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及问题导入: 在大屏幕上播放多种植物叶片的画面,同时配有悠扬的乐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轻松、愉悦而又充满好奇地进入课堂学习。同学们了解植物叶片吗?你知道叶片的奥秘吗?学生围绕叶片的颜色、形状、功能等方面,自由发言,开拓思路。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燃料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你知道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哪里吗?这和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探究讨论,亲身体验 科学的发现总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无数科学家经过漫长艰苦耐心的探索研究,才能使人们享受到伟大的成果。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艰辛历程吧。 播放17世纪海尔蒙特所做实验的图片,要求学生注意材料中的数字和文字提示。1、科学家想探究什么问题?2、实验是怎样进行的?3、前后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分析、讨论。因为时间关系,可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每组只探究其中的一个问题。 教师到各组巡视,并参与讨论。指导三个小组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播放普利斯特利实验图片。注意几组实验的材料、条件、现象的对比。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蜡烛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是等量的吗?氧气量是否相等呢? 知识结论的获取是需要科学实验才能获得的,感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下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也可以与同学、老师探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吗?怎么设计实验探究这些问题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方案——   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材中,只提供了几个经典实验图片,文字量很少,教学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由教师分析图片讲解教材归纳现象得出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识图,分析数字的变化,得出结论,这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教学活动按“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总结强化,学以致用”四个层次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不断深入学习,并且兴趣盎然、轻松愉快。教师有序地提供研究素材,放给学生,同时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分析的空间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问题中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概念,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意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