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评说  一、多维度,突破“盛世”题材教学  (一)依据课标,确定教学主题  首先,本课的课程内容为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其次,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其中,涉及两个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盛世”。紧扣这一主题,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利用微课、图片及材料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二)紧扣重点,设计学生活动  “盛世”题材的教学内容必然会涉及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而盛世出现的原因通常是统治者能从覆亡的前朝吸取教训,在思想上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关注民生,去奢倡俭,以德化民;在治理上重视人才,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减轻刑律,以缓和矛盾,取信于民;在经济上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这些治国思想和政策措施正是中国古代出现“盛世”的重要原因。因此,讲盛世,肯定要讲统治者采取的措施,这一课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感觉抽象、雷同,因此,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手段完成教学。  1.对唐太宗革新措施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快速从课本中找出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并设置问题:“这些革新措施为什么会推动贞观之治的出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提炼: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严格考查官吏,使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令文教昌盛;而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让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因此出现了 “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这一设计通过文本的研读,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措施影响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对武则天治国措施的教学是先请学生设计武则天的碑文,然后设置问题:“请你用具体的史实说明她如何推动社会继续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先引导学生对武则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再用她采取的措施来论证她的功绩。  3.对唐玄宗治国措施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思考唐玄宗与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盛世局面,他们在治国方面的共同点,并加以总结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他们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在经济上:两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二、巧设计,引入微课教学环节  (一)引入微课的作用  2011版新课标中不涉及武则天的相关内容,但本着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而且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贞观时期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所以我的观点是武则天这一部分仍然应该教学,而学生对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不是非常了解却又充满好奇,因此引入了微课,介绍武则天的生平,从而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高质量的讲解。我认为把微课引入本课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把微课手段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微课的直观化特征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搭建微课平台有助于拓展历史教学。  (二)使用微课的注意点及反思  把“微课”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历史学科特点,还要注意是否适应历史课堂教学。此外,运用微课教学,就要丰富历史知识点的展示形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能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不管是制作“微课”还是课堂实践,重点是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以多样的形式体验和感知历史,获取经验,把学生从大量历史数据信息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历史“活”起来,把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有趣,让记忆不再是负担。  对于这一课中微课的使用情况,我认为微课制作可以再精致些,呈现方式可以再多元些,使用时机可以再灵活些。微课可以贯穿课程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探究,提升历史学科能力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本课设计了几个探究活动。  (一)对唐太宗治国思想的探究  教师提供材料,《贞观政要·论任贤》中记录,唐太宗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请学生思考: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呢?请他们结合课本第一子目的第二段、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及课文后的知识拓展进行思考。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对唐朝出现盛世局面原因的探究  教师设置问题:“唐朝为什么会出现盛世局面?你认为使唐朝兴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提醒学生可从统治者、改革革新、人民群众等方面思考。学生展示后,教师加以点拨:唐朝会出现盛世局面,固然有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革新措施,但也要认识到,在这其中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