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能够按时间顺序,讲述“泸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2、揭示课题,质疑。卢沟桥在哪里?“烽火”是什么?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2、检查朗读情况。重点解决以下词语:万籁俱寂 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人仰马翻震耳欲聋 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 如火如荼 蚕食 挑衅 狼狈 呐喊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形容哭的)理解词语。指名读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给课文分分段,并概括段意。2、学生思考。3、交流汇报。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指导生字字形:喉 凌 爹字音:烽 呐 歼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成语。3、了解抗日战争。教学反思:学生对中国历史了解得少之又少,通过一节课讲中国被侵略史远远不够。真应该提倡多读读中国奋斗史,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一个没有民族荣辱感的学生,能做什么大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万籁俱寂 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同仇敌忾 人仰马翻震耳欲聋 猝不及防 哭爹喊娘 生死存亡 如火如荼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借鉴这几个词语)。二、精读感悟(一)导入读第一节:1、“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2、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3、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1、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2、交流:第一处:(第2、3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 )的敌人。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1)继续交流:敌军 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第三处:当天晚上敌军全部被歼。(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1、出示反映敌我双方特点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2、指名复述。3、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四)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1、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2、三个“危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三、课外延伸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四、布置作业1、读更多抗战故事。2、把泸沟桥事变的经过讲给身边的人听。教学反思:把时间还给学生,他们能创造更精彩的课堂。这节课我就体会到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给了十分钟时间作批注,学生竟然得出的一些词语比我预想的还好。再加上一边表扬一边讲解,他们的兴致很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