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该定理的证明;
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2、能区分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
3、能应用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进行证明与计算;
评价设计:
通过提问及练习,达成目标1;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使学生对条件与特征有更明确地认识,达成目标2;
通过学生的上台展示,教师的分析引导,达成目标3.
教学重点:能应用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进行证明与计算
教学难点: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设计
1、直接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2.3平行线的特征
3、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2、能区分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
3、能应用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进行证明与计算;
4、检测预习效果:
问题设置:
(1)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
(2)图中还有其它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活动过程:
提问学生测量的结果,∠1和∠5的度数,从而引到学生得到当a∥b时,∠1=∠5;
提问第2个问题,关键引导学生为什么其他同位角也相等,是不是继续测量?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其他同位角相等是通过对顶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的,从而让学生学会推理;
问题3、4采取学生自觉展示的方法进行说理,从而得出平行性的特征: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评价设计: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定有(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结论不一定成立
2、如果∠1和∠2是同旁内角,且∠1=75°,那么∠2等于( )
A.75° B.105°
C.75°或105° D.大小不定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调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条直线平行,对于第2小题争议很大,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5、辨一辨
平行线的条件与特征有何区别?
条件:由角的关系判断直线的关系;
特征: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
评价设计:
如图,看图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因为∠1=∠2(已知)
所以 ( );
(2)因为a∥b(已知)
所以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确由角的关系判断直线的关系是条件(判定),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线的特征(性质)。
6、运用知识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 ,∠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行的例子,我们要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巩固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7、综合提升
1、与对顶角结合
(2011年湛江)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E,DF∥AB,
若∠AEC=100°,则∠D等于 ( )
A、70° B、80° C、90° D、100°
2、与角平分线的意义相结合
(2011年湖州)如图,CD平分∠ACB,DE∥AC,
且∠1=30°,则∠2=________
3、与补角的意义相结合
(2011年淮安)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
且∠1=70°,则∠2=________
4、文字说理
如图, 1已知AB∥CD,AE∥BC 试说明∠1=∠3 .
2若AB∥CD , ∠1=∠3 ,试说明 AE∥BC
设计意图:通过前3道题目,给学生鼓劲,让学生会综合利用知识,通过文字说理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8、挑战自我
如图AB∥CD,∠1=30, ∠2=40,试求的∠EPF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介绍辅助线的作法,并引伸出此类题的
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9、本课小结
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老师可先鼓励学生描述出自己的认识与收获,然后再作进一步归纳总结。)
10、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其中是平行线性质的是( )
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同旁内角__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E在AB与CD之间,且∠B=140°∠D=120°.
求∠BED 的度数.
11、作业设计
必做题:习题2.4 第 2 题
选做题:
1、阅读课本72页“读一读”
2、思维拓展:当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时,这两个角会是什么关系探究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 AB∥ED, BC∥EF,那么∠B与∠E的关系是______
(2)如图(2),AB∥ED, BC∥EF,那么∠B与∠E的关系是_________,总结上面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