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宠辱不惊、超乎物外的旷达
人生境界。
4.小结
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的状况下,独苏轼坦然面
对、泰然处之,可见其豁达洒脱。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四、写法借鉴
词人在表达其人生态度的时候,其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
1.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
比。
2. 以小见大,以生活中遇雨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3.
情景交融,直接描述的是作者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但所
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
五、课堂小结
《定风波》中我们见到了一个洒脱旷达的苏轼,进一
步领略了他的豪放词风。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说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通过这节课,我
们便领略到了其词的豪放,也知苏轼的豪放在于其胸怀。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苏轼词两首。
2.预习辛弃疾词两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