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了解现代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1954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__________的基础。2.法治建设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__________。法治建设人人平等 (2)成就。①20世纪80年代: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②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a.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b.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c.到__________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010 ③中共十八大(2012年)以来。a.党领导人民全面__________,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b.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c.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__________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__________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治社会 d.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__________。e.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f.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公平正义 【易错辨析】“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等。而“法治”指的是按照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应。新时期的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依法治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思考阅读教材第55页“思考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提示]辨析“法制”与“法治”的区别。【答案】认识: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法治”更能体现政府对国家治理的决心,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2)表现。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__________。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__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新型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私奉献 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__________建设。(2)表现。①“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__________、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精神文明文明城市 ③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__________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治国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思维点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1)在地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统摄性与崇高性。(2)在培育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系统性与融入性。(3)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性与时代性。 思考阅读教材第56页“思考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提示]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答案】作用与影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材料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探究点一 新时期我国的法治建设 [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治国方略及举措。(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意义:形成了理性的法学研究态度;提升国民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规范社会秩序,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现代化;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基本准则,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 【要点总结】正确认识“依法治国”方略(1)含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 (4)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2018年)探究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共同特点。(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共同特点:正确的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大胆的创新实践;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秀的个人品质。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重要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点总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知识导图 史论要语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4.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5.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6.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1.1954年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1954年宪法()A.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明确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在1954年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故A项正确。 2.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了()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B.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连国家主席的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故选B项。 3.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进行五次修正,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我国的法律随着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完善,故C项正确。 4.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法治建设适应经济的发展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法典的制定进程不断推进,即法治建设在适应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5.时代精神是指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面临着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这样的时代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时代内涵的精神是()A.挽救危机、救亡图存B.艰苦奋斗、发奋图强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引领时代、开拓进取【答案】B【解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故B项正确。 6.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为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有互相契合之处,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 课后提能训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