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他情 节内容。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家及作品:
(1)施耐庵(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还有的传说他此 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有关的回目:
第7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11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2、【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阅读作家作品介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认真阅读全篇,正音并解释下列词义:
①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赍( )发 迤逦 ( ) 酒馔( ) 不省( )得
仓廒( ) 央浼( ) 搠 ( )倒 一剜( )
②解释下列词语:
赍法: 迤逦:
不尴尬: 干碍:
那工夫: 向火:
市井: 碎琼乱玉:
搠: 剜:
第一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听录音,感知课文。
四、自由朗读,班级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五、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 、 、 、 四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
后有 。
2、小说情节结构:
序幕( ) :
开端( ) :
发展( ) :
高潮结局( ):
3、节选部分情节围绕中心点林冲反抗高俅、陆谦等邪恶压迫展开。林冲沧州巧遇李小二一节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是故事的前奏,应归到情节结构的序幕部分。
六、作业:思考本文情节设置的特点,示意图画出。
第二节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究人物形象。
【探究点一】同学们通过预习认识到林冲性格中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面,说简捷点,就是他特别能忍。请问林冲的忍 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二)班级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探究点二】林冲为什么一忍再忍?
(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二)班级交流,教师点评。
【探究点三】最后为何又不忍了?
(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二)班级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三)总结归纳林冲的人物形象特点。
【探究点四】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有何意义?
三、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总是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因而人物 形象才那样栩栩如生,才那样深入人心。
四、课后作业:设计情节和人物性格关系思维导图。
第三节
一、复习巩固:复述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过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环境描写
(一)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二)小组讨论环境描写有和作用?
1、学生讨论:
2、班级交流,教师点评
【探究点二】:细节描写和其作用。
(一)定义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二)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细节描写有哪些?
(三)讨论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必做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 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 狠狠向下压去。
1.纵观全文,作者极力描写“武松打虎”的用意是( )
A.用来表现冯兰瑞精湛的捏泥技艺。
B.含蓄地点明冯大刚“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的原因。
C.用来反衬冯兰瑞对不正之风的痛恨。
D.为冯大刚赶集回来的言行作必要的铺垫。
2.这段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人物,请选出正确的项来(多项选择)( )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E.环境描写
3.祖孙对 话的主要作用是( )
A.借孙子的话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冯兰瑞的捏泥技艺确实非同凡响。
B.巧妙交代冯兰瑞的手艺已被窒息二十多年,如今才获得新生。
C.突出“芮庄泥人冯”的盛名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D.进一步为冯兰 瑞压坏“武松打虎”埋下伏笔。
4.“‘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的修辞方法是( )
A.反问 借代 B.反问 拟人 借代
C.反问 借喻 D.反问 拟人 借喻
5.选择“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这句话照应的前面的话( )
A.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 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
B.冯兰瑞开怀地笑起来。
C.怎么个快法呢。
D.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6.对结尾处“压”字的妙处分析正确的项是(多项选择)( )
A.“压”字跟“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异曲同工,各尽其妙
B.“压”与“狠狠”配合,传神地表现出冯兰瑞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压”把冯大刚的梦打破了,这象征着不正之风在刚直不阿的性格面前是只有消灭。
D.“压”与开头描写“武松打虎”相映成趣,艺术地塑造了冯兰瑞的高大形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E.“压”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既在意料之外,又有情理之中,而且“卒章显其志”,确实简洁有力。
7.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
8.小说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武松打虎” B.泥活 C芮庄泥人冯 D.祖孙二人
二、课外阅读
金圣叹的绝命联
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批点完《水浒传》、《西厢记》三年后,他因冒犯皇帝受哭庙案牵 连被朝廷处以极刑。在刑场上,他泰然自若,并向监斩官 索酒畅饮,饮罢大笑,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他想起一天夜里他留宿报国寺,由于睡不着觉,便去向方丈借佛经。老方丈说:“我有一条件,如果你能对出我出的上联,我便借你佛经。”当时正是午夜,老方丈随口说出上联:“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冥思苦想,彻夜未眠,仍未对出下联,只得抱憾而归。今日死在当前,可能此事要成为永远的遗憾了。此时其子赶到刑场,痛哭不已,金圣叹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答道:“八月十五,中秋!”他听得中秋二字,忽然仰天大笑,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笑罢,他让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方丈,他已对出了下联。
当儿子赶回来时已是行刑在即,儿子更是悲痛万分,金圣叹安慰儿子说:“哭是没有用的。来,我出个上联你 对对看,上联是‘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肝胆欲裂,哪有心思想对联。金圣叹稍思索一下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下联可对‘梨儿腹内酸’。”旁听者无不唏嘘,上联的“莲”与“怜”谐音,意为看到儿子悲戚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谐音,意为与儿子永别心中酸楚万分。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来,金圣叹高声吟了一首诗:“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吟罢刀光一闪,一代才华横溢、不畏权贵的文坛巨星陨落了。只留下那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的对联和诗,让人读罢悠然神飞,涌起深深的怀念之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